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IoT Device SDK使用指南(Go) IoT Device SDK(go)提供设备接入华为云IoT物联网平台的go版本的SDK,提供设备和平台之间通讯能力,以及设备服务、OTA等高级服务,并且针对各种场景提供了丰富的demo代码。相关集成指导请参考IoT Device SDK(go)使用指南。
查询规则列表 功能介绍 应用服务器可调用此接口查询物联网平台中设置的规则列表。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URI GET /v5/iot/{project_id}/rules 表1 路径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project_id 是 String 参数说明:项目ID。获取方法请参见
设备注册完毕后,通过设备鉴权接口获取设备的access_token。 图1 获取设备access_token 获取到access_token之后,可以使用消息/属性上报等功能。其中access_token放于消息头中,下面示例为上报属性: 图2 上报属性 图3 上报属性 HTTP接口介绍 物联网平台的接口如下表所示:
再单独进行编码插件开发。 在产品详情中上传产品模型,无法单击确定按钮? 问题描述 用户在产品详情页面中上传了产品模型,无法单击确定按钮。 图1 产品-上传模型文件 可能原因 上传的产品模型文件命名不符合规范。 上传的产品模型的压缩文件不是zip格式的。 解决方法 检查产品模型文件
Interrupt) for { <-interrupt break } } 成功示例 接入成功后,客户端打印信息如下: 图1 go mqtt客户端接入成功示例 父主题: 使用MQTT转发
Instance-Id 否 String 参数说明:实例ID。物理多租下各实例的唯一标识,建议携带该参数,在使用专业版时必须携带该参数。您可以在IoTDA管理控制台界面,选择左侧导航栏“总览”页签查看当前实例的ID,具体获取方式请参考查看实例详情 。 表3 请求Body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定义。 产品模型打包 产品模型写作完成后,需要按如下层级结构打包: 产品模型打包需要遵循如下几点要求: 产品模型文件的目录层级结构必须如上图所示,不能增删。例如:第二层级只能有“profile”和“service”两个文件夹,每个服务下面必须包含“profile”文件夹等。 产品模型文件以zip形式压缩。
提交工单说明您的诉求。 找到旧接口的访问地址及证书,单击进入设备接入服务。 在“应用列表”页面选择应用,单击重置,即可获取重置后的密钥。 图1 应用详情界面 应用服务器调用接口失败怎么处理? 请检查应用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情况,确保应用服务器网络正常。 检查请求中物联网平台的应用接入地址和端口是否正确。
SET_ALARM:打开或关闭告警命令,value=0表示关闭,value=1表示打开。 图1 模型定义-smokedetector 编解码插件开发 在烟感产品的详情页面,选择“插件开发”,单击“脚本化开发”。 图2 插件开发-脚本化开发 编写脚本,实现二进制数据到JSON数据的转换。脚本需要实现如下两个方法:
Topic定义 设备使用MQTT协议接入平台时,平台和设备通过Topic进行通信。平台预置的topic列表如下: Topic分类 Topic Publisher(发布者) Subscriber(订阅者) 用途 设备消息相关Topic $oc/devices/{device_id}/sys/messages/up
用侧API创建产品)。 产品创建完毕后,需注册设备(可通过控制台注册单个设备或者使用应用侧API注册设备创建)。 设备注册完毕后,可以按照图中流程实现消息/属性上报、接收命令/属性/消息、OTA升级、自定义Topic等功能。关于平台预置Topic可参考Topic定义 您可以通过mqtt
return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成功示例 接入成功后,客戶端打印信息如下: 图1 python mqtt订阅接入成功示例 父主题: 使用MQTT转发
Instance-Id 否 String 参数说明:实例ID。物理多租下各实例的唯一标识,建议携带该参数,在使用专业版时必须携带该参数。您可以在IoTDA管理控制台界面,选择左侧导航栏“总览”页签查看当前实例的ID,具体获取方式请参考查看实例详情 。 表3 请求Body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LWM2M/CoAP接入相关问题 LWM2M/CoAP协议设备接入开发流程 平台侧开发:包括创建产品、开发产品模型、开发编解码插件、注册设备。详细操作指导请参考创建产品、开发产品模型、开发编解码插件、注册单个设备。 设备侧开发:使用模组、设备侧Tiny SDK接入。详细操作指导请参考通过华为认证模组接入、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