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概念表 概念 解释 机密性 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系统中的敏感信息,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机密性通常通过加密技术来实现,包括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的过程,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和理解数据内容。 完整性 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保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恶意篡
SEC06-04 应用安全配置 对应用运行时的各项配置进行加固,以避免因安全配置错误而产生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根据安全配置规范,对您工作负载中的应用,如Nginx、Tomcat、Apache、Jetty、JBoss、PHP、Redis等完成安全配置加固和Web攻击防护。
SEC02-01 对账号进行保护 账号是华为云租户的账号体系中权限最高的用户,拥有对整个云环境的最高权限。一旦账号受到攻击或泄露,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和数据泄露。因此,身份认证的安全性首先要考虑对此账号进行保护。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强密码:使用强密码来保护账号,包括数字、
SEC05-02 实施漏洞管理 漏洞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攻击。安全漏洞可能使他人非法获得系统访问特权,应通过可信渠道获取最新的安全情报。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安全漏洞可通过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的方式修复漏洞,以防恶意个人或软件非法利用
SEC10-04 安全事件演练 安全事件演练是一种模拟性的活动,旨在让组织成员在一个模拟的安全事件场景下进行实际操作和应对,以测试和提高其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安全事件演练,组织可以评估其安全事件响应计划的有效性,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团队的准备性和反应能力。 风险等级
SEC07-03 对数据操作实施监控 根据数据的分级分类,应对数据的修改、批量操作等行为实施限制措施或建立监控机制。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对数据的修改、批量操作等行为实施限制措施或建立监控机制。 使用数据库安全服务DBSS对数据库行为进行审计。数据库安全审计提供旁路模式审计功
SEC01-06 识别并验证安全措施 根据团队制定的安全基线以及威胁建模分析的结果,对工作负载中涉及的安全措施进行验证,以确保它们按照预期方式运行并有效地保护系统,从而缓解或消除安全威胁。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依据系统的安全设计文档,通过验证确保安全措施被正确地集成到系统中,并符合最佳实践和标准。
SEC06-02 建立安全编码规范 应用安全涉及需求、设计、实现、部署多个环节,实现的安全是应用安全的重要一环。建立安全编码规范有助于团队编写更安全、更高质量的代码,减少甚至规避由于编码错误引入的安全风险。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发布团队常用编程语言的安全编码规范。通用的安全编
SEC05 运行环境安全 SEC05-01 云服务安全配置 SEC05-02 实施漏洞管理 SEC05-03 减少资源的攻击面 SEC05-04 密钥安全管理 SEC05-05 证书安全管理 SEC05-06 使用托管云服务 父主题: 基础设施安全
设计原则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为:确保信息资产(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受到保护,以确保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中断或不可用的威胁,同时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持续地提供服务。
RES13 过载保护 当系统流量超过一定阈值后,导致系统处于过载状态时,可能会导致部分请求失败,失败触发业务重试,会进一步增加系统的负荷,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业务成功率远远低于系统的设计容量,甚至整体不可用。因此应用应该设计过载保护机制,使得在过载状态下依然可以保证一定比例设计容量的处理能力。
SEC05-04 密钥安全管理 密钥的安全管理对于整个工作负载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恰当的密钥管理方式,强密码算法也无法保证系统的安全。密钥的安全管理包括密钥的生成、传输、使用、存储、更新、备份与恢复、销毁等完整的生命周期流程。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生成密钥: 分层管理
SEC09-01 实施标准化管理日志 对身份防线、网络防线、应用防线、主机防线、数据防线和运维防线等日志实施标准化管理,以监测系统和用户活动,实现日志的统一管理,并确保透明可追溯。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跟踪并监测对网络资源和关键数据的所有访问。通过系统的活动记录机制和用户活动
问题和检查项 问题 检查项/最佳实践 SEC01 如何整体考虑云安全治理策略? 建立安全管理队 建立安全基线 梳理资产清单 分隔工作负载 实施威胁建模分析 识别并验证安全措施 SEC02 如何管理人机接口和机机接口的身份认证? 对账号进行保护 安全的登录机制 安全管理及使用凭证 一体化身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