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基础概念 指标 概念解读 性能 性能是指软件系统或软件对应其及时性要求的符合程度。及时性用响应时间或吞吐量来衡量。 响应性 响应性是系统实现其响应时间或吞吐量目标的能力。 响应时间(RT) 用户感受系统为其服务所耗费的时间。
RES13 过载保护 当系统流量超过一定阈值后,导致系统处于过载状态时,可能会导致部分请求失败,失败触发业务重试,会进一步增加系统的负荷,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业务成功率远远低于系统的设计容量,甚至整体不可用。
RES05 网络高可用 应用系统对外或对内通信都依赖于网络,一旦网络异常将会导致业务中断,因此网络架构的高可用及容灾能力至关重要。在进行网络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对内和对外的网络连接、IP地址管理和域名解析等。
业务应用场景的评估:如果是在云上新建业务系统,则要通过业务的实际需要进行云数据库的选型,它的评估与数据库是否建立在云上无关,而是根据实际业务系统的特点来决定的。
实施快速安全响应动作,隔离受影响的系统或账户、断开网络连接、停止服务、清除恶意文件、修复漏洞、替换受损系统并加固系统,确认所有威胁已经被完全清除,避免再次发生。 制定恢复策略,逐步恢复受影响服务,确保数据和系统一致性,进行测试确保所有系统恢复正常运作。
威胁建模 识别系统的潜在威胁以建立防护策略,构建安全的系统。 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指在面临安全威胁的情况下,系统、网络或数据可能遭受损害或丧失机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安全风险通常由威胁的存在、系统漏洞、不恰当的安全措施或其他因素造成。
以销售部为例,可以为销售管理系统、数字化营销系统等较大的业务系统创建独立的成员账号;以研发部为例,可以将围绕单个产品的设计、研发等系统部署在一个成员账号中。
RES10 故障隔离 当系统某个单元发生故障时,如果不采取措施,故障可能会大规模扩散,从而造成整个系统失效。故障隔离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工作负载内的故障影响限制于有限数量的组件内,降低故障影响范围,防止产生级联故障。
比较测试:当系统具有冗余时,可以使两个系统并行进行计算,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结果不匹配则认为发生了故障。这种概念也称为表决。比较可以在系统的任何层次上进行,包括在一条内存总线上的cycle by cycle的比较,到最终发送到网络上结果的比较。
为了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预期的可靠性和性能要求,避免系统性能瓶颈,性能目标设计需要在部署业务之前开展,重点的是明确系统的需求和预期目标,以生成性能目标范围。
定义应用系统的容灾目标RPO与RTO 部署容灾系统以满足容灾目标 容灾恢复过程自动化 定期进行容灾演练,以检查恢复能否满足容灾目标 RES05 您如何保证网络高可用?
高可用设计 具有高可用的系统必须避免单点故障,以防由于某个节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不可用。 RES01 冗余 RES02 备份 RES03 跨AZ容灾 RES04 跨Region/跨云容灾 RES05 网络高可用 父主题: 韧性支柱
基于故障本身打造分布式系统韧性,持续提升软件质量,增强团队对软件生产运行的信心,减少业务运行中出现类似问题。 为了保证测试的有效性,测试环境需要与生产环境保持一致。
RES07 监控告警 应用系统需要监控,以便维护人员能快速识别系统运行现状及问题。
变更防差错 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配置变更是导致生产系统不可用的重要风险之一,如配置修改、工作负载手工增缩或补丁安装等。当变更失败时,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或业务中断等严重的问题。因此为了降低变更带来的业务风险,需要为工作负载或其环境的更改做好准备,实现工作负载的可靠操作。
按照以上评估,每年应用系统不可用的时长是36小时,满足可用设计目标要求。
集中管控运维账号访问系统和资源的权限,对系统和资源的访问权限进行细粒度设置。
应用系统可设计为使用分布在多个可用区中的资源池,并利用云服务实例本身具备或应用自身支持的跨AZ数据复制与切换能力,在多个AZ之间复制数据、负载均衡和跨AZ故障切换,从而使应用系统具备应对可用区故障的能力。
基础监控为 ECS自动上报的监控指标,操作系统监控通过在ECS中安装Agent插件,为用户提供服务器的系统级、主动式、细颗粒度监控服务。
RES09 故障重试 当应用系统部署在云中,虽然云具有一定的高可用和故障自动恢复能力,但对外仍会导致短时间的故障,需要应用系统能针对这种短时间故障进行适配处理,主要是采用重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