华为云用户手册

  • wal_keep_segments 参数说明:“pg_xlog”目录下保留事务日志文件的最小数目。备机通过获取主机此处的日志进行流复制。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整型,2 ~ INT_MAX 默认值:128 设置建议: 当服务器开启日志归档或者从检查点恢复时,保留的日志文件数量可能大于wal_keep_segments设定的值。 如果此参数设置过小,则在备机请求事务日志时,此事务日志可能已经被产生的新事务日志覆盖,导致请求失败,主备关系断开。 当双机为异步传输时,以COPY方式连续导入4G以上数据需要增大wal_keep_segments配置。以T6000单板为例,如果导入数据量为50G,建议调整参数为1000。您可以在导入完成并且日志同步正常后,动态恢复此参数设置。
  • checkpoint_segments 参数说明:设置checkpoint_timeout周期内所保留的最少WAL日志段文件数量。每个日志文件大小为16MB。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整型,1~2147483646 提升此参数可加快大数据的导入速度,但需要结合checkpoint_timeout、shared_buffers这两个参数统一考虑。这个参数同时影响WAL日志段文件复用数量,通常情况下pg_xlog文件夹下最大的复用文件个数为2倍的checkpoint_segments个,复用的文件被改名为后续即将使用的WAL日志段文件,不会被真正删除。 默认值:1024
  • shared_preload_libraries 参数说明:此参数用于声明一个或者多个在服务器启动的时候预先装载的共享库,多个库名称之间用逗号分隔,仅sysadmin用户可以访问。比如'$libdir/mylib'会在加载标准库目录中的库文件之前预先加载mylib.so(某些平台上可能是mylib.sl)库文件。 可以用这个方法预先装载 GaussDB 的存储过程库,通常是使用'$libdir/plXXX'语法。XXX只能是pgsql,perl,tcl,python之一。 通过预先装载一个共享库并在需要的时候初始化它,可以避免第一次使用这个库的加载时间。但是启动每个服务器进程的时间可能会增加,即使进程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些库。因此建议对那些将被大多数会话使用的库才使用这个选项。 该参数属于POSTMASTER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如果被声明的库不存在,GaussDB服务将会启动失败。 每一个支持GaussDB的库都有一个特殊的标记用于保证兼容性。因此,不支持GaussDB的库不能用这种方法加载。 取值范围:字符串 默认值:security_plugin
  • maintenance_work_mem 参数说明:设置在维护性操作(比如VACUUM、CREATE INDEX等)中可使用的最大的内存。该参数的设置会影响VACUUM、VACUUM FULL、CLUSTER、CREATE INDEX的执行效率。 该参数属于USERSET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整型,1024~2147483647‬,单位为KB。 默认值: 独立部署: CN:1GB(60核CPU/480G内存);512MB(32核CPU/256G内存);256MB(16核CPU/128G内存);128MB(8核CPU/64G内存);64MB(4核CPU/32G内存);32MB(4核CPU/16G内存) DN:2GB(60核CPU/480G内存);1GB(32核CPU/256G内存);512MB(16核CPU/128G内存);256MB(8核CPU/64G内存);128MB(4核CPU/32G内存);64MB(4核CPU/16G内存) 设置建议: 建议设置此参数的值大于work_mem,可以改进清理和恢复数据库转储的速度。因为在一个数据库会话里,任意时刻只有一个维护性操作可以执行,并且在执行维护性操作时不会有太多的会话。 当自动清理线程运行时,autovacuum_max_workers倍数的内存将会被分配,所以此时设置maintenance_work_mem的值应该不小于work_mem。 如果进行大数据量的cluster等,可以在session中调大该值。
  • resilience_escape_user_permissions 参数说明:设置用户权限,以逗号分隔,可以设置多个,设置多个则表示多个特殊权限的用户都支持逃生能力,只设置一个则只针对一个特权用户进行逃生。sysadmin控制sysadmin用户的作业是否会被该逃生功能进行cancel处理;monadmin控制monadmin用户的作业是否会被该逃生功能进行cancel处理;默认为空,表示关闭sysadmin和monadmin用户的逃生能力。当前取值仅支持sysadmin,monadmin或者空字符串。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字符串,长度大于0。 该参数目前只支持三个取值:sysadmin,monadmin或'',这几个值的具体含义如下: sysadmin:控制sysadmin用户的作业是否会被该逃生功能进行cancel处理。 