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配置JVM监控监控项 在“编辑【JVM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调用链堆栈采集阈值:请求时延超过阈值时自动打印堆栈,默认值为0,输入值不能超过10000。 图1 JVM监控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HBase监控项 在“编辑【HBase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前端监控 概述 前端站点 总览 加载性能 API请求 JS错误 访问分析 自定义上报 会话追踪
配置Jedis监控项 在“编辑【Jedis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应用监控详情 拓扑 接口调用 基础监控 异常 外部调用 通信协议 数据库 Web容器 缓存 消息队列 Profiler性能分析 Debugging诊断 远程过程调用 父主题: 应用指标监控
配置Springbean监控项 在“编辑【Springbean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SpringBean方法栈采集,仅针对白名单用户开放。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Tomcat监控项 在“编辑【Tomcat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GC监控项 在“编辑【GC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探针监控项 在“编辑【探针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Websocket监控项 在“编辑【Websocket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Debugging诊断 概述 线程分析 方法分析 对象分析 父主题: 应用监控详情
Debugging诊断可协助用户分析线程状况,获取方法及对象实时参数。方便开发人员从实时的远程应用程序中获取调试信息,而无需重新启动应用程序,也不会阻止它并导致服务停机。 使用限制 为了应用运行稳定,强烈建议您按照要求升级JDK版本,在低版本的JDK上使用Debugging诊断功能,存在应用崩溃的风险。
配置线程监控项 在“编辑【线程】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线程详情最大行数:默认值为10,可配置最大行数为50。勾选“使用默认值”,会优先使用继承的标签的值。 图1 线程监控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ApacheHttpClient监控项 在“编辑【ApacheHttpClient】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JVM信息监控项 在“编辑【JVM信息】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JavaMethod监控项 在“编辑【Java方法】监控配置”页面配置拦截方法配置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拦截方法配置:是通过该配置可以采集对应的业务方法,在JavaMethod指标页面和调用链中会展示对应的方法数据。 拦截类名:配置需要采集的全限定类名(包名+类名)。
配置KafkaProducer监控项 在“编辑【KafkaProducer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JVM监控 JVM监控(Jvm),JVM监控采集器。采集指标包括:类别、指标、指标名称、指标说明、单位、数据类型以及默认聚合方式。 表1 JVM监控指标说明 指标类别 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说明 单位 数据类型 默认聚合方式 cpu监控 (cpu,JVM进程的cpu利用率数据统计)
配置HttpClient监控项 在“编辑【HttpClient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url规整配置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url规整配置是将url包含的参数按照配置进行汇聚,如:http://localhost/rest/v1/test/123、http
配置Hikari连接池监控项 在“编辑【Hikari连接池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获取连接调用链上报时阈值(ms):默认配置为1,勾选“使用默认值”,会优先使用继承的标签的值。 getConnection时是否获取池内信息: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