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用户手册

  •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获取字符串的长度 SELECT DBMS_LOB.GETLENGTH('12345678'); DECLARE myraw RAW(100); amount INTEGER :=2; buffer INTEGER :=1; begin DBMS_LOB.READ('123456789012345',amount,buffer,myraw); dbms_output.put_line(myraw); end; / CREATE TABLE blob_Table (t1 blob) DISTRIBUTE BY REPLICATION; CREATE TABLE blob_Table_bak (t2 blob) DISTRIBUTE BY REPLICATION; INSERT INTO blob_Table VALUES('abcdef'); INSERT INTO blob_Table_bak VALUES('22222'); DECLARE str varchar2(100) := 'abcdef'; source raw(100); dest blob; copyto blob; amount int; PSV_SQL varchar2(100); PSV_SQL1 varchar2(100); a int :=1; len int; BEGIN source := utl_raw.cast_to_raw(str); amount := utl_raw.length(source); PSV_SQL :='select * from blob_Table for update'; PSV_SQL1 := 'select * from blob_Table_bak for update'; EXECUTE IMMEDIATE PSV_SQL into dest; EXECUTE IMMEDIATE PSV_SQL1 into copyto; DBMS_LOB.WRITE(dest, amount, 1, source); DBMS_LOB.WRITEAPPEND(dest, amount, source); DBMS_LOB.ERASE(dest, a, 1); DBMS_OUTPUT.PUT_LINE(a); DBMS_LOB.COPY(copyto, dest, amount, 10, 1); DBMS_LOB.CLOSE(dest); RETURN; END; / --删除表 DROP TABLE blob_Table; DROP TABLE blob_Table_bak;
  •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BEGIN FOR ROW_TRANS IN SELECT first_name FROM staffs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 (ROW_TRANS.first_name ); END LOOP; END; / --创建表 CREATE TABLE integerTable1( A INTEGER) DISTRIBUTE BY hash(A); CREATE TABLE integerTable2( B INTEGER) DISTRIBUTE BY hash(B); INSERT INTO integerTable2 VALUES(2); --多游标共享游标属性的标量 DECLARE CURSOR C1 IS SELECT A FROM integerTable1;--声明游标 CURSOR C2 IS SELECT B FROM integerTable2; PI_A INTEGER; PI_B INTEGER; BEGIN OPEN C1;--打开游标 OPEN C2; FETCH C1 INTO PI_A; ---- C1%FOUND 和 C2%FOUND 值为 FALSE FETCH C2 INTO PI_B; ---- C1%FOUND 和 C2%FOUND 的值都为 TRUE --判断游标状态 IF C1%FOUND THEN IF C2%FOUND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Dual cursor share paremeter.'); END IF; END IF; CLOSE C1;--关闭游标 CLOSE C2; END; / --删除临时表 DROP TABLE integerTable1; DROP TABLE integerTable2;
  • 属性 游标的属性用于控制程序流程或者了解程序的状态。当运行DML语句时,PL/SQL打开一个内建游标并处理结果,游标是维护查询结果的内存中的一个区域,游标在运行DML语句时打开,完成后关闭。显式游标的属性为: %FOUND布尔型属性:当最近一次读记录时成功返回,则值为TRUE。 %NOTFOUND布尔型属性:与%FOUND相反。 %ISOPEN布尔型属性:当游标已打开时返回TRUE。 %ROWCOUNT数值型属性:返回已从游标中读取的记录数。