monadmin:控制monadmin用户的作业是否会被该逃生功能进行cancel处理。 '':关闭sysadmin和monadmin用户的逃生能力。 默认值:'',关闭sysadmin和monadmin用户的逃生能力。 示例: resilience_escape_user_permissions = 'sysadmin,monadmin' 表示同时开启sysadmin和monadmin用户的逃生功能。 该参数可以同时设置多个值,以逗号分隔,例如resilience_escape_user_permissions = 'sysadmin,monadmin',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值,例如resilience_escape_user_permissions = 'monadmin'。 若该参数多次设置,以最新的设置生效。 该参数设置为取值范围中的任意值,普通用户都支持该逃生功能。 当用户同时具有sysadmin和monadmin时,resilience_escape_user_permissions必须要同时设置'sysadmin,monadmin'才能触发该用户的逃生功能。
  • max_stack_depth 参数说明:设置GaussDB执行堆栈的最大安全深度。需要这个安全界限是因为在服务器里,并非所有程序都检查了堆栈深度,只是在可能递规的过程,比如表达式计算这样的过程里面才进行检查。 该参数属于SUSET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整型,100~2147483647‬,单位为KB。 默认值: (ulimit -s的设置)- 640 KB的值大于等于2MB时,此参数的默认值为2MB。 (ulimit -s的设置)- 640 KB的值小于2MB时,此参数的默认值为(ulimit -s的设置)- 640 KB。 设置原则: 数据库需要预留640KB堆栈深度,因此此参数可设置的最大值等于操作系统内核允许的最大值(就是ulimit -s的设置)- 640KB。 数据库未运行前设置的该参数值大于(ulimit -s的设置)- 640 KB时会导致数据库启动失败;数据库运行阶段设置该参数值大于(ulimit -s的设置)- 640 KB时该值不生效。 若(ulimit -s的设置)-640KB小于此参数取值范围的最小值时会导致数据库启动失败。 如果设置此参数的值大于实际的内核限制,则一个正在运行的递归函数可能会导致一个独立的服务器进程崩溃。 因为并非所有的操作都能够检测,所以建议用户在此设置一个明确的值。 默认值最大为2MB,这个值相对比较小,不容易导致系统崩溃。
  • resilience_memory_reject_percent 参数说明:用于控制内存过载逃生的动态内存占用百分比。该参数仅在GUC参数use_workload_manager和enable_memory_limit打开时生效。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字符串,长度大于0。 该参数分为recover_memory_percent,、overload_memory_percent 2部分,这2个部分的具体含义如下: recover_memory_percent:内存从过载状态恢复正常状态的动态内存使用占最大动态内存的百分比,当动态内存使用小于最大动态内存乘以该值对应的百分比后,停止过载逃生并放开新连接接入,取值为0~100,设置为多少表示百分之多少。 overload_memory_percent:内存过载时动态内存使用占最大动态内存的百分比,当动态内存使用大于最大动态内存乘以该值对应的百分比后,表示当前内存已经过载,触发过载逃生kill会话并禁止新连接接入,取值为0~100,设置为多少表示百分之多少。 默认值:'0,0',表示关闭内存过载逃生功能。 示例: resilience_memory_reject_percent = '70,90' 表示内存使用超过最大内存上限的90%后禁止新连接接入并kill堆积的会话,kill会话过程中内存恢复到最大内存的70%以下时停止kill会话并允许新连接接入。 最大动态内存和已使用的动态内存可以通过pv_total_memory_detail视图查询获得,最大动态内存:max_dynamic_memory,已使用的动态内存:dynamic_used_memory。 该参数如果设置的百分比过小,则会频繁触发内存过载逃生流程,会使正在执行的会话被强制退出,新连接短时间接入失败,需要根据实际内存使用情况慎重设置。 use_workload_manager参数关闭的情况下,如果打开bypass_workload_manager,则该参数也会生效,但是因为bypass_workload_manager是SIGHUP类型,reload方式设置后需要重启数据库才会使得当前功能生效。 recover_memory_percent和overload_memory_percent的值可以同时为0,除此之外,recover_memory_percent的值必须要小于overload_memory_percent,否则会设置不生效。
