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图2 审批进度 数据提供方进入数据集所在计算节点,单击页面左侧的“审批管理”,查找待处理的审批项。单击“查看详情”。
空间成员完成计算节点部署,配置参数时选择挂载方式和数据目录,参考部署计算节点。 空间成员在计算节点中完成数据发布,参考发布数据。 参与方的计算节点如果是采用云租户部署,并且使用子账号进行创建的,需要参考配置CCE集群子账号权限给子账号增加权限配置。
单独使用场景 数据持有双方为获取己方与对方数据的交集,在不暴露其它数据的情况下,将需要获取交集的那一部分数据与对方的数据,通过创建并执行可信智能计算服务提供的隐私求交作业,可以得到最终交集数据并保存下来,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以及使用。 联合使用场景 用于纵向联邦学习中数据对齐。
父主题: 外部数据共享
在作业开发页面“合作方数据”一栏可查看此空间合作方共享的数据集。数据集第一级是合作方名称,第二级是数据集名称。SQL语句中用“合作方名.数据集名”表示一张表。
您可以创建多方安全计算作业,根据合作方已提供的数据,编写相关SQL作业并获取您所需要的分析结果,能够在作业运行的同时保护数据使用方的数据查询和搜索条件,避免因查询和搜索请求造成的数据泄露。 父主题: 服务介绍
图1 产品架构 空间管理 邀请云租户作为数据提供方,动态构建可信计算空间,实现空间内严格可控的数据使用和监管。
在作业开发页面“合作方数据”一栏可查看此空间合作方共享的数据。 数据第一级是合作方名称,第二级是数据名称。 SQL语句中用“合作方名.数据名”表示一张表。
例如,在创建空间模块中,组织方可以对合作方人员发布的数据进行审核,把好质量关。 合作方 合作方使用数据源计算节点模块实现自主可控的数据源注册、隐私策略(脱敏、加密、水印)的设定、元数据的发布等,为数据源计算节点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监控、运维管理。
云端容器化部署 参与方数据源计算节点云原生容器部署,聚合计算节点动态扩容,支持云、边缘、HCSO多种部署模式。 可视化数据监管 为数据参与方提供可视化的数据使用流图,提供插件化的区块链对接存储,实现使用过程的可审计、可追溯。
隐匿查询条件为in+子查询时,子查询中数据集只能是发起方数据集。 父主题: 隐匿查询
图7 作业计算过程信息详情(截图为多方安全计算作业示例,请以实际作业为准) 父主题: 可信数据交换
使用计算节点API可以对计算节点进行操作,如新建连接器、新建数据集、新建多方安全计算作业等。计算节点API需要通过调用TICS服务的“获取token接口”获取Token进行认证鉴权,不支持在API Explorer平台在线调试。计算节点API支持的接口请参见表2。
现阶段,企业级的单方风控体系已逐步建立,在机构内数据统一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了覆盖业务前、中、后各环节的智能风控。然而,单方数据风控面临存在数据不全面、风控不及时的问题。随着隐私计算等技术为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提供了必要手段,多方数据联合风控成为新趋势。
用户只有在目录中放置数据集等文件,服务才能读取到;服务运行作业生成的结果、日志文件也会输出到数据目录,供用户查看、获取。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可信智能计算服务提供的一项管理联邦学习模型文件的功能。
创建并运行隐私求交作业 企业A单击“作业管理 > 隐私求交 > 创建”,依次填写作业名称、选择需要求交的数据集和对应的求交列、选择算法协议及各种参数,再单击“保存并执行”即可发起一次隐私求交查询。 父主题: 隐私求交黑名单共享场景
例如,在创建空间模块中,组织方可以对合作方人员发布的数据进行审核,把好质量关。 合作方 合作方使用数据源计算节点模块实现自主可控的数据源注册、隐私策略(脱敏、加密、水印)的设定、元数据的发布等,为数据源计算节点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监控、运维管理。
背景信息 社保、水电气和资助金等数据统一存储在某政务云,由不同的局进行管理,机构想单独申请进行企业相关评分的计算会非常困难。 因此可以由市政数局出面,统一制定隐私规则,审批数据提供方的数据使用申请, 并通过华为TICS可信智能计算平台进行安全计算。
自主高效 数据使用全流程可视化展示,为数据参与方提供可感知、可监测的数据使用过程; 支持数据参与方、计算方的多种部署模式,包括云上(同Region、跨Region)、边缘节点、HCSO的部署模式; 采用容器化资源/部署管理,支持调度方、数据参与方、计算方的弹性扩缩容。
空间成员完成计算节点部署,配置参数时选择挂载方式和数据目录,参考部署计算节点。 空间成员在计算节点中完成数据发布,参考发布数据。 参与方的计算节点如果是采用云租户部署,并且使用子账号进行创建的,需要参考配置CCE集群子账号权限。 约束限制 避免作业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