  • 处理步骤 显式游标处理需六个PL/SQL步骤: 定义静态游标:就是定义一个游标名,以及与其相对应的SELECT语句。 定义静态游标的语法图,请参见图1。 图1 static_cursor_define::= 参数说明: cursor_name:定义的游标名。 parameter:游标参数,只能为输入参数,其格式为: parameter_name datatype select_statement:查询语句。 根据执行计划的不同,系统会自动判断该游标是否可以用于以倒序的方式检索数据行。 定义动态游标:指ref游标,可以通过一组静态的SQL语句动态的打开游标。首先定义ref游标类型,然后定义该游标类型的游标变量,在打开游标时通过OPEN FOR动态绑定SELECT语句。 定义动态游标的语法图,请参见图2和图3。 图2 cursor_typename::= GaussDB (DWS)支持sys_refcursor动态游标类型,函数或存储过程可以通过sys_refcursor参数传入或传出游标结果集合,函数也可以通过返回sys_refcursor来返回游标结果集合。 图3 dynamic_cursor_define::= 打开静态游标:就是执行游标所对应的SELECT语句,将其查询结果放入工作区,并且指针指向工作区的首部,标识游标结果集合。如果游标查询语句中带有FOR UPDATE选项,OPEN语句还将锁定数据库表中游标结果集合对应的数据行。 打开静态游标的语法图,请参见图4。 图4 open_static_cursor::= 打开动态游标:可以通过OPEN FOR语句打开动态游标,动态绑定SQL语句。 打开动态游标的语法图,请参见图5。 图5 open_dynamic_cursor::= PL/SQL程序不能用OPEN语句重复打开一个游标。 提取游标数据:检索结果集合中的数据行,放入指定的输出变量中。 提取游标数据的语法图,请参见图6。 图6 fetch_cursor::= 对该记录进行处理。 继续处理,直到活动集合中没有记录。 关闭游标:当提取和处理完游标结果集合数据后,应及时关闭游标,以释放该游标所占用的系统资源,并使该游标的工作区变成无效,不能再使用FETCH语句获取其中数据。关闭后的游标可以使用OPEN语句重新打开。 关闭游标的语法图,请参见图7。 图7 close_cursor::=
  • 游标概述 为了处理SQL语句,存储过程进程分配一段内存区域来保存上下文联系。游标是指向上下文区域的句柄或指针。借助游标,存储过程可以控制上下文区域的变化。 当游标作为存储过程的返回值时,如果使用JDBC调用该存储过程,返回的游标将不可用。 游标的使用分为显式游标和隐式游标。对于不同的SQL语句,游标的使用情况不同,详细信息请参见表1。 表1 游标使用情况 SQL语句 游标 非查询语句 隐式的 结果是单行的查询语句 隐式的或显式的 结果是多行的查询语句 显式的 父主题: GaussDB(DWS)存储过程游标
  •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roc_case_branch(pi_result in integer, pi_return out integer) AS BEGIN CASE pi_result WHEN 1 THEN pi_return := 111; WHEN 2 THEN pi_return := 222; WHEN 3 THEN pi_return := 333; WHEN 6 THEN pi_return := 444; WHEN 7 THEN pi_return := 555; WHEN 8 THEN pi_return := 666; WHEN 9 THEN pi_return := 777; WHEN 10 THEN pi_return := 888; ELSE pi_return := 999; END CASE; raise info 'pi_return : %',pi_return ; END; / CALL proc_case_branch(3,0); --删除存储过程 DROP PROCEDURE proc_case_branch;
  • RETURN 语法 返回语句的语法请参见图1。 图1 return_clause::= 对以上语法的解释如下: 用于将控制从存储过程或函数返回给调用者。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创建存储过程proc_staffs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roc_staffs ( section NUMBER(6), salary_sum out NUMBER(8,2), staffs_count out INTEGER ) IS BEGIN SELECT sum(salary), count(*) INTO salary_sum, staffs_count FROM staffs where section_id = section; END; / --创建存储过程proc_return.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roc_return AS v_num NUMBER(8,2); v_sum INTEGER; BEGIN proc_staffs(30, v_sum, v_num); --调用语句 dbms_output.put_line(v_sum||'#'||v_num); RETURN; --返回语句 END; / --调用存储过程proc_return. CALL proc_return(); --清除存储过程 DROP PROCEDURE proc_staffs; DROP PROCEDURE proc_return; --创建函数func_return. 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func_return returns void language plpgsql AS $$ DECLARE v_num INTEGER := 1;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v_num); RETURN; --返回语句 END $$; -- 调用函数func_return CALL func_return(); 1 -- 清除函数 DROP FUNCTION func_return;