  • max_prepared_transactions 参数说明:设置可以同时处于"预备"状态的事务的最大数目。增加此参数的值会使GaussDB比系统默认设置需要更多的System V共享内存。 当GaussDB部署为主备双机时,在备机上此参数的设置必须要高于或等于主机上的,否则无法在备机上进行查询操作。 该参数属于POSTMASTER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整型,0~262143。 默认值: 独立部署: 1200(60核CPU/480G内存,32核CPU/256G内存);800(16核CPU/128G内存);400(8核CPU/64G内存);300(4核CPU/32G内存);200(4核CPU/16G内存) 为避免在准备步骤失败,线程池模式下此参数的值应大于thread_pool_attr中工作线程个数,非线程池模式下此参数的值不能小于max_connections。
  • max_process_memory 参数说明:设置一个数据库节点可用的最大物理内存。 该参数属于POSTMASTER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整型,2097152~2147483647,单位为KB。 默认值: 独立部署:360GB(60核CPU/480G内存);192GB(32核CPU/256G内存);96GB(16核CPU/128G内存);40GB(8核CPU/64G内存);20GB(4核CPU/32G内存);10GB(4核CPU/16G内存) 设置建议: DN上该数值需要根据系统物理内存及单节点部署主DN个数决定的。计算公式如下:(物理内存大小 – vm.min_free_kbytes)* 0.7 / (n+主DN个数)。该参数目的是尽可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不会因数据库内存膨胀导致节点OOM。这个公式中提到vm.min_free_kbytes,其含义是预留操作系统内存供内核使用,通常用作操作系统内核中通信收发内存分配,至少为5%内存。即,max_process_memory=物理内存*0.665/(n+主DN个数),其中,当集群规模小于256时,n=1;当集群规模大于256且小于512时,n=2;当集群规模超过512时,n=3。 CN上该数值内存可设置与DN数值一样。 RAM :集群规划时分配给集群的最大使用内存,实际为服务器的物理内存。 当该值设置不合理,即大于服务器物理内存,可能导致操作系统OOM问题。
  • local_syscache_threshold 参数说明:系统表cache在单个session缓存的大小。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如果enable_global_plancache已打开,为保证GPC生效,local_syscache_threshold设置值小于16MB时不会生效,最小为16MB。 如果enable_global_syscache和enable_thread_pool打开,该参数描述的是当前线程和绑定到当前线程上的session缓存的总大小。 取值范围:整型,1*1024~512*1024,单位为KB。 默认值: 独立部署:16MB
  • work_mem 参数说明:设置内部排序操作和Hash表在开始写入临时磁盘文件之前使用的内存大小。ORDER BY,DISTINCT和merge joins都要用到排序操作。Hash表在散列连接、散列为基础的聚集、散列为基础的IN子查询处理中都要用到。 对于复杂的查询,可能会同时并发运行好几个排序或者散列操作,每个都可以使用此参数所声明的内存量,不足时会使用临时文件。同样,好几个正在运行的会话可能会同时进行排序操作。因此使用的总内存可能是work_mem的好几倍。 该参数属于USERSET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整型,64~2147483647,单位为KB。 默认值: 独立部署: 128MB(60核CPU/480G内存,32核CPU/256G内存,16核CPU/128G内存);64MB(8核CPU/64G内存);32MB(4核CPU/32G内存);16MB(4核CPU/16G内存) 设置建议: 依据查询特点和并发来确定,一旦work_mem限定的物理内存不够,算子运算数据将写入临时表空间,带来5-10倍的性能下降,查询响应时间从秒级下降到分钟级。 对于串行无并发的复杂查询场景,平均每个查询有5-10关联操作,建议work_mem=50%内存/10。 对于串行无并发的简单查询场景,平均每个查询有2-5个关联操作,建议work_mem=50%内存/5。 对于并发场景,建议work_mem=串行下的work_mem/物理并发数。 对于BitmapScan的哈希表也会受到work_mem的限制,但不会被严格管控下盘。完全Lossify的情况下,哈希表每占用1MB的内存,对应一次BitmapHeapScan的16GB的页面,达到work_mem上限后,会按此比例随数据访问量线性增长。
  • enable_memory_limit 参数说明:启用逻辑内存管理模块。 该参数属于POSTMASTER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布尔型 on表示启用逻辑内存管理模块。 off表示不启用逻辑内存管理模块。 默认值:on 由于存在固定开销,即shared_buffers和元数据(大约200MB),若max_process_memory减去固定开销小于2GB,GaussDB强制把enable_memory_limit设置为off。其中元数据是GaussDB内部使用的内存,和部分并发参数,如max_connections,thread_pool_attr,max_prepared_transactions等参数相关。 当该值为off时,不对数据库使用的内存做限制,在大并发或者复杂查询时,使用内存过多,可能导致操作系统OOM问题。
