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应用部署后还需要设置数据流转规则后,决定数据的流向。
依次单击“配置规则 > 添加规则”,根据表1添加您的规则。 图7 数据流转配置 默认流转规则default表示数据的一种默认流向,所有设备端的数据都流转到云端(IoTDA)。 表1 添加规则 参数名称 说明 规则名称 数据流转规则的名称。
updateCleanRule 删除数据清洗规则 cleanRule deleteCleanRule 复制数据清洗规则 cleanRule copyCleanRule 创建节点数据清洗规则 cleanRule createNodeCleanRule 批量删除节点数据清洗规则 cleanRule
发送子设备属性设置响应 接口描述: int edge_send_sub_device_property_set_rsp(const char* request_id, ST_IOT_RESULT* iot_result); 接口功能:子设备属性设置回调 用于网关响应平台的子设备属性设置请求
展开Sys-default安全组,单击“更改安全组规则”,选择“入方向规则”,单击“添加规则”。 SSH协议端口(22)的入方向TCP协议默认开放,无需修改。 边缘节点需要使用7883和8943端口,为了方便省事,可以选择全部放通。 出方向规则默认不做限制,无需修改。
edge_node_id 是 String 边缘节点ID 最小长度:1 最大长度:64 ds_id 是 String 采集数据源id,创建数据源配置时设置,节点下唯一。
ModbusDriver modbusDriver = new ModbusDriver(); modbusDriver.start(); } public void start() throws Exception { // 设置回调
边缘数据源配置管理 数据流转规则是控制数据在边侧应用之间传输的规则,如通过配置规则可定义数据传输为:设备>系统应用hub>用户应用A>用户应用B>系统应用hub>云。 北向NA管理 北向NA可以纳管节点。
在“添加应用”时,也需配置输入/输出端点,为后续配置边端流转规则提供前提条件。 输出端点 部署配置 重启策略 选择“总是重启”。 网络类型 选择“主机网络”。 配置数据流转规则需要选择应用的输入/输出端点; 自定义的容器应用想从hub获取设备数据,需配置相应的数据流转规则。
该功能针对数据源下的每个点位设置,仅支持整型和浮点型的数据类型的点位配置。 场景示例 创建点位时,设置点位阈值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 表4 上报结果举例 设备上报值 是否上报 描述 0 是 点位阈值端点值放通。 10 是 点位阈值端点值放通。 5 是 点位阈值范围内放通。
edge_node_id 是 String 边缘节点ID 最小长度:1 最大长度:64 ds_id 是 String 采集数据源id,创建数据源配置时设置,节点下唯一。
ID name String 规则名称 channel String 通道 endpoint String 推送地址信息 description String 规则描述 create_time String 创建时间 update_time String 更新时间 请求示例 GET
(无需全部设置,按需设置需要接收的回调) edge_driver_set_gateway_callback(&gateway_cbs); //连接hub edge_driver_login(); sleep(10); // 自定义demo
最小长度:1 最大长度:64 point_id 是 String 采集点位表id,创建点位表时设置,数据源下唯一。
在“添加应用”时,也需配置输入/输出端点,为后续配置边端流转规则提供前提条件。 输出端点 部署配置 重启策略 选择“总是重启”。 网络类型 选择“主机网络”。 集成ModuleSDK后,在高级配置中必须挂载config卷,主机目录和容器目录均为自定义,可参考下图。
edge_node_id 是 String 边缘节点ID 最小长度:1 最大长度:64 ds_id 是 String 采集数据源id,创建数据源配置时设置,节点下唯一。
(如配置了挂载卷,但是没有设置访问权限)。 父主题: 应用管理
修改数据源配置,为了更清晰的看到点位清洗的效果,将数据源的配置进行修改,对点位MotorCurrent对应的数据源地址的值变换规则参数修改。
部署应用后还需要配置数据流转规则,以使您的应用能够接收和发送数据 父主题: 操作步骤
管理操作包含但不仅限于:部署、升级或删除应用模块;管理数据流转规则;管理数据采集配置;管理离线缓存配置;管理日志采集开关。 以上这些架构设计使边缘节点能够在网络不稳定的环境中保持运行,并在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离线期间的管理操作,从而实现在网络断开时的本地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