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登录CCE控制台,进入一个已有的集群(集群版本为v1.23及以上)。 在概览页面,查看控制节点信息,如集群未开启过载控制,此处将会出现相应提示。如需开启过载控制,您可单击“立即开启”。 图2 已有集群开启过载控制 集群过载监控 方式一:CCE界面 登录CCE控制台,进入一个已有的集群(集群版本为v1
由于ELB的API限制,使用高级转发规则时,每一条转发策略中设置的域名、路径、HTTP请求方法、HTTP请求头、查询字符串、网段、Cookie所有类型的转发规则下条件总数最多为10(同一个规则中的每个参数值均视为1个条件)。 例如,在一条转发策略中已设置1个域名转发规则、1个路径转发规则。如果继续添加“
同一个IP地址和端口号下对外提供多个基于TLS的访问域名,且不同的域名可以使用不同的安全证书。开启SNI后,允许客户端在发起TLS握手请求时就提交请求的域名信息。负载均衡收到TLS请求后,会根据请求的域名去查找证书:若找到域名对应的证书,则返回该证书认证鉴权;否则,返回缺省证书(服务器证书)认证鉴权。
服务器证书:cert-test 后端协议: “GRPC” 转发策略配置 域名:实际访问的域名地址,不配置时可通过IP地址访问Ingress。请确保所填写的域名已注册并备案,一旦配置了域名规则后,必须使用域名访问。 路径匹配规则:支持前缀匹配、精确匹配、正则匹配,请按需选择。 路径
集群默认Node节点安全组需要放通部分端口来保证正常通信,详细设置请参考集群安全组规则配置。 约束限制: 修改后的安全组只作用于新创建的节点和新纳管的节点,存量节点的安全组需手动修改。 取值范围: 不涉及 默认取值: 不涉及 表10 ClusterMetadataForUpdate 参数
若已上报的事件不能满足需求,可通过修改配置,修改需要上报到应用运维管理(AOM)的事件。 通过控制台配置 通过kubectl配置 登录云容器引擎(CCE)控制台,单击集群名称进入集群,选择左侧导航栏的“配置中心”。 选择“监控运维配置”页签,在“日志配置”中修改Kubernetes事件上报至AOM的策略。
证书来源:ELB服务器证书 服务器证书:cert-test 转发策略配置 域名:实际访问的域名地址,不配置时可通过IP地址访问Ingress。请确保所填写的域名已注册并备案,一旦配置了域名规则后,必须使用域名访问。 路径匹配规则:支持前缀匹配、精确匹配、正则匹配,请按需选择。 路径
域名访问场景的典型使用方式如下: 客户端配置Host域名指定DNS域名地址,或者客户端主机配置/etc/hosts,添加相应域名映射。 云上内网使用,云解析服务DNS支持配置集群弹性IP与自定义域名的映射关系。后续更新弹性IP可以继续使用双向认证+自定义域名访问集群,无需重新下载kubeconfig.json配置文件。
use-context externalTLSVerify 关于集群双向认证的说明请参见域名双向认证。 域名双向认证 CCE当前支持域名双向认证。 集群API Server绑定EIP后,使用kubectl连接集群时域名双向认证默认不开启,可通过 kubectl config use-context
间操作集群。 自定义 SAN:主题备用名称(SAN)允许将多种值(包括IP地址、域名等)与证书关联,在集群访问证书中签入自定义SAN后,可以通过SAN定义的域名或IP访问集群。详情请参见通过自定义域名访问集群。 此操作将会短暂重启 kube-apiserver 并更新集群访问证书
规格后,需要通过“同步云服务器”功能将信息同步到CCE控制台相应节点中,同步后信息将保持一致。 ECS常见信息修改如下: 修改节点名称请参见修改云服务器名称。 当您购买的节点规格无法满足业务需要时,可参考变更规格通用操作变更节点规格,升级vCPU、内存。 约束与限制 支持同步数据
选择需要更新的密钥名称,单击“更新”。 根据表1更改信息。 单击“确定”。 删除密钥 选择要删除的密钥,单击“删除”。 根据系统提示删除密钥。 批量删除密钥 勾选需要删除的密钥名称。 单击页面左上角的“批量删除”,删除选中的密钥。 根据系统提示删除密钥。 如何进行Base64编码 对字
容器网络插件 CoreDNS域名解析 NGINX Ingress控制器 节点本地域名解析加速 父主题: 插件
DNS DNS概述 工作负载DNS配置说明 使用CoreDNS实现自定义域名解析 使用节点本地域名解析加速(NodeLocal DNSCache)提升DNS性能 父主题: 网络
不支持修改。 对于自定义节点池中的节点,创建完成后可通过修改节点池配置中的max-pods参数,修改节点最大实例数。详情请参见节点池配置管理。 默认场景下,节点最大实例数最多可调整至256。如果您期望提升节点上的部署密度,您可以提交工单申请调整节点最大实例数,最大支持修改至512个实例。
到要解析的域名时,会将解析任务传递给CoreDNS的下一个插件。如果不写fallthrough的话,任务就此结束,不会继续解析,会导致集群内部域名解析失败的情况。 hosts的详细配置请参见https://coredns.io/plugins/hosts/。 图2 修改CoreDNS
Service是如何起作用的呢,那就是使用DNS,为Pod提供固定的域名,这样Pod间就可以使用域名访问,即便Pod被重新创建而导致Pod的IP地址发生变化,这个域名也不会发生变化。 Headless Service创建后,每个Pod的IP都会有下面格式的域名。 <pod-name>.<svc-name>
前端协议:“HTTP” 对外端口:80 高级配置: 访问控制:黑名单 转发策略配置 域名:实际访问的域名地址,不配置时可通过IP地址访问Ingress。请确保所填写的域名已注册并备案,一旦配置了域名规则后,必须使用域名访问。 路径匹配规则:支持前缀匹配、精确匹配、正则匹配,请按需选择。 路径
CPU和设备资源上对齐到同一NUMA节点的Pod。 默认:none 须知: 请谨慎修改,修改topology-manager-policy和topology-manager-scope会重启kubelet,并且以更改后的策略重新计算容器实例的资源分配,这有可能导致已经运行的容器实例重启甚至无法进行资源分配。
同一个IP地址和端口号下对外提供多个基于TLS的访问域名,且不同的域名可以使用不同的安全证书。开启SNI后,允许客户端在发起TLS握手请求时就提交请求的域名信息。负载均衡收到TLS请求后,会根据请求的域名去查找证书:若找到域名对应的证书,则返回该证书认证鉴权;否则,返回缺省证书(服务器证书)认证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