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数据库审计实例规则配置最佳实践 建议您开启风险告警,配置了风险告警后,当数据库访问触发了审计规则时,DBSS才能及时将风险通知给您,操作详情请参见设置告警通知。
个人数据保护机制 为了确保网站访问者的个人数据(例如用户名、密码、手机号码等)不被未经过认证、授权的实体或者个人获取,DBSS通过控制个人数据访问权限以及记录操作日志等方法防止个人数据泄露,保证您的个人数据安全。 收集范围 DBSS收集及产生的个人数据如表1所示。
字符集 主机使用的字符集,测试主机连接后自动获取。 主机操作系统 主机的操作系统信息,测试主机连接后自动获取。 内核 主机的内核信息,测试主机连接后自动获取。 指标监控阈值 设置主机监控指标(CPU、内存、IO、网络)的阈值。
GBASEXDM MONGODB DDS version 是 String 数据库版本 charset 是 String 字符集,默认设置UTF8。
开启关闭数据库 功能介绍 开启关闭数据库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添加RDS数据库 功能介绍 添加RDS数据库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删除数据库 功能介绍 删除数据库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如何退订数据库安全服务? 数据库安全服务仅支持包年/包月付费方式,购买的实例不能直接删除,不支持修改规格,仅支持退订。 系统影响 执行退订操作后,将清除实例的审计记录和日志。已经备份到OBS桶中的审计日志不会清除。
数据库安全服务是否支持数据实时脱敏? 不支持。 暂不支持实时脱敏。当需要对输入的SQL语句的敏感信息进行脱敏时,您可以通过开启隐私数据脱敏功能,以及配置隐私数据脱敏规则,来防止数据库用户敏感信息泄露。详情请参见配置隐私数据保护规则。 父主题: 产品咨询类
审计数据库 查询数据库列表 查询RDS数据库列表 添加自建数据库 添加RDS数据库 删除数据库 开启关闭数据库 父主题: API
数据库安全审计可以跨区域使用吗? 数据库安全审计不支持跨区域(Region)使用。待审计的数据库和购买的数据库安全审计实例必须在同一区域,您才能使用数据库安全审计功能。
扫描资产的敏感数据 通过敏感数据发现任务,您可以自动获取数据资产中的敏感数据表信息。 操作步骤 使用系统管理员sysadmin账号登录实例Web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敏感数据发现 > 敏感数据扫描”。 找到目标数据资产,单击“任务配置”。
数据库拖库检测 操作场景 数据库安全审计默认提供一条“数据库拖库检测”的风险操作,用于检测原始审计日志疑似拖库的SQL语句,及时发现数据安全风险。 通过数据库拖库检测,您可获知执行耗时长、影响行数、执行该SQL语句的数据库信息。
图1 审计ECS/BMS自建数据库架构图 场景说明 假设您在华为云的弹性云服务器(Elastic Cloud Server ,以下简称ECS)上自建了一个数据库,数据库的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您需要对该数据库内部违规和不正当操作进行定位追责,满足等保测评数据库审计需求。
数据库实例 SQL语句所在的数据库实例。 数据库类型 执行SQL语句所在的数据库的类型。 数据库用户 执行SQL语句的数据库用户。 客户端MAC地址 执行SQL语句所在客户端MAC地址。 数据库MAC地址 执行SQL语句所在数据库MAC地址。
数据库实例 SQL语句所在的数据库实例。 数据库类型 执行SQL语句所在的数据库的类型。 数据库用户 执行SQL语句的数据库用户。 客户端MAC地址 执行SQL语句所在客户端MAC地址。 数据库MAC地址 执行SQL语句所在数据库MAC地址。
开通并使用数据库安全审计(安装Agent) 流程指引 购买数据库安全服务 步骤一:添加数据库 步骤二:添加Agent 步骤三:下载并安装Agent 步骤四:添加安全组规则 步骤五:开启数据库安全审计
数据库安全审计可以应用于哪些场景? 数据库安全审计采用数据库旁路部署方式,在不影响用户业务的前提下,可以对华为云上的RDS、ECS/BMS自建的数据库进行灵活的审计。 基于数据库风险操作,监视数据库登录、操作类型(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和操作对象,有效对数据库进行审计。
数据库安全审计可以审计不同VPC的数据库吗? 数据库安全审计支持审计不同VPC的数据库。当您需要审计不同VPC的数据库时,需要VPC互相通信,可以通过在VPC间建立对等连接的方式实现。请参考创建同一账户下的对等连接进行配置。 父主题: 数据库安全审计功能类
添加RDS数据库(废弃) 功能介绍 添加RDS数据库 该接口是V1版本接口,以后不再维护,待下线。请使用V2版本接口添加RDS数据库。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