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RES04-01 定义应用系统的容灾目标RPO与RTO 在进行容灾设计前,需要根据应用系统的重要性,明确其容灾目标,通常以RPO和RTO指标来定义: RPO:允许的数据丢失量,与数据的周期性复制周期或连续性复制延时相关。 RTO:允许的业务恢复时长,即业务中断时长,与灾备端业务的部署与切换方式相关
RES13-02 应用系统负载均衡,避免流量不均匀 针对无状态集群业务,通过负载均衡来保证业务均匀分发,可避免部分组件空闲,而部分组件过载而影响业务;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性能,改善系统可靠性。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负载均衡分发业务粒度需避免过大,而导致部分组件过载
通过AOM助力系统运维能力提升,降低运维成本与难度 某平台服务的认证驾驶员用户1000万人,货主用户500万人,集团业务覆盖全国339个主要城市,覆盖线路数量超过11万条,实现了全国多中心运营的架构。 客户痛点: 多云双活场景运维难保障:大规模集群场景,单个云厂商灾备不足以保障业务
RES15-03 自动化回滚 在升级或部署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检查/测试失败时,支持自动回滚,减少人工干预,避免回滚失败。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检测到异常后,可一键式回滚。 回滚过程自动化完成。 父主题: RES15 升级不中断业务
SEC07-01 识别工作负载内的数据 通过业务流程、数据流动方向、数据分布、数据的所有者等维度,对照合规要求评估数据的敏感度,对数据分级分类。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遵循以下步骤梳理、识别数据: 业务流程分析。 了解业务流程,对照业务流程图,明确在各个环节中产生、处理和存储的数据类型和用途
应用运维管理(AOM2.0) 应用运维管理(Applica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简称AOM)是云上应用的一站式立体化运维管理平台,融合云监控、云日志、应用性能、真实用户体验、后台链接数据等多维度可观测性数据源,提供应用资源统一管理、一站式可观测性分析和自动化运维方案
RES04-03 容灾恢复过程自动化 由于容灾恢复场景涉及容灾站点的业务恢复、数据库的主备切换、业务到容灾站点的流量切换等,恢复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提供容灾管理功能,实现容灾状态及RPO监控,以及灾难场景下的一键式自动切换,减少人工干预。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实时监控容灾状态
应用管理与运维平台(ServiceStage) 应用管理与运维平台(ServiceStage)是面向企业的应用管理与运维平台,提供应用发布、部署、监控与运维等一站式解决方案。支持Java、Php、Python、Node.js、Docker、Tomcat技术栈。支持Apache ServiceComb
SEC01-05 实施威胁建模分析 威胁建模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系统或组织造成威胁的潜在威胁源、攻击路径和攻击手段。通过识别威胁理解系统的安全风险,发现系统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制定消减措施,降低系统风险,提升系统安全性和韧性。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以下是系统运行期间的威胁模型
RES06-03 支持亚健康检测 系统内组件有可能完全故障,也有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系统整体业务未超标,但系统中局部实例业务超标。亚健康更多是个相对概念,相对历史表现的统计,或相对系统整体。因此针对亚健康的检测和判断有所不同。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系统也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恢复处理
可用性需求 根据“常见IT系统SLO示意”中的表格可以得知,不同的IT系统,SLO目标是存在差异的,不是所有的应用系统都需要达到最高可用性要求。 当系统可用性目标要求升高时,所需的成本也通常会增加,因此在可用性目标制定时,需要对韧性与成本进行权衡,确定真正的可用性需求。 在系统的可用性目标明确后
SEC02-04 一体化身份管理 在公司范围内构建统一的身份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私有云和公有云、公有云上多个账号的用户身份。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在公司范围内构建统一身份管理系统,集中存储用户身份信息。 统一身份管理系统与私有云、公有云平台的IAM系统进行身份联邦,统一身份管理系统中的用户身份可以同时访问私有云和公有云平台
RES10-01 应用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隔离 通常应用的数据平面处理业务,比较重要,可用性要求比较高,而控制平面不直接处理业务,因此其故障时不应该影响业务系统。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应用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隔离,避免控制系统故障影响业务。 数据平面所在业务系统的故障恢复可不依赖控制平面
PERF04-02 选择合适的测试方式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性能测试的常见方式如下,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测试方式并不是正交的,而是有耦合关系的: 性能验收:性能验收测试的运行环境必须是确定的,验证系统在确定的场景条件下是否达到了其宣称的能力规格。 负载测试:是在被测系统上进行负载阶梯加载
OPS06-01 建立可观测性体系 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最初是系统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系统的状态能否被外部观察到和重现。随着云原生、微服务架构的发展,IT系统对可观测性的需求日益增强。业界对可观测性的定义:通常是指基于对复杂系统外部输出的了解,能够了解其内部状态或状况的程度
设计原则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为:确保信息资产(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受到保护,以确保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中断或不可用的威胁,同时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持续地提供服务。
可靠性功能 集群HA RDS服务支持HA主备高可用架构,故障秒级自动切换。 数据持久性 RDS数据持久性高达99.9999999%,保证数据安全可靠,保护业务免受故障影响。 数据备份和恢复 RDS支持每天自动备份数据,备份都是以压缩包的形式自动存储在对象存储服务(Object Storage
设计原则 由于故障不可避免,如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网络延迟、突发流量等,因此在设计高可用应用系统时,必须考虑所有的硬件及系统包括的软件都可能会失效,包括IaaS、PaaS、SaaS及应用系统本身。韧性设计的目标不是试图防止这些故障的发生,而是为了在这些故障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故障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RES12-04 出现问题后尽快恢复业务 应用系统出现故障后,需要能尽快发现,尽快响应。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故障的快速发现: 监控:应用系统需要提供业务监控信息,以便实时了解系统运行状态;维护团队需要有专人观测,并在发现故障发生时,需要及时响应。 告警:应用系统在检测到故障后需要及时告警
SEC01-06 识别并验证安全措施 根据团队制定的安全基线以及威胁建模分析的结果,对工作负载中涉及的安全措施进行验证,以确保它们按照预期方式运行并有效地保护系统,从而缓解或消除安全威胁。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依据系统的安全设计文档,通过验证确保安全措施被正确地集成到系统中,并符合最佳实践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