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Linux操作系统云服务器中buffer和cache占用内存怎么办? 问题描述 系统长期运行后,free命令查看系统内存,发现剩余内存不足,大部分是buffers和cached。 问题分析 在 Linux 的内存管理中,buffer是Linux内存中的Buffer cache。cache是Linux内存中的Page
使用Mac远程连接Windows云服务器出现报错0x207 问题描述 使用“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for Mac”工具远程连接Windows操作系统云服务器时出现报错0x207。 可能原因 该问题为勾选了仅允许运行使用网络级别身份验证的远程桌面的计算机连接导致。
VNC方式登录弹性云服务器时,系统黑屏输入无反应? 这是由于该弹性云服务器已被其他用户使用VNC方式登录。 VNC方式登录弹性云服务器时,同一时刻仅支持一个用户登录。如果多个用户同时登录,先登录的用户会断开连接,出现黑屏现象。 此时,重新进行登录操作可消除黑屏,但会导致其他用户黑屏并断开连接。
远程连接Linux云服务器报错:read: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问题现象 远程连接Linux云服务器报错:read: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图1 read: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可能原因 安全组未放通远程登录端口。
上海二、华南-广州、华南-广州-友好用户环境、华南-深圳、西南-贵阳一。 设置登录方式,此时可以重新选择登录凭证使用密码或密钥对的方式。 配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提交申请切换操作系统。 提交切换操作系统的申请后,弹性云服务器的状态变为“切换中”,当该状态消失后,表示切换结束。 了
indows 2012的弹性云服务器。 处理方法 方法一 更换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客户机,远程连接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12的弹性云服务器。 方法二 继续使用Windows 10 客户机远程登录,但是,需先修改弹性云服务器的初始密码。 首次登录,以VNC方式登录操作系统为Windows
为什么弹性云服务器可以远程连接,但是无法Ping通? 问题描述 云服务器可以远程连接,但弹性公网IP无法Ping通。 问题原因 需要添加安全组的入方向规则并开启ICMP协议。 处理方法 登录管理控制台。 选择“计算 > 弹性云服务器”。 在弹性云服务器列表栏,单击目标弹性云服务器名称。
示弹性云服务器创建成功。 根因分析 弹性云服务器列表中呈现的是创建成功的弹性云服务器列表和详情。 申请状态栏显示的是创建弹性云服务器任务的执行状态,包括创建弹性云服务器任务的各个子状态,例如创建弹性云服务器资源、绑定弹性公网IP等子任务,只有所有子任务全部成功时,任务才会成功,否则都是失败任务。
变更计费模式 变更计费模式概述 按需转包年/包月 包年/包月转按需
防火墙设置 Windows云服务器怎样开启或关闭防火墙、添加例外端口? Linux云服务器怎样开启或关闭防火墙、添加例外端口? Linux云服务器防火墙开放80端口后无法访问公网
数据保护技术 Hypervisor安全 用户加密 主机安全 父主题: 安全
查询Job状态 查询任务的执行状态 父主题: API
标签管理 批量添加云服务器标签(废弃) 批量删除云服务器标签(废弃) 查询项目标签(废弃) 查询云服务器标签(废弃) 按标签查询云服务器列表(废弃) 父主题: 历史API
云备份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确保业务安全。 云服务器备份与云硬盘备份 目前弹性云服务器备份可以通过“云服务器备份”和“云硬盘备份”功能实现: 云服务器备份(推荐):如果是对弹性云服务器中的所有云硬盘(系统盘和数据盘)进行备份,推荐使用云服务器备份功能,同时对所有云硬盘进行备份,避免因备份创建时间差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认证证书 合规证书 华为云服务及平台通过了多项国内外权威机构(ISO/SOC/PCI等)的安全合规认证,用户可自行申请下载合规资质证书。 图1 合规证书下载 资源中心 华为云还提供以下资源来帮助用户满足合规性要求,具体请查看资源中心。 图2 资源中心 销售许可证&软件著作权证书
远程登录 登录前准备类 远程连接类 VNC登录类 Windows远程登录报错类 Linux远程登录报错类
资源与标签 标签管理 配额调整
启动模板管理 启动模板概述 创建启动模板 管理启动模板
历史版本 由于原生接口已停止跟随OpenStack社区的演进,当前已将其相关API资料移入历史API章节。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供更稳定、可靠的服务,推荐用户使用或迁移到未标记废弃的自研API,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若用户要使用老的OpenStack API原生接口,建议使用v2
状态码 正常状态码 描述 200 OK 201 Created 202 Accepted 204 No Content 错误状态码 描述 400 Bad Request 401 Unauthorized 403 Forbidden 404 Not Found 405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