  • temp_buffers 参数说明:设置每个数据库会话使用的LOCAL临时缓冲区的大小。 该参数属于USERSET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在每个会话的第一次使用临时表之前可以改变temp_buffers的值,之后的设置将是无效的。 一个会话将按照temp_buffers给出的限制,根据需要分配临时缓冲区。如果在一个并不需要大量临时缓冲区的会话里设置一个大的数值,其开销只是一个缓冲区描述符的大小。当缓冲区被使用,就会额外消耗8192字节。 取值范围:整型,100~1073741823,单位为8KB。 默认值:1MB
  • DBE_SQL_UTIL.show_sql_patch show_sql_patch是用于显示给定patch_name对应的SQL PATCH的接口函数,返回运行结果。 限制仅初始用户、sysadmin、opradmin、monadmin用户有权限调用。 表1 DBE_SQL_UTIL.show_sql_patch入参和返回值列表 参数 类型 描述 patch_name IN name PATCH名称。 unique_sql_id OUT bigint 查询全局唯一ID。 enabled OUT bool PATCH是否生效。 abort OUT bool 是否是AbortHint。 hint_str OUT text Hint文本。 父主题: DBE_SQL_UTIL Schema
  • GLOBAL_PARALLEL_DECODE_THREAD_INFO GLOBAL_PARALLEL_DECODE_THREAD_INFO视图用于查看集群各主DN节点上的进行并行解码的线程信息。该视图需在CN上查询,在DN上查询报错。 表1 GLOBAL_PARALLEL_DECODE_THREAD_INFO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node_name name 节点名称。 thread_id bigint 线程id。 slot_name text 复制槽名。 thread_type text 线程种类(共三种,sender代表发送线程,reader代表读取线程,decoder代表解码线程)。 seq_number integer 当前复制槽中同种线程的序号(从1开始)。 父主题: Utility
  • GLOBAL_OPERATOR_HISTORY GLOBAL_OPERATOR_HISTORY系统视图显示的是当前用户在所有CN节点上执行作业结束后的算子的相关记录。 表1 GLOBAL_OPERATOR_HISTORY的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queryid bigint 语句执行使用的内部query_id。 pid bigint 后端线程id。 plan_node_id integer 查询对应的执行计划的plan node id。 plan_node_name text 对应于plan_node_id的算子的名称。 start_time timestamp with time zone 该算子处理第一条数据的开始时间。 duration bigint 该算子到结束时候总的执行时间(ms)。 query_dop integer 当前算子执行时的并行度。 estimated_rows bigint 优化器估算的行数信息。 tuple_processed bigint 当前算子返回的元素个数。 min_peak_memory integer 当前算子在所有DN上的最小内存峰值(MB)。 max_peak_memory integer 当前算子在所有DN上的最大内存峰值(MB)。 average_peak_memory integer 当前算子在所有DN上的平均内存峰值(MB)。 memory_skew_percent integer 当前算子在各DN间的内存使用倾斜率。 min_spill_size integer 若发生下盘,所有DN上下盘的最小数据量(MB),默认为0。 max_spill_size integer 若发生下盘,所有DN上下盘的最大数据量(MB),默认为0。 average_spill_size integer 若发生下盘,所有DN上下盘的平均数据量(MB),默认为0。 spill_skew_percent integer 若发生下盘,DN间下盘倾斜率。 min_cpu_time bigint 该算子在所有DN上的最小执行时间(ms)。 max_cpu_time bigint 该算子在所有DN上的最大执行时间(ms)。 total_cpu_time bigint 该算子在所有DN上的总执行时间(ms)。 cpu_skew_percent integer DN间执行时间的倾斜率。 warning text 主要显示如下几类告警信息: Sort/SetOp/HashAgg/HashJoin spill Spill file size large than 256MB Broadcast size large than 100MB Early spill Spill times is greater than 3 Spill on memory adaptive Hash table conflict 父主题: Operator
