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RES03-02 跨AZ数据同步 针对有状态业务,需要进行跨AZ的数据同步,以便在一个AZ故障的情况下,数据不丢失;对于无状态业务不涉及。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当应用组件对应的云服务实例支持跨AZ高可用实例时,可采用云服务实例自身的跨AZ数据同步;如RDS数据库、DCS实例、OBS桶等。
RES03-03 对接容灾仲裁,支持自动切换 针对有状态的主备类型业务,在跨AZ部署并支持自动切换时,需要对接容灾仲裁,以避免出现双主或双备,从而在AZ间链路中断的情况下,业务能自动切换到一个AZ提供服务而不受影响;对于集群类业务不涉及。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面向有状态主备类
RES01-02 应用组件多位置部署 应用组件需要部署在多个数据中心,以避免单个数据中心故障而导致业务中断。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可根据不同需求,将应用的数据和资源部署在多个位置: 应用多AZ部署:应用应尽可能部署在多个可用区,避免由于单个可用区故障而导致所有业务中断。 应用
RES01-03 云服务器反亲和 应用内相同业务的ECS需要分散到多台物理服务器,避免运行到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可能会由于一台物理服务器故障而导致业务中断。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针对多个承载相同业务的ESC,需要配置主机组反亲和,从而可以将相同业务的ECS调
RES05-01 网络连接高可用 应用系统对外提供服务时,需要确保对外网络连接的高可用,避免单个网络连接中断而导致业务不可用。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网络链路冗余:网络连接需要支持多路径,以实现高可用能力,以避免在一条网络路径中断的情况下,业务能切换到其他路径继续通信。 网络链
外一些数据,重要性不高,可以容忍数据丢失,可以不做备份;此外还存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数据丢失的容忍程度各有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备份策略。 针对需要备份的数据设计备份方案以满足其RPO/RTO指标要求。 父主题: RES02 备份
RES02-03 定期进行备份数据恢复 通过定期恢复测试,可以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与恢复处理过程是否可用,且数据丢失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符合数据的RPO与RTO指标要求。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定期执行备份数据恢复,以验证备份的完整性。 为了避免备份恢复对生产业务造成影响,可以构建
RES04-03 容灾恢复过程自动化 由于容灾恢复场景涉及容灾站点的业务恢复、数据库的主备切换、业务到容灾站点的流量切换等,恢复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提供容灾管理功能,实现容灾状态及RPO监控,以及灾难场景下的一键式自动切换,减少人工干预。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实时监控容灾状态,了解容灾运行状态。
RES05-02 避免暴露不必要的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对外暴露时,可能会引入安全风险,需要避免暴露不必要的网络地址。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通常对外网络地址需要尽可能集中管控,避免分散暴露,如使用网络服务ELB弹性负载均衡、公网NAT网关、Web云防火墙等作为公网访问入口。 对外
RES04-02 部署容灾系统以满足容灾目标 针对不同应用系统的容灾目标,需要综合考虑中断概率、容灾成本等因素,来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容灾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面向跨Region/跨云容灾场景,可基于不同的可用性目标要求,采用不用的容灾方案,如远程备份、主备容
RES05-03 不同流量模型业务的网络共享带宽隔离 不同流量模型业务共享网络带宽享时,可能会导致流量抢占,相互影响,一个业务流量突然可能会导致其他业务不可用。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相同流量模型的业务,可共享网络带宽,带宽需要满足所有共享业务的需求 不同流量模型的业务,为了避
RES04-01 定义应用系统的容灾目标RPO与RTO 在进行容灾设计前,需要根据应用系统的重要性,明确其容灾目标,通常以RPO和RTO指标来定义: RPO:允许的数据丢失量,与数据的周期性复制周期或连续性复制延时相关。 RTO:允许的业务恢复时长,即业务中断时长,与灾备端业务的部署与切换方式相关。
RES04-04 定期进行容灾演练,以检查恢复能否满足容灾目标 通过定期的容灾演练,可以验证灾备系统是否可用,且数据丢失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符合数据的RPO与RTO指标要求。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容灾演练;通过演练可提升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演练期间需要对恢复过程
、图片渲染这些。 如大数据分析、静态网站托管、在线视频点播、基因测序和智能视频监控等。 如高性能计算、企业核心集群应用、企业应用系统和开发测试等。 说明: 高性能计算:主要是高速率、高IOPS的需求,用于作为高性能存储,比如工业设计、能源勘探这些。 容量 PiB级别 EiB级别 TiB级别
早期的设计决策会对性能调节能否成功,以及是否有必要进行性能调节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开发的软件对性能非常敏感,实际上需要从设计阶段和开发周期的第一天起就考虑性能管理的问题,即采取系统的主动性能管理的办法来解决性能问题。除了管理上的措施外,解决性能问题需要在系统和架构设计、实现方案
为公司韧性设计经验和业界最佳实践,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设计原则与最佳实践,用以帮助企业利用华为云平台基础设施达到高可用、面向各种故障场景进行韧性设计,并具备一定的灾备能力;同时通过规范化变更、部署及应急恢复等处理流程,减少业务中断时长,提升可用性。 华为云韧性支柱的设计框架如下图所示:
源打上标签,从而在出现安全事件时,能快速定位到有安全风险的资源。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设计态与运行态一致性:对照设计态的架构图、架构文档实施云服务资源。工作负载运行时的架构始终保持与设计态一致。 自动化资产盘点:使用安全云服务或工具来自动发现和记录云上资源,包括主机、存储、数
OBS、SFS、FunctionGraph等服务会根据请求量自动扩展业务处理能力,用户无感知。 RDS服务最多支持5个只读副本,可在线扩展只读负载;一键规格变更实现CPU、内存扩容/缩容;在线存储容量扩容。 CCE服务支持配置自动扩容集群节点和工作负载,伸缩策略支持告警(按CPU或内存使用率触发)、定时、周期多种方式。
本最优、敏捷创新。 云架构设计 由于云平台封装了底层软件技术的复杂度,让企业可以更聚焦业务应用设计。云架构设计鼓励以领域驱动设计(DDD)为架构设计起点,结合不同视角的架构视图,融入韧性、安全性、性能效率、成本和运营支柱,真正将云架构关注点融入到架构设计过程中。 云架构审视 随着
概述 本章节以典型Web应用为例,介绍不同可用性目标要求下部署的典型架构示例。针对每种场景,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设计,来达成可用性目标。 类别 应用可用性影响 冗余 应用内组件的高可用能力,在应用内部分节点故障时业务自动恢复能力 备份 应用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的恢复能力 容灾 在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