  • RETURN NEXT及RETURN QUERY 语法 创建函数时需要指定返回值SETOF datatype。 return_next_clause::= return_query_clause::= 对以上语法的解释如下: 当需要函数返回一个集合时,使用RETURN NEXT或者RETURN QUERY向结果集追加结果,然后继续执行函数的下一条语句。随着后续的RETURN NEXT或RETURN QUERY命令的执行,结果集中会有多个结果。函数执行完成后会一起返回所有结果。 RETURN NEXT可用于标量和复合数据类型。 RETURN QUERY有一种变体RETURN QUERY EXECUTE,后面还可以增加动态查询,通过USING向查询插入参数。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CREATE TABLE t1(a int); INSERT INTO t1 VALUES(1),(10); --RETURN NEXT 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fun_for_return_next() RETURNS SETOF t1 AS $$ DECLARE r t1%ROWTYPE; BEGIN FOR r IN select * from t1 LOOP RETURN NEXT r; END LOOP; RETURN; END; $$ LANGUAGE PLPGSQL; call fun_for_return_next(); a --- 1 10 (2 rows) -- RETURN QUERY 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fun_for_return_query() RETURNS SETOF t1 AS $$ DECLARE r t1%ROWTYPE; BEGIN RETURN QUERY select * from t1; END; $$ language plpgsql; call fun_for_return_next(); a --- 1 10 (2 rows)
  •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创建存储过程dynamic_proc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dynamic_proc AS staff_id NUMBER(6) := 200; first_name VARCHAR2(20); salary NUMBER(8,2); BEGIN --执行匿名块 EXECUTE IMMEDIATE 'begin select first_name, salary into :first_name, :salary from staffs where staff_id= :dno; end;' USING OUT first_name, OUT salary, IN staff_id; dbms_output.put_line(first_name|| ' ' || salary); END; / --调用存储过程 CALL dynamic_proc(); --删除存储过程 DROP PROCEDURE dynamic_proc;
  • 语法 语法请参见图1。 图1 call_anonymous_block::= using_clause子句的语法参见图2。 图2 using_clause-4 对以上语法格式的解释如下: 匿名块程序实施部分,以BEGIN语句开始,以END语句停顿,以一个分号结束。 USING [IN|OUT|IN OUT] bind_argument,用于指定存放传递给存储过程参数值的变量。bind_argument前的修饰符与对应参数的修饰符一致。 匿名块中间的输入输出参数使用占位符来指明,要求占位符个数与参数个数相同,并且占位符所对应参数的顺序和USING中参数的顺序一致。 目前GaussDB(DWS)在动态语句调用匿名块时,EXCEPTION语句中暂不支持使用占位符进行输入输出参数的传递。
  • 语法 语法请参见图1。 图1 call_procedure::= using_clause子句的语法参见图2。 图2 using_clause-3 对以上语法格式的解释如下: CALL procedure_name,调用存储过程。 [:placeholder1,:placeholder2,…],存储过程参数占位符列表。占位符个数与参数个数相同。 USING [IN|OUT|IN OUT] bind_argument,用于指定存放传递给存储过程参数值的变量。bind_argument前的修饰符与对应参数的修饰符一致。
  •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创建存储过程proc_add。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roc_add ( param1 in INTEGER, param2 out INTEGER, param3 in INTEGER ) AS BEGIN param2:= param1 + param3; END; / DECLARE input1 INTEGER:=1; input2 INTEGER:=2; statement VARCHAR2(200); param2 INTEGER; BEGIN --声明调用语句 statement := 'call proc_add(:col_1, :col_2, :col_3)'; --执行语句 EXECUTE IMMEDIATE statement USING IN input1, OUT param2, IN input2; dbms_output.put_line('result is: '||to_char(param2)); END; / --删除存储过程 DROP PROCEDURE proc_add;