  • CONFIG_SETTINGS CONFIG_SETTINGS视图显示数据库运行时参数的相关信息。 表1 CONFIG_SETTINGS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name text 参数名称。 setting text 参数当前值。 unit text 参数的隐式结构。 category text 参数的逻辑组。 short_desc text 参数的简单描述。 extra_desc text 参数的详细描述。 context text 设置参数值的上下文,包括internal,postmaster,sighup,backend,superuser,user。 vartype text 参数类型,包括bool,enum,integer,real,string。 source text 参数的赋值方式。 min_val text 参数最大值。如果参数类型不是数值型,那么该字段值为null。 max_val text 参数最小值。如果参数类型不是数值型,那么该字段值为null。 enumvals text[] enum类型参数合法值。如果参数类型不是enum型,那么该字段值为null。 boot_val text 数据库启动时参数默认值。 reset_val text 数据库重置时参数默认值。 sourcefile text 设置参数值的配置文件。如果参数不是通过配置文件赋值,那么该字段值为null。 sourceline integer 设置参数值的配置文件的行号。如果参数不是通过配置文件赋值,那么该字段值为null。 父主题: Configuration
  • GLOBAL_RECORD_RESET_TIME GLOBAL_RECORD_RESET_TIME用于获取集群中各节点的“重置(重启,主备倒换,数据库删除)时间”的统计信息。 表1 GLOBAL_RECORD_RESET_TIME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node_name text 节点名称。 reset_time timestamp with time zone 重置时间点。 父主题: Utility
  • GLOBAL_WAIT_EVENTS GLOBAL_WAIT_EVENTS视图显示各节点wait event的相关统计信息。 表1 GLOBAL_WAIT_EVENTS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nodename text 节点名称。 type text event类型。 event text event名称。 wait bigint 等待次数。 failed_wait bigint 失败的等待次数。 total_wait_time bigint 总等待时间(单位:微秒)。 avg_wait_time bigint 平均等待时间(单位:微秒)。 max_wait_time bigint 最大等待时间(单位:微秒)。 min_wait_time bigint 最小等待时间(单位:微秒)。 last_updated timestamp with time zone 最后一次更新该事件的时间。 父主题: Wait Events
  • REPLICATION_STAT REPLICATION_STAT用于描述日志同步状态信息,如发起端发送日志位置、接收端接收日志位置等。 表1 REPLICATION_STAT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pid bigint 线程的PID。 usesysid oid 用户系统ID。 usename name 用户名。 application_name text 程序名称。 client_addr inet 客户端地址。 client_hostname text 客户端名。 client_port integer 客户端端口。 backend_start timestamp with time zone 程序启动时间。 state text 日志复制的状态: 追赶状态 一致的流状态 sender_sent_location text 发送端发送日志位置。 receiver_write_location text 接收端write日志位置。 receiver_flush_location text 接收端flush日志位置。 receiver_replay_location text 接收端replay日志位置。 sync_priority integer 同步复制的优先级(0表示异步)。 sync_state text 同步状态: 异步复制 同步复制 潜在同步者 父主题: Utility
