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助用户运用UML标准的模型图来设计系统架构,还可以实现多人实时编辑和多浏览器实时同步渲染,提高研发对系统的设计效率和团队的协同效果。 产品介绍 立即使用 成长地图 由浅入深,带您玩转软件建模 01 了解 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轻量化、支持多角色、跨项目的基于4+1视图和UML视图标准的在线协同设计平台。
选中消息线,鼠标左键按住消息线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平移。 跨线移动是指调整选定消息线在生命线上的位置,该消息线相对于其余消息线的位置会变化,但不会影响其余消息线的位置(其余消息线不移动)。跨移的消息线可以移动到生命线上任意位置,由于消息线的顺序发生变化,一般会导致激活块的状态发生改变。跨线移动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纠错
对象图元素介绍 元素名 图标 含义 Actor 角色,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事物。 Object 封装了状态和行为的具有良好定义界面和身份的离散实体;即对象实例。 Collaboration 是对对象和链总体安排的一个描述,这些对象和链在上下文中通过互操作完成一个行为,例如一个用例或者操作。
Action 动作是可执行的原子计算,它导致模型状态的改变和返回值。 Activity 活动是状态机内正在进行的非原子执行。 StructuredActivity 结构化活动是一个活动节点,可以将下级节点作为独立的活动组。 CentralBufferNode 中央缓冲区节点是一个
内置华为多年架构设计变更实践成果,支持业界通用UML和4+1视图建模。 模型跨团队共享复用 支持跨工程、跨团队对模型库进行共享和复用,适用于多个子产品、上下游系统间的协同,模型图、模型对象参考同源、引用同源、变更同源,形成全关联的全量系统架构。 架构规范检查 内置了公司实践的架构设计 30+ 检查
构建模型 构建模型定义软件编译构建结构及工具链,构建模型建立代码到运行期文件的映射和追溯关系。元素介绍如下表所示: 表1 构建模型元素介绍 元素名 图标 含义 Exec Trgt 表示逻辑对象构建的二进制结果(.so/.bin/rpm等)。 Compile Trgt 表示逻辑对象构建的二进制编译结果(
由对应空间的管理员权限的人员在“关联我的”中操作栏通过审核。 空间关联模型工程配置解决用户要跨空间引用模块的问题,需要配置的用户拥有管理员权限,关联有权限的模型空间时可以直接关联上,跨项目关联自己没有权限的模型工程时,需由目标模型空间的管理员审核。 关联模型工程,单击“新增”。
复用于一体的在线架构设计建模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用户运用UML标准的模型图来设计系统架构,还可以实现多人实时编辑和多浏览器实时同步渲染,提高研发对系统的设计效率和团队的协同效果。 团队级实时协同建模,跨团队模型共享复用。 模型版本化管理,设计变更可追溯。 软件架构4+1视图建模方法
开发视图概述 开发视图面向系统开发及软件管理,描述系统代码结构,构建结构的视图,主要解决系统技术实现和开发的问题,它依托逻辑视图,描述代码、构建结构。 模型类别 描述 代码模型(必选) 代码模型定义代码结构以及代码元素逻辑模型中逻辑元素的对应关系,建立逻辑元素到代码仓或者代码目录
Deployment 描述现实世界环境运行系统的配置的开发步骤。 Association 关联,是一种拥有的关系,它使一个类知道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 部署图一般用于: 嵌入式系统建模(硬件之间的交互)。 客户端/服务器系统建模(用户界面与数据的分离)。 分布式系统建模(多级服务器)。 父主题:
逻辑视图概述 逻辑视图面向系统逻辑分析和设计,描述系统逻辑结构的视图,主要解决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问题,它描述系统的业务上下文、系统的逻辑分解,以及分解出的逻辑元素间的关系。 模型类别 描述 逻辑模型(必选) 逻辑模型描述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块分解,将系统分解为相应的逻辑功能元素,并描述各逻辑功能元素之间的关系。
软件建模通过多种数据保护手段和特性,保证通过软件建模的数据安全可靠,如下表所示: 表1 数据保护手段 数据保护手段 简要说明 详细介绍 传输加密(HTTPS) 访问全链路采用HTTPS数据传输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 个人数据保护 软件建模通过控制个人数据访问权限以及通过云审计服务记录操作日志等方法,防止个人数据泄露,保证您的个人数据安全。
是平台或更大的子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子系统相对独立。 必须是交付件(能够支持异步开发和外包)。 Module (IEEE 610.12-1990)系统中一个逻辑上可分离的部分。系统设计中模块特指系统设计阶段输出的系统最小分解部件,系统设计阶段将模块当作黑盒、不涉及模块的内部结构,但要明确给出模块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
技术模型定义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部件和技术栈,包括整体框架技术,公共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组件,以及各逻辑功能元素的技术方案等。元素介绍如下表所示: 表1 技术模型元素介绍 元素名 图标 含义 Module (IEEE 610.12-1990)系统中一个逻辑上可分离的部分。系统设计中
组件图 组件图显示了复杂软件系统中的各个组件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如何使用接口进行通信。它们不用于更简单或更直接的系统,元素介绍如下表所示: 表1 组件图元素介绍 元素名 图标 含义 Class 是对象的集合,展示了对象的结构以及与系统的交互行为。 Interface 接口,可以是单个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的一组接口的组合。
试,您可以使用它来扩展“测试”窗口的功能。 Actor 角色,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事物。 Boundary 边界,可以放入元素,形成一个模块。 Collaboration 是对对象和链总体安排的一个描述,这些对象和链在上下文中通过互操作完成一个行为,例如一个用例或者操作。 Collaboration
活动图 活动图对用户和系统遵循流程的行为进行建模,它们是流程图或工作流的一种,但是它们使用的形状略有不同,元素介绍如下表所示: 表1 活动图元素介绍 元素名 图标 含义 Action 动作是可执行的原子计算,它导致模型状态的改变和返回值。 Activity 活动是状态机内正在进行的非原子执行。
运行模型(活动图) “运行模型-活动图”展示了从起点到终点的工作流程,详细说明了在活动的进展中存在的许多决策路径。 活动图对用户和系统遵循流程的行为进行建模,它们是流程图或工作流的一种,但是它们使用的形状略有不同,元素介绍如下表所示: 表1 活动图元素介绍 元素名 图标 含义 Action
运行视图概述 运行视图面向系统运行,描述系统启动过程、运行期交互的视图,主要解决系统运行期交互,描述各可执行交付件在运行期的交互关系。 表1 运行视图 模型类别 描述 运行模型(可选) 运行模型描述系统运行期间的关系,从进程的维度描述系统运行时的交互过程和关键数据流。 运行模型-顺序图(必选)
用例模型 用例模型描述系统的关键用例和交互场景,用于描述系统与外界的交互关系。其中关键用例部分主要描述系统基本的业务用例模型,以及增量版本中影响架构的用例模型;而交互场景描述系统与外部实体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图,采用UML顺序图进行描述绘制,帮助描述隐含的需求和约束,以及系统的验证。元素介绍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