  • 语法 语法请参见图1。 图1 noselect::= using_clause子句的语法参见图2。 图2 using_clause-2 对以上语法格式的解释如下: USING IN bind_argument用于指定存放传递给动态SQL值的变量,在dynamic_noselect_string中存在占位符时使用,即动态SQL语句执行时,bind_argument将替换相对应的占位符。要注意的是,bind_argument只能是值、变量或表达式,不能是表名、列名、数据类型等数据库对象。如果存储过程需要通过声明参数传递数据库对象来构造动态SQL语句(常见于执行DDL语句时),建议采用连接运算符“||”拼接dynamic_select_clause。另外,动态语句允许出现重复的占位符,相同占位符只能与唯一一个bind_argument按位置一一对应。
  •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创建表 CREATE TABLE sections_t1 ( section NUMBER(4) , section_name VARCHAR2(30), manager_id NUMBER(6), place_id NUMBER(4) ) DISTRIBUTE BY hash(manager_id); --声明变量 DECLARE section NUMBER(4) := 280; section_name VARCHAR2(30) := 'Info support'; manager_id NUMBER(6) := 103; place_id NUMBER(4) := 1400; new_colname VARCHAR2(10) := 'sec_name'; BEGIN --执行查询 EXECUTE IMMEDIATE 'insert into sections_t1 values(:1, :2, :3, :4)' USING section, section_name, manager_id,place_id; --执行查询(重复占位符) EXECUTE IMMEDIATE 'insert into sections_t1 values(:1, :2, :3, :1)' USING section, section_name, manager_id; --执行ALTER语句(建议采用“||”拼接数据库对象构造DDL语句) EXECUTE IMMEDIATE 'alter table sections_t1 rename section_name to ' || new_colname; END; / --查询数据 SELECT * FROM sections_t1; --删除表 DROP TABLE sections_t1;
  • OPEN FOR 动态查询语句还可以使用OPEN FOR打开动态游标来执行。 语法参见图3。 图3 open_for::= 参数说明: cursor_name:要打开的游标名。 dynamic_string:动态查询语句。 USING value:在dynamic_string中存在占位符时使用。 游标的使用请参考GaussDB(DWS)存储过程游标。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ECLARE name VARCHAR2(20); phone_number VARCHAR2(20); salary NUMBER(8,2); sqlstr VARCHAR2(1024); TYPE app_ref_cur_type IS REF CURSOR; --定义游标类型 my_cur app_ref_cur_type; --定义游标变量 BEGIN sqlstr := 'select first_name,phone_number,salary from staffs where section_id = :1'; OPEN my_cur FOR sqlstr USING '30'; --打开游标, using是可选的 FETCH my_cur INTO name, phone_number, salary; --获取数据 WHILE my_cur%FOUND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name||'#'||phone_number||'#'||salary); FETCH my_cur INTO name, phone_number, salary; END LOOP; CLOSE my_cur; --关闭游标 END; /
  • EXECUTE IMMEDIATE 语法图请参见图1。 图1 EXECUTE IMMEDIATE dynamic_select_clause::= using_clause子句的语法图参见图2。 图2 using_clause-1 对以上语法格式的解释如下: define_variable,用于指定存放单行查询结果的变量。 USING IN bind_argument,用于指定存放传递给动态SQL值的变量,即在dynamic_select_string中存在占位符时使用。 USING OUT bind_argument,用于指定存放动态SQL返回值的变量。 查询语句中,into和out不能同时存在; 占位符命名以“:”开始,后面可跟数字、字符或字符串,与USING子句的bind_argument一一对应; bind_argument只能是值、变量或表达式,不能是表名、列名、数据类型等数据库对象,即不支持使用bind_argument为动态SQL语句传递模式对象。如果存储过程需要通过声明参数传递数据库对象来构造动态SQL语句(常见于执行DDL语句时),建议采用连接运算符“||”拼接dynamic_select_clause; 动态PL/SQL块允许出现重复的占位符,即相同占位符只能与USING子句的一个bind_argument按位置对应。