  • COMM_DELAY COMM_DELAY视图展示单个DN的TCP代理通信库时延状态。 表1 COMM_DELAY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node_name text 节点名称。 remote_name text 连接对端节点名称。 remote_host text 连接对端IP地址。 stream_num integer 当前物理连接使用的stream逻辑连接数量。 min_delay integer 当前物理连接一分钟内探测到的最小时延(单位:微秒)。 说明: 负数结果无效,请重新等待时延状态更新后再执行。 average integer 当前物理连接一分钟内探测时延的平均值(单位:微秒)。 max_delay integer 当前物理连接一分钟内探测到的最大时延(单位:微秒)。 父主题: Comm
  • STATIO_ALL_TABLES STATIO_ALL_TABLES视图将包含数据库中每个表(包括TOAST表)的一行,显示出特定表I/O的统计。 表1 STATIO_ALL_TABLES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relid oid 表OID。 schemaname name 该表模式名。 relname name 表名。 heap_blks_read bigint 从该表中读取的磁盘块数。 heap_blks_hit bigint 该表缓存命中数。 idx_blks_read bigint 从表中所有索引读取的磁盘块数。 idx_blks_hit bigint 表中所有索引命中缓存数。 toast_blks_read bigint 该表的TOAST表读取的磁盘块数(如果存在)。 toast_blks_hit bigint 该表的TOAST表命中缓冲区数(如果存在)。 tidx_blks_read bigint 该表的TOAST表索引读取的磁盘块数(如果存在)。 tidx_blks_hit bigint 该表的TOAST表索引命中缓冲区数(如果存在)。 父主题: Cache/IO
  • SUMMARY_STATIO_SYS_TABLES SUMMARY_STATIO_SYS_TABLES视图显示集群内汇聚的命名空间中所有系统表的I/O状态信息。 表1 SUMMARY_STATIO_SYS_TABLES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schemaname name 该表模式名。 relname name 表名。 heap_blks_read numeric 从该表中读取的磁盘块数。 heap_blks_hit numeric 该表缓存命中数。 idx_blks_read numeric 从表中所有索引读取的磁盘块数。 idx_blks_hit numeric 表中所有索引命中缓存数。 toast_blks_read numeric 该表的TOAST表读取的磁盘块数(如果存在)。 toast_blks_hit numeric 该表的TOAST表命中缓冲区数(如果存在)。 tidx_blks_read numeric 该表的TOAST表索引读取的磁盘块数(如果存在)。 tidx_blks_hit numeric 该表的TOAST表索引命中缓冲区数(如果存在)。 父主题: Cache/IO
  • SUMMARY_STATIO_USER_SEQUEN CES SUMMARY_STATIO_USER_SEQUENCES视图显示集群内汇聚的命名空间中所有用户关系表类型为序列的I/O状态信息。 表1 SUMMARY_STATIO_USER_SEQUENCES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schemaname name 序列中模式名。 relname name 序列名。 blks_read numeric 从序列中读取的磁盘块数。 blks_hit numeric 序列中缓存命中数。 父主题: Cache/IO
  • GS_SLOW_QUERY_INFO GS_SLOW_QUERY_INFO视图显示当前节点上已经转储的慢查询信息。此数据是从内核中转储到系统表中的数据。当设置GUC参数enable_resource_record为on时,系统会定时(周期为3分钟)将内核中query信息导入GS_WLM_SESSION_QUERY_INFO_ALL系统表,开启此功能会占用系统存储空间并对性能有一定影响。用户通过查询GS_SLOW_QUERY_INFO视图,可以查看已经转储的慢查询信息,本版本中已废弃。 表1 GS_SLOW_QUERY_INFO字段 名称 类型 描述 dbname text 数据库名称。 schemaname text schema名称。 nodename text 节点名称。 username text 用户名。 queryid bigint 归一化ID。 query text query语句。 start_time timestamp with time zone 开始执行时间。 finish_time timestamp with time zone 结束执行时间。 duration bigint 执行持续时间(毫秒)。 query_plan text 计划信息。 n_returned_rows bigint Select返回的结果集行数。 n_tuples_fetched bigint 随机扫描行数。 n_tuples_returned bigint 顺序扫描行数。 n_tuples_inserted bigint 插入行数。 n_tuples_updated bigint 更新行数。 n_tuples_deleted bigint 删除行数。 