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在页面左上角单击图标,选择“管理与监管” > “消息通知服务 SMN”。 进入消息通知服务页面。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主题管理” > “主题”。 进入主题页面。 在主题列表中,选择一个主题,单击右侧“操作”栏的“更多”,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修改显示名”。
每个用户可以创建多少个主题? 单用户默认可创建3000个主题。
在页面左上角单击图标,选择“管理与监管” > “消息通知服务 SMN”。 进入消息通知服务页面。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订阅用户”。 在订阅用户列表中,选择一个订阅用户,单击“操作列”的“删除”。
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 响应参数 状态码:200 表3 响应Body参数 参数 参数类型 描述 request_id String 请求的唯一标识ID。
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 表3 请求Body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name 是 String 创建topic的名字。
订阅终端地址可以修改吗? 订阅终端地址不允许修改。如果需要更换某个主题下的订阅终端地址,可删除原有的订阅终端,重新在该主题下选择订阅协议并输入对应的订阅终端。
调用本服务API需要项目级别的Token,即调用获取用户Token接口时,请求body中auth.scope的取值需要选择project,如下所示。
获取项目ID 操作场景 在调用接口的时候,部分URL中需要填入项目ID,所以需要获取到项目ID。有如下两种获取方式: 调用API获取项目ID 从控制台获取项目ID 调用API获取项目ID 项目ID可以通过调用查询指定条件下的项目列表API获取。 获取项目ID的接口为“GET https
静态数据保护 存储在消息通知服务中的订阅信息将会被SHA256方式加密保存。 订阅信息包括: 手机号码 邮件地址 Http/Https地址 即时通信工具群机器人地址 父主题: 数据保护技术
数据销毁机制 客户删除数据后,为了避免误删除会在数据库标记为软删除,保留72小时。72小时之后系统会彻底删除。 父主题: 数据保护技术
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
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 响应参数 状态码:200 表3 响应Body参数 参数 参数类型 描述 update_time String 更新时间。
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 表3 请求Body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remark 是 String 订阅者备注。订阅者备注的最大长度为128byte。
如何获取用户的账号ID? 登录管理控制台。 单击右上角用户名下的“基本信息”。 在基本信息页面,单击“管理我的凭证”,进入我的凭证页面。 在用户信息中获取用户的“账号ID”。
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
异常响应 异常响应要素说明 名称 参数类型 说明 request_id String 请求的ID code String 参考错误码 message String 参考错误码 异常响应举例 { "request_id": "aad0860d089c482b943971f802a6718e
单击“服务列表 > 云监控服务”。 选择“告警 > 告警规则”。 在“告警规则”界面,单击“创建告警规则”创建主题的告警规则,或者选择已有的主题的告警规则进行修改,设置主题的告警规则。 规则参数设置完成后,单击“立即创建”。
传输中的数据保护 传输中数据保护指在数据传输(发往和离开消息通知服务时)期间保护数据。 向消息通知服务发送消息时,您可以使用Https协议请求消息通知服务接口进行传输加密。消息通知服务向外部系统发送消息时,也支持Https协议发送消息。 父主题: 数据保护技术
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 响应参数 状态码:200 表3 响应Body参数 参数 参数类型 描述 request_id String 请求的唯一标识ID。
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 响应参数 状态码:200 表4 响应Body参数 参数 参数类型 描述 request_id String 请求的唯一标识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