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注册HiLens Kit所使用的账号名必须是华为云账号,不是华为账号。 华为帐号和华为云帐号不同,如果您暂未注册华为账号,建议您先注册华为账号并开通华为云,请参考注册华为帐号并开通华为云。
“ND”表示模型中算子按“NCHW”转换成通用格式,“5D”表示模型中算子按华为自研的5维转换成华为格式。“5D”为默认值。 fp16_high_precsion 生成高精度模型,指定是否生成高精度“FP16 Davinci”模型。
由于目前华为HiLens仅支持TensorFlow和Caffe引擎开发的算法模型,因此建议在使用ModelArts开发时,注意选择引擎类型以及模型保存格式。 ModelArts自动学习功能训练生成的模型,暂时不支持用于HiLens平台。
华为HiLens也能对业务进行监控,您可以通过设置告警接收信息,当设备技能无法正常运行时,华为HiLens实时给您发送业务告警信息。
图3 编辑区 华为HiLens提供了一套HiLens Framework,HiLens Framework通过封装底层接口、实现常用的管理功能,让开发者可以方便的开发Skill,发展AI生态。详细指导和API介绍可参见《开发指南》。
操作步骤 登录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在本地PC中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的地址,地址格式为“https://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的访问IP地址”(默认IP为192.168.2.111)。按“Enter”键。
消息发送方式是邮箱还是手机,用户可在使用技能时,在华为HiLens控制台配置订阅消息过程中设置。 message 是 字符串 要发送的消息内容。 返回值 成功则返回0。否则为失败。 父主题: 输出模块
操作步骤 登录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在本地PC中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的地址,地址格式为“https://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的访问IP地址”(默认IP为192.168.2.111)。按“Enter”键。
模型配置文件 模型配置文件是一个json文件,模型在加载的时候将会根据这个文件自动加载合适的模型并进行输入的预处理。本小节将介绍该json文件的具体结构。 表1 参数说明 参数名 参数类型 是否必填 说明 ModelCfgs ArrayList<ModelCfg> 是 模型配置。ModelCfg
操作步骤 登录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在本地PC中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的地址,地址格式为“https://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的访问IP地址”(默认IP为192.168.2.111)。按“Enter”键。
设备类别:lite_device轻量型设备,small_device小型设备,large_device大型设备,large_device_cpu CPU大型设备, large_device_gpu_npu CPU,NPU大型设备 type 否 String 运行服务费类别,专业版为
如果您已注册华为云,可从主页选择“EI 企业智能 > 人工智能>AI基础平台 > 华为HiLens”直接登录管理控制台。如果未注册,请参见注册帐号。 图1 访问华为HiLens
HiLens专业版 HiLens专业版支持部署普通镜像格式的AI应用,也支持部署基于ModelBox开发的容器镜像和rpm格式的AI应用软件包。
如果想要使用Python的其他包,可以使用源码编译的方式安装,源码编译aarch64版本的软件包。 父主题: HiLens Kit系统操作
表2列出了基础版华为HiLens常用操作与系统权限的授权关系,您可以参照该表选择合适的系统权限。
操作步骤 登录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在本地PC中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的地址,地址格式为“https://华为HiLens智能边缘管理系统的访问IP地址”(默认IP为192.168.2.111)。按“Enter”键。
表2列出了基础版华为HiLens常用操作与系统权限的授权关系,您可以参照该表选择合适的系统权限。
目前华为云支持以下两种方式创建自定义策略: 可视化视图创建自定义策略:无需了解策略语法,按可视化视图导航栏选择云服务、操作、资源、条件等策略内容,可自动生成策略。
华为HiLens和ModelArts的关系 ModelArts是面向AI开发者的一站式开发平台,核心功能是模型训练。华为HiLens偏AI应用开发,并实现端云协同推理和管理。
产品优势 端云协同,高性价比 设备端实时推理进行初次筛选,云上二次精确识别,平衡低时延与高精度。 云侧在线部署和更新端侧算法和运行参数,快速迭代与提升端侧精度。 端侧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本地分析,大大减少上云数据流量,节约存储与带宽成本,部分场景中解决网络不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