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从动态语句检索值(INTO 子句): DECLARE staff_count VARCHAR2(20); BEGIN EXECUTE IMMEDIATE 'select count(*) from staffs' INTO staff_count; dbms_output.put_line(staff_count); END; / --传递并检索值(INTO子句用在USING子句前):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dynamic_proc AS staff_id NUMBER(6) := 200; first_name VARCHAR2(20); salary NUMBER(8,2); BEGIN EXECUTE IMMEDIATE 'select first_name, salary from staffs where staff_id = :1' INTO first_name, salary USING IN staff_id; dbms_output.put_line(first_name || ' ' || salary); END; / --调用存储过程 CALL dynamic_proc(); --删除存储过程 DROP PROCEDURE dynamic_proc;
  • 赋值语句 语法 给变量赋值的语法请参见图2。 图2 assignment_value::= 对以上语法格式的解释如下: variable_name,为变量名。 value,可以是值或表达式。值value的类型需要和变量variable_name的类型兼容才能正确赋值。 示例 1 2 3 4 5 6 7 DECLARE emp_id INTEGER := 7788;--赋值 BEGIN emp_id := 5;--赋值 emp_id := 5*7784; END; /
  • 定义变量 介绍PL/SQL中变量的声明,以及该变量在代码中的作用域。 变量声明 变量声明语法请参见图1。 图1 declare_variable::= 对以上语法格式的解释如下: variable_name,为变量名。 type,为变量类型。 value,是该变量的初始值(如果不给定初始值,则初始为NULL)。value也可以是表达式。 示例 1 2 3 4 5 6 DECLARE emp_id INTEGER := 7788; --定义变量并赋值 BEGIN emp_id := 5*7784; --变量赋值 END; / 变量类型除了支持基本类型,还可使用%TYPE和%ROWTYPE去声明一些与其他表字段或表结构本身相关的变量。 %TYPE属性 %TYPE主要用于声明某个与其他变量类型(例如,表中某列的类型)相同的变量。假如想定义一个my_name变量,它的变量类型与employee的firstname类型相同,可使用如下定义: my_name employee.firstname%TYPE 这样定义可以带来两个好处,首先,不用预先知道employee 表的firstname类型具体是什么。其次,即使之后firstname类型有了变化,也不需要再次修改my_name的类型。 %ROWTYPE属性 %ROWTYPE属性主要用于对一组数据的类型声明,用于存储表中的一行数据,或从游标匹配的结果。假如需要一组数据,该组数据的字段名称与字段类型都与employee表相同。可以通过如下定义: my_employee employee%ROWTYPE 多个CN的环境下,存储过程中无法声明临时表的%ROWTYPE及%TYPE属性。因为临时表仅在当前session有效,在编译阶段其他CN无法看到当前CN的临时表。故多个CN的环境下,会提示该临时表不存在。 变量作用域 变量的作用域表示变量在代码块中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只有在它的作用域内,变量才有效。 变量必须在declare部分声明,即必须建立BEGIN-END块。块结构也强制变量必须先声明后使用,即变量在过程内有不同作用域、不同的生存期。 同一变量可以在不同的作用域内定义多次,内层的定义会覆盖外层的定义。 在外部块定义的变量,可以在嵌套块中使用。但外部块不能访问嵌套块中的变量。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ECLARE emp_id INTEGER :=7788; --定义变量并赋值 outer_var INTEGER :=6688; --定义变量并赋值 BEGIN DECLARE emp_id INTEGER :=7799; --定义变量并赋值 inner_var INTEGER :=6688; --定义变量并赋值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inner emp_id ='||emp_id); --显示值为7799 dbms_output.put_line('outer_var ='||outer_var); --引用外部块的变量 END; dbms_output.put_line('outer emp_id ='||emp_id); --显示值为7788 END; /
