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但是您仍旧可以利用历史数据老化机制将您的本地数据平滑过渡到AOM,具体步骤如下: 您可以先迁移至基于本地存储的传统模式,并对接AOM普罗实例,作为平滑迁移的过渡。 历史数据您可以直接查询集群内的Prometheus,而新增数据不仅存在于集群内的Prometheus,也会同时存在于AOM中。
与kube-apiserver通信的QPS 集群规格为1000节点以下时,默认值100 集群规格为1000节点及以上时,默认值200 调度器访问kube-apiserver的突发流量上限 kube-api-burst 与kube-apiserver通信的burst 集群规格为1000节点以下时,默认值100
若进程运行状态正常,则根据实际运行需要,适当增大Pod的内存限制,建议Pod的内存实际使用量不超过内存限制值的80%。具体操作,请参见设置容器规格。 父主题: 工作负载异常问题排查
rvice关联的ELB。 kubernetes.io/elb.id kubernetes.io/elb.class 根据上一步查询到ELB实例ID,使用查询监听器接口查询监听器ID。 获取ELB监控数据。 ELB的调用CES批量查询监控数据接口,查询ELB的监控数据,ELB详细的
当服务器收到的请求数超过此值时,它会拒绝请求。 0表示无限制。该参数与集群规模相关,不建议修改。 从v1.21版本开始不再支持手动配置,根据集群规格自动配置如下: 50和200节点:200 1000节点:500 2000节点:1000 非修改类API请求最大并发数 max-requests-inflight
28及以上版本的GPU插件。 如果您需要安装最新版本的GPU驱动,请将您的GPU插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表1 GPU驱动支持列表 GPU型号 支持集群类型 机型规格 操作系统 Huawei Cloud EulerOS 2.0(支持GPU虚拟化) Ubuntu 22.04.4 Ubuntu 22.04.3
Cloud EulerOS 2.0”。 在“安全加固”设置中选择“等保加固”。 图1 开启安全加固 其余节点参数设置完成后,单击“下一步:规格确认”。 确认完成后单击“提交”,开始创建节点。 父主题: 节点创建
常监控GPU信息。详细yaml如下,其中yaml中标红的部分为较为重要的配置项。 当云原生监控插件对接AOM后,指标会上报到您选择的AOM实例,其中容器基础指标免费,自定义指标将由AOM服务进行收费,详情请参见价格详情。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aemonSet
数量。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spec.initialNodeCount 0-集群节点容量 (手动扩容,受限规格容量与配额等约束) 0 允许 CCE Standard/CCE Turbo 节点池期望节点个数。 CCE通过后台持续扩缩节点,使当前节点数与期望节点数匹配。
在集群控制台左侧导航栏中选择“节点管理”。 创建节点池:参考创建节点池,根据自身需求配置节点池参数。 创建节点:参考创建节点,根据自身需求配置节点参数。 完成配置后,在“规格确认”页面,查看根据配置生成的API数据,您可以通过下载或复制进行使用。 图2 生成创建节点池/节点的API参数 使用生成的API数据作为
"apiVersion": "v3", "metadata": { "name": "test-83790" }, "spec": { "flavor": "c3.large.2", "az": "cn-north-4b", "os": "EulerOS 2.9", "dataVolumes":
配置安装驱动,驱动维护更灵活。推荐使用默认的驱动版本,您也可以选择“自定义驱动”并填写完整的驱动地址。 支持的NPU卡类型和对应的操作系统规格如下: NPU卡类型 支持的操作系统 D310 EulerOS 2.5 x86、CentOS 7.6 x86、EulerOS 2.9 x86、EulerOS
度。 适合对极致性能、资源利用率提升和全场景覆盖有更高诉求的客户。 适合具有明显的波峰波谷特征的业务负载,例如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行业。 规格差异 网络模型 云原生网络1.0:面向性能和规模要求不高的场景。 容器隧道网络模式 VPC网络模式 云原生网络2.0:面向大规模和高性能的场景。
务器组或者切换云服务器组。 容量预留不足 InvalidCapacityReservation 容量预留错误 更新节点池,选择其他容量预留规格。 父主题: 节点池
使用VPC和云专线实现容器与IDC之间的网络通信 使用场景 借助VPC和云专线,在VPC网络模型的集群中实现集群容器网段(172.56.0.0/16)与IDC网段(10.1.123.0/24)的相互通信。 图1 网络示意 表1 地址信息 网络 网段 用户侧IDC网络 10.1.123
--limit-burst 100 -j ACCEPT 此处的脚本示例仅供参考。 完成以上配置后,您可以设置需要购买的节点数量,并单击“下一步:规格确认”。 单击“提交”,开始创建节点。 父主题: 集群
--limit-burst 100 -j ACCEPT 此处的脚本示例仅供参考。 完成以上配置后,您可以设置需要购买的节点数量,并单击“下一步:规格确认”。 单击“提交”,开始创建节点。 父主题: 节点运维
参见购买Standard/Turbo集群。 集群内节点已绑定弹性公网IP,且已配置kubectl命令行工具,具体请参见将弹性公网IP绑定至实例和通过kubectl连接集群。 步骤一:部署Flink集群 在Kubernetes上部署Flink集群通常需要三个关键组件,每个组件对应F
查看子网绑定的IP地址 验证安全组是否绑定成功。 返回网络控制台,右侧导航栏单击“访问控制 > 安全组”,单击对应的安全组名称。 单击“关联实例”,当前页签中单击“辅助弹性网卡”。 “辅助弹性网卡”页签中,若私有IP地址列表有Pod对应的IP地址,则说明安全组绑定成功。 图9 查看安全组绑定的IP地址
集群配置 集群创建完成后,可修改的基本配置如下: 集群规模:集群规模为集群管理的最大节点数量,请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调整,详情请参见变更集群规格。 集群版本 | 补丁版本:显示当前集群对应的Kubernetes版本号以及CCE的补丁版本号。 网络模型:显示当前集群的网络模型,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