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低集群规格。 规格变更期间,控制节点存在开关机动作,集群将无法正常使用,规格变更期间请勿进行业务资源创建更新操作。 操作步骤 登录CCE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集群管理”。 找到需要变更规格的集群,查看集群的更多操作,并选择“规格变更”。 图1 变更规格 在弹出的页面中,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新的“集群规模”。
# 类型为LoadBalancer 执行以下命令,测试访问。 for i in {1..10}; do curl <EXTERNAL_IP>; done; 其中,<EXTERNAL_IP>为ELB实例的IP地址。 返回结果如下,一半为v1版本的响应,一半为v2版本的响应。 Nginx-v2
方面的能力。它可以在核心数据包处理管线上用Hook挂接一系列的规则。iptables模式中kube-proxy 在NAT pre-routing Hook中实现NAT和负载均衡功能。对于每个Service,kube-proxy都会添加一个iptables规则,这些规则捕获流向Se
将IPv6地址加入共享带宽。 图5 添加IPv6双栈网卡 单击“确定”。 结果验证 登录到ECS实例,ping一个公网上的IPv6服务,验证连通性。例如:ping6 ipv6.baidu.com,执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结果验证 父主题: 集群
Headless Service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Headless Service不会创建ClusterIP,并且查询会返回所有Pod的DNS记录,这样就可查询到所有Pod的IP地址。有状态负载StatefulSet正是使用Headless Service解决Pod间互相访问的问题。
执行以下命令,查看已创建的Pod。 kubectl get pod | grep nginx-configmap 预期输出如下: nginx-configmap-*** 1/1 Running 0 2m18s 执行以下命令,查看该Pod中的环境变量。
“工作负载”。 切换至“monitoring”命名空间,在“无状态负载”页签单击进入kube-state-metrics负载,选择“容器管理”页签,在右侧单击“编辑”按钮,进入“升级工作负载”页面。 在容器配置的“生命周期”中,编辑启动命令。 图5 编辑启动命令 采集labels
在同集群、同操作系统的节点上,参考以下文档进行脚本命令可行性的测试,在节点上手动执行命令,确认脚本命令可行。 修改节点系统级最大文件句柄数 修改节点单进程最大文件句柄数 修改容器单进程最大文件句柄数 (以下命令均需在手动执行命令验证成功后配置)在创建节点或节点池时,在“高级配置 >
清晰和全面地查看 Pod 沙箱的创建完成和容器的就绪状态,增强了指标监控和故障排查能力。更多使用细节请参考PodReadyToStartContainersCondition。 Job相关特性 Pod更换策略达到Beta 在Kubernetes1.29版本,Pod更换策略特性达到
登录不可用节点对应的弹性云服务器。 执行以下命令判断paas组件是否正常。 systemctl status kubelet 执行成功,可查看到各组件的状态为Active,如下图: 若服务的组件状态不是Active,执行如下命令: 重启命令根据出错组件指定,如canal组件出错,则命令为:systemctl
应的IP地址,则说明安全组绑定成功。 图9 查看安全组绑定的IP地址 删除网络配置 您可以查看新添加网络配置的YAML,也可以对新添加的配置进行“删除”操作。 在删除网络配置时,需先删除该配置所对应的容器,否则将删除失败。 执行以下命令筛选集群中使用该配置的Pod(其中example为示例配置名称,请自行替换):
(停止维护)Kubernetes 1.21版本说明 云容器引擎(CCE)严格遵循社区一致性认证。本文介绍CCE发布Kubernetes 1.21版本所做的变更说明。 资源变更与弃用 社区1.21 ReleaseNotes CronJob现在已毕业到稳定状态,版本号变为batch/v1。 不可变的Secr
(停止维护)Kubernetes 1.21版本说明 云容器引擎(CCE)严格遵循社区一致性认证。本文介绍CCE发布Kubernetes 1.21版本所做的变更说明。 资源变更与弃用 社区1.21 ReleaseNotes CronJob现在已达到稳定状态,版本号变为batch/v1。 不可变的Secre
d在VPC内均拥有独立的IP地址,且支持ELB直通容器、Pod绑定安全组、Pod绑定弹性公网IP等特性。由于不需要使用容器隧道封装和NAT地址转换,云原生网络2.0模型与容器隧道网络模型和VPC网络模型相比具有比较高的网络性能。 图1 云原生网络2.0 在云原生网络2.0模型的集
Taskmanager”,查看该任务的Endpoint,根据Endpoint可以进一步得知该任务对应的TaskManager Pod。 图5 查看Endpoint 查找Endpoint对应的TaskManager Pod。在命令行界面输入以下命令,查看Flink相关Pod对应的IP地址。
步骤四:使用kubectl命令行工具连接集群 在使用Helm模板前,您需要在一台虚拟机上使用kubectl命令行工具连接刚刚创建的集群。 步骤五:安装Helm 在安装kubectl工具的虚拟机上,您需要继续安装Helm工具。 步骤六:部署模板 使用Helm安装命令在集群中创建WordP
清晰和全面地查看 Pod 沙箱的创建完成和容器的就绪状态,增强了指标监控和故障排查能力。更多使用细节请参考PodReadyToStartContainersCondition。 Job相关特性 Pod更换策略达到Beta 在Kubernetes1.29版本,Pod更换策略特性达到
若节点故障时,实例未被驱逐,请先按照如下方法进行问题定位。 使用如下命令发现很多pod的状态为Evicted: kubectl get pods 在节点的kubelet日志中会记录Evicted相关内容,搜索方法可参考如下命令: cat /var/log/cce/kubernetes/kubelet
路径:后端应用对外提供访问的路径,此处添加的访问路径要求后端应用内存在相同的路径,否则转发无法生效。 目标服务名称:请选择已有Service或新建Service。页面列表中的查询结果已自动过滤不符合要求的Service。 目标服务访问端口:可选择目标Service的访问端口。 域名:无需填写 路径匹配规则:前缀匹配 路径:/
6.8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安装完成后执行如下命令检查是否安装成功 python3 -V pip3 -V 安装jupyter notebook并启动,命令如下: pip3 install jupyter notebook jupyter not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