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工切换。 监控告警 进行站点运行状态检查,在发生故障时告警;针对ECS、RDS实例负载状态进行监控,在资源过载时需要告警。 弹性扩缩容 针对内部用户场景,资源足够,无需自动弹性伸缩;针对ECS,通过ELB实现ECS实例的故障检测与负载均衡,并可根据ECS监控情况随时添加和移除EC
使用应用负载均衡时,七层负载均衡更换为安全的证书。 启用VPC流量日志。VPC流日志功能可以记录虚拟私有云中的流量信息,帮助用户优化安全组和防火墙控制规则、监控网络流量、进行网络攻击分析等。关于安全日志更多见:SEC09-01 实施标准化管理日志 相关云服务和工具 VPC、VPCEP 企业路由器 ER
生时,能快速恢复业务,减少故障影响。 过载控制 在系统请求超过系统容量时,会由于资源饱和而导致系统请求失败,在云中,可以监控系统和工作负载的利用率,来自动添加或删除资源,以维持最佳级别来满足业务需求,而无需过度配置或配置不足。 控制业务流量一般通过动态资源管理来实现,不建议简单的
备。这有助于减少被猜测或盗用的风险。 启用审计日志:启用审计日志功能,以监控账号的活动。审计日志可以帮助检测异常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 多账号管理场景:需指定一个账号作为中央账号(企业主账号),由这个账号再添加成员账号(企业子账号)。优先保证中央账号的安全,再考虑成员账号。 相关云服务和工具
进未来的安全措施。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确定复盘的目的:在进行复盘之前,明确目的是非常重要的。确定您希望从这次安全事件中学到什么,以及如何改进未来的安全措施。 收集事实和数据:收集关于安全事件的所有相关信息和数据,可以用5W2H方法整理该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责任人、事件的过程、原因、影响等。
例如一种运维组织设计是:将运维组织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阶梯型运维支持团队,一线受理客户的服务请求,第一时间将大部分的服务请求闭环。二线处理一线升级的服务请求和监控发现的客户的问题,按照SLA完成闭环,涉及到软件版本缺陷类问题升级到三线进行解决,大部分时间处理告警、事件和故障的恢复,其余时间开展转维验
安全生产目的是为了持续保障现网“安全、稳定、高质量”,从人员、工具、产品能力、流程规范等方面在安全预防、过程监控、结果稽查等维度进行端到端管理,减少或防止现网故障的发生,其中如何防止异常行为导致的事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目标。 故障快速恢复 故障快恢是以故障模式库为基础,建立应急预案,提
果业务场景为CPU密集型或者需要大量使用内存的,建议配置更大的内存规格来获取更低的执行时延,可以通过配置不同大小内存进行性能测试,观察时延监控结合业务实际预算选择合适的内存规格。 同时如果同一个函数在不同场景下对内存和CPU资源的要求不一样,可以使用动态内存能力,参考配置动态内存。
在本步骤完成前文确认的系统负载、背景数据量与需要请求的用户数据模型等测试设计。 5.执行测试 使用所选的测试工具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涉及查看和记录性能指标、监控运行情况以及查看出现的任何性能问题,同时监控和收集性能指标,例如响应时间、吞吐量、CPU和内存利用率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使用定义的测试方案将工作负载置于预期负载
设计。 性能可观测 在业务系统开发维护阶段,采取措施(例如在关键点插入代码,探测器)使测试和分析负载场景、资源需求、性能目标达成一致。使用监控工具来分析历史趋势,并识别支配性占比的数据流和代码实现路径。本原则强调采取措施使性能指标可测试,可以利用商用工具测试质量指标,也可以在设计
求的基础,并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需求,评估工作负载的资源需求。 使预测与工作负载目标保持一致 为了确保预测与工作负载目标保持一致,需要定期对预测进行评估,比较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根据需要对容量预测模型进行调整。例如新的应用或服务添加到系统中,那么容量预
件可能具有多种故障模式,需要针对不同故障模式分别分析。故障模式的种类需要尽可能完备,若出现遗漏,可能导致该故障在设计中不被考虑,而没有进行监控和恢复处理。 故障影响范围分析(爆炸半径) 针对每种故障模式,分析其发生的频率以及造成的影响,以确定严酷度等级。对于存在单点故障的组件对应
控制优先级队列的使用 每一个优先级会在Erlang VM中使用一个内部队列,这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大多数场景下,使用最多5个优先级就够了。 如何确定消息大小 如何选择发往RabbitMQ的消息长度是一个常见问题。记住,每秒钟发送的消息数比消息大小更容易达到瓶颈。虽然发送大消息不是一个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