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求较高的业务场景,比如:AI计算、大数据计算等。 中小规模组网:由于VPC路由网络受限于VPC路由表条目配额的限制,建议集群规模为1000节点及以下。 性能要求高:由于云原生网络2.0直接使用VPC网络构建容器网络,容器通信不需要进行隧道封装和NAT转换,所以适用于对带宽、时延要
CCE如何与其他服务进行内网通信? 与CCE进行内网通信的华为云常见服务有:RDS、DMS、Kafka、RabbitMQ、VPN、ModelArts等,有如下两种场景: 在同一个VPC网络下,CCE节点可以与此VPC下的所有服务进行互通。CCE的容器与其他服务通信时,需要关注对端是否开
络2.0直接使用的VPC网络,性能与VPC网络的性能几乎一致,所以适用于对带宽、时延要求极高的业务场景,比如:线上直播、电商优惠等。 大规模组网:云原生网络2.0当前最大可支持2000个ECS节点,10万个容器。 父主题: 网络规划
图1 容器隧道网络 在容器隧道模型的集群中,节点内Pod间通信和跨节点Pod间通信路径不同: 节点内Pod间通信:同节点的Pod间通信通过本节点的OVS网桥直接转发。 跨节点Pod间通信:所有跨节点Pod间的通信通过OVS隧道网桥进行封装后,通过主机网卡转发到另一个节点上的Pod。
22xlarge.4.physical或c7.32xlarge.4.physical) Kubernetes内部Node和Master之间通信使用IPv4地址。 Service类型选择“DNAT网关 ( DNAT )”时,仅支持对接IPv4。 同一个网卡上,只能绑定一个IPv6地址。
求较高的业务场景,比如:AI计算、大数据计算等。 中小规模组网:由于VPC路由网络受限于VPC路由表条目配额的限制,建议集群规模为1000节点及以下。 性能要求高:由于云原生网络2.0直接使用VPC网络构建容器网络,容器通信不需要进行隧道封装和NAT转换,所以适用于对带宽、时延要
子网。 图1 VPC网段结构 默认情况下,同一个VPC的所有子网内的弹性云服务器均可以进行通信,不同VPC的弹性云服务器不能进行通信。 不同VPC的弹性云服务器可通过VPC创建对等连接通信。 容器网段(Pod网段) Pod是Kubernetes内的概念,每个Pod具有一个IP地址。
安全组”,找到集群对应的安全组规则进行修改和加固。 如集群在创建时需要指定节点安全组,请参考集群自动创建的默认安全组规则放通指定端口,以保证集群中的正常网络通信。 不同网络模型的默认安全组规则如下: VPC网络模型安全组规则 容器隧道网络模型安全组规则 云原生网络2.0(CCE Turbo集群)安全组规则
VPC网络 在VPC网络模型的集群中,不同形式的网络通信路径不同: 节点内Pod间通信:IPVlan子接口分配给节点上的Pod,因此同节点的Pod间通信可以直接通过IPVlan进行转发。 跨节点Pod间通信:所有跨节点Pod间的通信均根据VPC路由表中的路由先访问到默认网关,然后借
上。 由于需要为每个Pod绑定网卡,因此节点上可运行的Pod数量上限由该节点的能绑定的网卡个数和网卡端口数决定。 节点内Pod间通信、跨节点Pod间通信、Pod访问集群外网络的情况均直接通过VPC的弹性网卡/弹性辅助网卡进行流量转发。 约束与限制 仅CCE Turbo集群支持使用云原生网络2
CCE集群实现访问跨VPC网络通信 使用场景 由于不同VPC之间网络不通,CCE集群无法跨VPC进行网络通信,您可以通过对等连接连通两个不同网段的VPC,实现本VPC下的集群访问另一个VPC下的集群或其他服务。 图1 网络示意 为实现跨VPC访问,不同网络模型的集群需要打通的网段不同。假设集群本端VPC网段为172
于负责集群内网络通信。 Kubernetes虽然不负责搭建网络模型,但要求集群网络满足以下要求: Pod能够互相通信,且Pod必须通过非NAT网络连接,即收到的数据包的源IP就是发送数据包Pod的IP。 节点之间可以在非NAT网络地址转换的情况下通信。 Pod通信 同一个节点中的Pod通信
使用VPC和云专线实现容器与IDC之间的网络通信 使用场景 借助VPC和云专线,在VPC网络模型的集群中实现集群容器网段(172.56.0.0/16)与IDC网段(10.1.123.0/24)的相互通信。 图1 网络示意 表1 地址信息 网络 网段 用户侧IDC网络 10.1.123
网络 集群网络地址段规划实践 集群网络模型选择及各模型区别 CCE集群实现访问跨VPC网络通信 使用VPC和云专线实现容器与IDC之间的网络通信 自建IDC与CCE集群共享域名解析 通过负载均衡配置实现会话保持 不同场景下容器内获取客户端源IP 通过配置容器内核参数增大监听队列长度
求较高的业务场景,比如:AI计算、大数据计算等。 中小规模组网:由于VPC路由网络受限于VPC路由表条目配额的限制,建议集群规模为1000节点及以下。 性能要求高:由于云原生网络2.0直接使用VPC网络构建容器网络,容器通信不需要进行隧道封装和NAT转换,所以适用于对带宽、时延要
节点默认安全组 您可选择使用CCE自动生成的安全组,或选择已有安全组作为节点默认安全组。 须知: 节点默认安全组必须放通指定端口来保证集群内部正常通信,否则将无法成功创建节点,安全组端口配置说明请参考集群安全组规则配置。 启用IPv6 开启后将支持通过IPv6地址段访问集群资源,包括节点,工作负载等。
NAT网关名称。 在SNAT规则页签中,单击“添加SNAT规则”。 根据界面提示配置参数。 SNAT规则是按网段生效,因为不同容器网络模型通信方式不同,此处子网需按如下规则选择。 容器隧道网络、VPC网络:需要选择节点所在子网,即创建节点时选择的子网。 云原生2.0网络:需要选择
请求至kube-apiserver的QPS配置 与kube-apiserver通信的qps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kube-api-qps 大于等于0 100 允许 CCE Standard/CCE Turbo 与kube-apiserver通信的qps 默认值100;1000节点以上规格值为200
在VPC网络集群中访问集群外地址时使用Pod IP作为客户端源IP 在使用VPC网络的CCE集群中,Pod与集群外部通信时,系统默认会将源Pod的IP地址转换为节点的IP地址,使Pod以节点IP的形式与外部进行通信。这一过程被称为“Pod IP伪装”,技术上也称为源网络地址转换(Source Network
图2 创建节点时的最大实例数配置 根据节点规格不同,节点默认最大实例数如表1所示。 表1 节点默认最大实例数 内存 节点默认最大实例数 4G 20 8G 40 16G 60 32G 80 64G及以上 110 节点网卡数量说明(仅CCE Turbo集群) CCE Turbo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