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如删除上图中的autoscaler插件对应的release secret kubectl delete secret sh.helm.release.v1.cceaddon-autoscaler.v1 sh.helm.release.v1.cceaddon-autoscaler.v2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s://github.com/kubernetes/dashboard/issues/2474#issuecomment-348912376 图1 令牌方式登录 登录后效果,如图2。
图1 Nvidia驱动与CUDA Toolkit版本的配套关系 CUDA Toolkit和驱动的版本兼容性列表 在选择Nvidia驱动时,需要保证驱动版本兼容CUDA Toolkit版本,官方提供配套关系如下表。
在包年/包月资源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方式进行续费,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包年/包月资源生命周期 包年/包月资源从购买到到期前,处于正常运行阶段,资源状态为“运行中”。 到期后,资源状态变为“已过期”。
图1阐明了区域和可用区之间的关系: 图1 区域和可用区 目前,全球多个地域均已开放云服务,您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和可用区。更多信息请参见华为云全球站点。 如何选择区域?
图2 修改Secret 父主题: 升级前检查异常问题排查
图4 加入共享带宽入口 将IPv6地址加入共享带宽。 图5 添加IPv6双栈网卡 单击“确定”。 结果验证 登录到ECS实例,ping一个公网上的IPv6服务,验证连通性。例如:ping6 ipv6.baidu.com,执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结果验证 父主题: 集群
图1 按需集群转包年/包月 单击“确定”,等待生成订单并完成支付即可。 父主题: 计费类
图1 复制节点池 在弹出的“复制节点池”窗口中,可以看到复制的节点池配置,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配置项详情请参见创建节点池。确定配置后单击“下一步:规格确认”。 在“规格确认”步骤中再次确认规格并单击“提交”,即可完成节点池的复制并创建新的节点池。 父主题: 管理节点池
图1 集群内域名解析示例图 Kubernetes中的域名解析逻辑 DNS策略可以在每个pod基础上进行设置,目前,Kubernetes支持Default、ClusterFirst、ClusterFirstWithHostNet和None四种DNS策略,具体请参见Service与Pod
例如: 批量计算 高性能计算 突发扩容 CI/CD测试 图2 CCE和CCI应用场景区别 集群创建 表5 创建方式不同 云容器引擎CCE 云容器实例CCI 云容器引擎使用流程如下: 创建集群 配置名称、区域、网络等基本信息。 创建节点 选择节点规格、数据盘大小等配置。
图1 重置节点 重置节点会重置所有节点标签,可能影响工作负载调度,请在重置节点前检查并保留您手动为该节点打上的标签。 解决方案二 新建节点后,删除问题节点。 父主题: 升级前检查异常问题排查
图2 按需节点转包年/包月 单击“确定”,等待生成订单并完成支付即可。 父主题: 变更计费模式
图1 加密存储卷 单击“创建”。 前往“存储卷声明”页面,查看加密云硬盘存储卷声明是否创建成功,并查看存储配置项是否显示已加密。 图2 PVC加密 在应用中使用加密PVC时,和使用普通PVC的方法一致。 通过kubectl自动创建加密云硬盘 使用kubectl连接集群。
图1 原入方向规则 单击左上方“添加规则”,将172.16.0.0/16填入源地址,具体参数配置请参见图2。 图2 添加规则 检验在Pod中能否成功访问同VPC不同集群的ECS。在Pod的CloudShell界面再次输入以下代码。
图1 云原生网络2.0 约束与限制 仅CCE Turbo集群支持使用云原生网络2.0。
图1 节点是否已绑定弹性IP 排查项二:节点是否配置网络ACL 登录VPC控制台,单击左侧导航栏的“访问控制 > 网络ACL”。排查节点所在集群的子网是否配置了网络ACL,并限制了外部访问。 父主题: 网络异常问题排查
图1 CronHPA扩缩容场景 图1中为可能存在的扩缩容场景,如下表格以举例的形式说明了不同场景下CronHPA修改HPA的情况。
图1 CCE Turbo分布式管理 核心概念 为了区分云上资源和分布在不同边缘区域的资源,也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处于不同区域的资源,引入了分区概念,定义如下: 计算角度:一个分区是一组“风火水电”相互隔离、但网络位置靠近(通常互访时延小于2ms)的数据中心可用区(available
图1 应用架构 如图1,该应用是标准的tomcat应用,后端对接了MongoDB和MySQL。这种类型应用可以先不做架构的拆分,将整体应用构建为一个镜像,将tomcat应用和mongoDB共同部署在一个镜像中。这样,当其他企业需要部署或升级应用时,可直接通过镜像来部署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