  • 调用语句 语法 调用一个语句的语法请参见图3。 图3 call_clause::= 对以上语法格式的解释如下: procedure_name,为存储过程名。 parameter,为存储过程的参数,可以没有或者有多个参数。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创建存储过程proc_staffs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roc_staffs ( section NUMBER(6), salary_sum out NUMBER(8,2), staffs_count out INTEGER ) IS BEGIN SELECT sum(salary), count(*) INTO salary_sum, staffs_count FROM staffs where section_id = section; END; / --创建存储过程proc_return.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roc_return AS v_num NUMBER(8,2); v_sum INTEGER; BEGIN proc_staffs(30, v_sum, v_num); --调用语句 dbms_output.put_line(v_sum||'#'||v_num); RETURN; --返回语句 END; / --调用存储过程proc_return. CALL proc_return(); --清除存储过程 DROP PROCEDURE proc_staffs; DROP PROCEDURE proc_return; --创建函数func_return. 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func_return returns void language plpgsql AS $$ DECLARE v_num INTEGER := 1;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v_num); RETURN; --返回语句 END $$; -- 调用函数func_return CALL func_return(); 1 -- 清除函数 DROP FUNCTION func_return;
  • 匿名块 匿名块(Anonymous Block)一般用于不频繁执行的脚本或不重复进行的活动。它们在一个会话中执行,并不被存储。 语法 匿名块的语法参见图1。 图1 anonymous_block::= 对以上语法图的解释如下: 匿名块程序实施部分,以BEGIN语句开始,以END语句停顿,以一个分号结束。输入“/”按回车执行它。 最后的结束符“/”必须独占一行,不能直接跟在END后面。 声明部分包括变量定义、类型、游标定义等。 最简单的匿名块不执行任何命令。但一定要在任意实施块里至少有一个语句,甚至是一个NULL语句。 示例 下面列举了基本的匿名块程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空语句块 BEGIN NULL; END; / --将信息打印到控制台: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hello world!'); END; / --将变量内容打印到控制台: DECLARE my_var VARCHAR2(30); BEGIN my_var :='world'; dbms_output.put_line('hello'||my_var); END; /
  • 基本结构 PL/SQL块中可以包含子块,子块可以位于PL/SQL中任何部分。PL/SQL块的结构如下: 声明部分:声明PL/SQL用到的变量,类型及游标,以及局部的存储过程和函数。 DECLARE 不涉及变量声明时声明部分可以没有。 对匿名块来说,没有变量声明部分时,可以省去DECLARE关键字。 对存储过程来说,没有DECLARE, AS相当于DECLARE。即便没有变量声明的部分,关键字AS也必须保留。 执行部分:过程及SQL语句,程序的主要部分。必选。 BEGIN 执行异常部分:错误处理。可选。 EXCEPTION 结束 END; / 禁止在PL/SQL块中使用连续的Tab,连续的Tab可能会造成在使用gsql工具带“-r”参数执行PL/SQL块时出现异常。
  • DELETE DELETE函数可以从数组删除数组中的所有元素。 用法如下: varray.DELETE或varray.DELETE()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演示在存储过程中对数组DELETE函数的用法。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test_varray AS TYPE varray_type IS VARRAY(20) OF INT; v_varray varray_type; BEGIN v_varray := varray_type(1, 2, 3, 4, 5); v_varray.delete; DBMS_OUTPUT.PUT_LINE('v_varray.count:' || v_varray.count); END; / 执行结果: 1 2 call test_varray(); v_varray.count:0
  • LIMIT LIMIT函数可以返回数组的最大长度限制。 用法如下: varray.LIMIT或varray.LIMIT()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演示在存储过程中对数组LIMIT函数的用法。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test_varray AS TYPE varray_type IS VARRAY(20) OF INT; v_varray varray_type; BEGIN v_varray := varray_type(1, 2, 3, 4, 5); DBMS_OUTPUT.PUT_LINE('v_varray.limit:' || v_varray.limit); END; / 执行结果: 1 2 call test_varray(); v_varray.limit:20