n_blocks_fetched bigint Cache加载次数。 n_blocks_hit bigint Cache命中数。 db_time bigint 有效的DB时间花费,多线程将累加(单位:微秒)。 cpu_time bigint CPU时间(单位:微秒)。 execution_time bigint 执行器内执行时间(单位:微秒)。 parse_time bigint SQL解析时间(单位:微秒)。 plan_time bigint SQL生成计划时间(单位:微秒)。 rewrite_time bigint SQL重写时间(单位:微秒)。 pl_execution_time bigint plpgsql上的执行时间(单位:微秒)。 pl_compilation_time bigint plpgsql上的编译时间(单位:微秒)。 net_send_time bigint 网络上的时间花费(单位:微秒)。 data_io_time bigint IO上的时间花费(单位:微秒)。 父主题: Query
  • log_rotation_age 参数说明:logging_collector设置为on时,log_rotation_age决定创建一个新日志文件的时间间隔。当现在的时间减去上次创建一个服务器日志的时间超过了log_rotation_age的值时,将生成一个新的日志文件。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整型,0 ~ 35791394,单位为min。其中0表示关闭基于时间的新日志文件的创建。 默认值:1d(即1440min)
  • log_rotation_size 参数说明:logging_collector设置为on时,log_rotation_size决定服务器日志文件的最大容量。当日志消息的总量超过日志文件容量时,服务器将生成一个新的日志文件。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整型,0 ~ 2097151,单位为KB。 0表示关闭基于容量的新日志文件的创建。 默认值:20MB
  • log_directory 参数说明:logging_collector设置为on时,log_directory决定存放服务器日志文件的目录。它可以是绝对路径,或者是相对路径(相对于数据目录的路径)。log_directory支持动态修改,可以通过gs_guc reload实现,仅sysadmin用户可以访问。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当配置文件中log_directory的值为非法路径时,会导致集群无法重新启动。 通过gs_guc reload动态修改log_directory时,当指定路径为合法路径时,日志输出到新的路径下。当指定路径为非法路径时,日志输出到上一次合法的日志输出路径下而不影响数据库正常运行。此时即使指定的log_directory的值非法,也会写入到配置文件中。 在沙箱环境,路径中不可以包含/var/chroot,例如log的绝对路径是/var/chroot/var/lib/log/Ruby/pg_log/cn_log,则只需要设置为/var/lib/log/Ruby/pg_log/cn_log。 合法路径:用户对此路径有读写权限。 非法路径:用户对此路径无读写权限。 取值范围:字符串 默认值:安装时指定
  • log_filename 参数说明:logging_collector设置为on时,log_filename决定服务器运行日志文件的名称。通常日志文件名是按照strftime模式生成,因此可以用系统时间定义日志文件名,用%转义字符实现,仅sysadmin用户可以访问。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建议使用%转义字符定义日志文件名称,否则难以对日志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 当log_destination设为csvlog时,系统会生成附加了时间戳的日志文件名,文件格式为csv格式,例如“server_log.1093827753.csv”。 取值范围:字符串 默认值:postgresql-%Y-%m-%d_%H%M%S.log
  • logging_collector 参数说明:控制开启后端日志收集进程logger进行日志收集。该进程捕获发送到stderr或csvlog的日志消息并写入日志文件。 这种记录日志的方法比将日志记录到syslog更加有效,因为某些类型的消息在syslog的输出中无法显示。例如动态链接库加载失败消息和脚本(例如archive_command)产生的错误消息。 该参数属于POSTMASTER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将服务器日志发送到stderr时可以不使用logging_collector参数,此时日志消息会被发送到服务器的stderr指向的空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日志回滚困难,只适用于较小的日志容量。 取值范围:布尔型 on表示开启日志收集功能。 off表示关闭日志收集功能。 默认值:on
共993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