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ops_node_disk_read_io_num 该指标用于统计每秒从磁盘读的次数。 ≥0 个/秒(Packets/Second) ops_node_disk_write_io_num 该指标用于统计每秒向磁盘写的次数。 ≥0 个/秒(Packets/Second) ops_node_disk_kilobytes
设置健康检查周期,1~50秒。 超时时间(秒) 设置健康检查超时时间,1~50秒。 检查路径 设置检查路径,长度不能超过80。 最大重试次数 设置最大重试次数,1~10。 端口 填写健康检查端口,端口取值范围为1~65535。 健康检查端口为空时,使用后端服务器的业务端口做检查端口。 开启监听器的访问控制
http://org-app.huawei.com:8080 #登录或登出后页面重定向地址 org.app.protocol-login.oauth.clientId: fd9f15082b80a6b6c3940c996df
类型:double | 说明:单位时间tcp连接主动连接发起次数 "passive_conn": "0.0000" #单位:次/s| 类型:double | 说明:单位时间tcp被动建立连接次数 } } gpu 插件类型 OS 功能说明 采集GPU信息,每次
单击“测试”,在测试面板,输入参数,单击“提交测试”。 查看测试结果。 单击“查看运行历史详情”,在运行详情页面,查看本次测试过程中检索流的运行总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以及各节点的执行时长、状态、参数信息等,方便定位问题。 更多操作 检索流创建完成后,可执行如下表9所示的相关操作。 表9 管理检索流
一个组织汇聚任务每天的运行时长上限=汇聚任务数量*10分钟。 实际汇聚任务时长为组织下所有汇聚任务(每个汇聚任务单次执行时长*每天执行次数)之和。 数据汇聚流程 数据汇聚的操作流程如下图: 创建汇聚任务:运维管理员或服务运维岗位人员可以创建汇聚任务,提交创建后系统会自动创建任务申请。
服务计算资源的实际使用时长计费,秒级计费,按小时结算。按需计费模式允许您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灵活地调整资源使用,无需提前预置资源,从而降低预置过多或不足的风险。一般适用于资源需求波动的场景,可以即开即停。 表1列出了两种计费模式的区别。 表1 计费模式 计费模式 包年/包月 按需计费
关的错误。如果有,请修改重启。 检查是否配置了DBDataSource的懒加载模式、只有当用数据库的时候才初始化,拉取配置。如果是,触发一次数据库操作,看下是否更新。 异常7:启动时报ETCD fault,can't not connect 原因1:ETCD连接不上。 原因2:调用close()方法后,再调用了get
全体组件的集合,则汇总描述了整个服务环境的期望部署状态。 组件编排流水线,则是以组件为最小粒度来描述服务环境是如何做部署状态的迁移的。其可以处理组件间的升级依赖关系,以及通过多阶段方式提供灰度升级能力。 多文件描述结构 为了避免诸多资源的描述都集中于meta.yaml,而造成文件内容过长难以管理。通过引入resources
timeout int32 必选 null 微服务调用转发的超时时间 - 20 maxFails int32 必选 null 微服务调用的失败次数 - 3 targetGroup object{ name, loadBalancer } 必选 "" 微服务注册到SLB上的后端服务器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