  • NEXT和PRIOR NEXT函数和PRIOR函数主要用于数组的循环遍历中,NEXT函数会根据入参index值,返回下一个数组元素的下标,若已经到达数组下标最大值则返回NULL。PRIOR函数会根据入参index值,返回上一个数组元素的下标,若已经到达数组下标最小值则返回NULL。 用法如下: varray.NEXT(index) varray.PRIOR(index)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演示在存储过程中对数组NEXT和PRIOR函数的用法。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test_varray AS TYPE varray_type IS VARRAY(20) OF INT; v_varray varray_type; i int; BEGIN v_varray := varray_type(1, 2, 3); i := v_varray.COUNT; WHILE i IS NOT NULL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test prior v_varray('||i||')=' || v_varray(i)); i := v_varray.PRIOR(i); END LOOP; i := 1; WHILE i IS NOT NULL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test next v_varray('||i||')=' || v_varray(i)); i := v_varray.NEXT(i); END LOOP; END; / 执行结果: 1 2 3 4 5 6 7 call test_varray(); test prior v_varray(3)=3 test prior v_varray(2)=2 test prior v_varray(1)=1 test next v_varray(1)=1 test next v_varray(2)=2 test next v_varray(3)=3
  • EXISTS EXISTS函数可以判断数组下标是否存在。 用法如下: varray.EXISTS(index)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演示在存储过程中对数组EXISTS函数的用法。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test_varray AS TYPE varray_type IS VARRAY(20) OF INT; v_varray varray_type; BEGIN v_varray := varray_type(1, 2, 3); IF v_varray.EXISTS(1)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v_varray.EXISTS(1)'); END IF; IF NOT v_varray.EXISTS(10)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NOT v_varray.EXISTS(10)'); END IF; END; / 执行结果: 1 2 3 call test_varray(); v_varray.EXISTS(1) NOT v_varray.EXISTS(10)
  • TRIM TRIM函数可以从数组尾部删除指定数量的元素。 用法如下: varray.TRIM(size) 其中varray.TRIM这种无参的调用会默认入参为1,等价于varray.TRIM(1)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演示在存储过程中对数组TRIM函数的用法。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test_varray AS TYPE varray_type IS VARRAY(20) OF INT; v_varray varray_type; BEGIN v_varray := varray_type(1, 2, 3, 4, 5); v_varray.trim(3); DBMS_OUTPUT.PUT_LINE('v_varray.count' || v_varray.count); v_varray.trim; DBMS_OUTPUT.PUT_LINE('v_varray.count:' || v_varray.count); END; / 执行结果: 1 2 3 call test_varray(); v_varray.count:2 v_varray.count:1
  • 数组类型的使用 在使用数组之前,需要自定义一个数组类型。 在存储过程中紧跟AS关键字后面定义数组类型。定义方法为: TYPE array_type IS VARRAY(size) OF data_type [NOT NULL]; 其中: array_type:要定义的数组类型名。 VARRAY:表示要定义的数组类型。 size:取值为正整数,表示可以容纳的成员的最大数量。 data_type:要创建的数组中成员的类型。 NOT NULL: 可选约束,可以约束该数组中的元素均不为NULL。 在GaussDB(DWS)中,数组会自动增长,访问越界会返回一个NULL,不会报错。越界写入数组会提示:Subscript outside of limit. 在存储过程中定义的数组类型,其作用域仅在该存储过程中。 建议选择上述定义方法的一种来自定义数组类型,当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定义同名的数组类型时,GaussDB(DWS)会优先选择存储过程中定义的数组类型来声明数组变量。 GaussDB(DWS) 8.1.0之前版本, 由于数组可以自动增长,系统不会校验数组越界以及数组元素的长度限制。当前版本为了兼容Oracle的用法增加了相关约束。如果已经存在越界写入等场景,可通过在behavior_compat_options参数中配置varray_verification,来兼容之前不校验的行为。 示例:
  • EXTEND EXTEND函数主要是为了兼容Oracle的两种用法。在GaussDB(DWS)中,数组会自动增长,EXTEND函数不是必须的。如果是新写的存储过程,完全没有必要使用EXTEND函数。 EXTEND函数可以对数组进行扩展,EXTEND有两种调用方式。 方式一: EXTEND包含一个整型入参,表示数组向后扩展size大小的长度,EXTEND后COUNT和LAST函数的值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用法如下: varray.EXTEND(size) 其中varray.EXTEND这种无参的调用默认会向后扩展1位等价于varray.EXTEND(1) 方式二: EXTEND包含两个整型入参,第一个参数代表向后扩展size大小的长度,第二个参数表示扩展后的数组元素值和之下标为index的元素相同。 用法如下: varray.EXTEND(size, index)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演示在存储过程中对数组EXTEND函数的用法。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test_varray AS TYPE varray_type IS VARRAY(20) OF INT; v_varray varray_type; BEGIN v_varray := varray_type(1, 2, 3); v_varray.extend(3); DBMS_OUTPUT.PUT_LINE('v_varray.count=' || v_varray.count); v_varray.extend(2,3); DBMS_OUTPUT.PUT_LINE('v_varray.count=' || v_varray.count); DBMS_OUTPUT.PUT_LINE('v_varray(7)=' || v_varray(7)); DBMS_OUTPUT.PUT_LINE('v_varray(8)=' || v_varray(7)); END; /
  • GaussDB(DWS)存储过程数据类型转换 数据库中允许有些数据类型进行隐式类型转换(赋值、函数调用的参数等),有些数据类型间不允许进行隐式数据类型转换,可尝试使用GaussDB(DWS)提供的类型转换函数,例如CAST进行数据类型强转。 GaussDB(DWS)数据库常见的隐式类型转换,请参见表1。 GaussDB(DWS)支持的DATE的效限范围是:公元前4713年到公元294276年。 表1 隐式类型转换表 原始数据类型 目标数据类型 备注 CHAR VARCHAR2 - CHAR NUMBER 原数据必须由数字组成。 CHAR DATE 原数据不能超出合法日期范围。 CHAR RAW - CHAR CLOB - VARCHAR2 CHAR - VARCHAR2 NUMBER 原数据必须由数字组成。 VARCHAR2 DATE 原数据不能超出合法日期范围。 VARCHAR2 CLOB - NUMBER CHAR - NUMBER VARCHAR2 - DATE CHAR - DATE VARCHAR2 - RAW CHAR - RAW VARCHAR2 - CLOB CHAR - CLOB VARCHAR2 - CLOB NUMBER 原数据必须由数字组成。 INT4 CHAR - 父主题: GaussDB(DWS)存储过程
  • GaussDB(DWS) PL/pgSQL语言函数 PL/pgSQL类似于Oracle的PL/SQL,是一种可载入的过程语言。 用PL/pgSQL创建的函数可以被用在任何可以使用内建函数的地方。例如,可以创建复杂条件的计算函数并且后面用它们来定义操作符或把它们用于索引表达式。 SQL被大多数数据库用作查询语言。它是可移植的并且容易学习。但是每一个SQL语句必须由数据库服务器单独执行。 这意味着客户端应用必须发送每一个查询到数据库服务器、等待它被处理、接收并处理结果、做一些计算,然后发送更多查询给服务器。如果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不在同一台机器上,所有这些会引起进程间通信并且将带来网络负担。 通过PL/pgSQL,可以将一整块计算和一系列查询分组在数据库服务器内部,这样就有了一种过程语言的能力并且使SQL更易用,同时能节省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开销。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额外往返通信被消除。 客户端不需要的中间结果不必被整理或者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传送。 多轮的查询解析可以被避免。 PL/pgSQL可以使用SQL中所有的数据类型、操作符和函数。 应用PL/pgSQL创建函数的语法为CREATE FUNCTION。正如前面所说,PL/pgSQL类似于Oracle的PL/SQL,是一种可载入的过程语言。其应用方法与GaussDB(DWS)存储过程相似,只是存储过程无返回值,函数有返回值。 父主题: GaussDB(DWS)用户自定义函数
共1000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