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在左侧导航树中,单击,选择“安全与合规 > 数据安全中心”。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资产管理 > 资产分组管理”,进入“资产分组管理”页面。 在“全域数据列表”选择需要管理的分组,并在右侧页面单击展开数据库实例详情。 勾选待移动数据库,单击待移动数据库所在行“操作”列“移动到”,在“移动到”弹窗中选择目标标签。
例如此处勾选水印,如果访问同时命中白名单,则白名单生效,水印不生效。 是否开启 开启和关闭白名单。 开启状态:添加白名单后直接生效。 关闭状态:配置完成后不生效,需要手动开启。 单击“确定”。 添加完成后,以客户端IP172.xx.xx.28访问应用demo,访问将放行。 相关操作 在“白名单”列表页面,您还可以进行以下管理操作:
在设备列表左上角单击“添加设备”,在“添加设备”弹框中参照表1配置相关参数。 表1 添加设备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设备名称 您可以自定义设备名称。 设备名称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由中文字符、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和中划线组成。 4-255个字符。 不能有重复的设备名称。 设备类型 单击下拉框选择已部署“设备类型”,包含如下四种:
“数据类型”选择6中添加的OBS资产,其他配置请参见创建敏感数据识别任务。 表1 新建任务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取值样例 任务名称 您可以自定义敏感数据识别任务名称。 任务名称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4~255个字符。 字符可由中文、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或中划线组成。 开头需为中文或者字母。 任务名称不能与已有的任务名称重复。
自定义:配置在每周或每天的固定时间段生效。 是否开启 开启和关闭基础访问控制规则。 开启状态:添加规则后直接生效。 关闭状态:配置完成后不生效,需要手动开启。 单击“确定”,添加基础访问控制规则。 操作结果 添加完成后,访问控制规则生效;访问应用的请求将根据规则放行和阻断。 相关操作
”如果是“启用(下发成功)”则策略创建成功。 “数据库静态脱敏”: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以确保隐私和安全,同时保留数据结构和统计特性。 需要将待脱敏数据进行一次敏感数据识别。 单击“开始配置”,进入数据库静态脱敏策略配置界面。 参照表1进行参数配置: 表2 数据库静态脱敏策略类型参数配置表
配置阻断时间。时间单位可选秒、分、时,时间设置的阈值为10秒 ~ 10000时。 是否启动 开启和关闭规则。 开启状态:添加规则后直接生效。 关闭状态:配置完成后不生效,需要手动开启。 规则配置完成后,单击“确定”。 操作结果 添加完成并启用后,以同一客户端IP高频访问应用触发该规则,将被告警或阻断。 相关操作
基础信息配置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任务名称 请输入任务名称。 只能由中文、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或中划线组成,且不能超过255个长度。 水印标识 请输入需要注入的水印标识符。 嵌入方案 单击下来框选择嵌入水印的方案,有如下方式: 无损-伪列水印:伪造新的属性列,生成与该关系表的其他属性相关的伪
error_msg String 错误信息 请求示例 提取数据水印,水印密钥是key,字段类型列表中数据的字段名称为col,该字段为非主键。 POST https://{endpoint}/v1/{project_id}/sdg/database/watermark/extract { "watermark_key"
新增完成后,您可以在敏感标签列表页面查看新增加的自定义敏感数据标签。新增的自定义敏感数据标签启用后,系统还不能自动识别到新添加的敏感数据标签,需要在接口中进行配置。 图2 成功添加敏感数据标签 添加自定义敏感数据标签后,若要在某一接口中识别到该敏感数据标签,必须将接口删除,重新识别接口后方可识别到该敏感数据。
查看脱敏结果 操作场景 配置脱敏规则后,使用代理访问应用,可查看脱敏结果。 本章节介绍如何查看并验证所配置脱敏规则的效果。 操作步骤 在浏览器中输入代理访问地址,即应用服务时所配置的应用域名/IP(例如example.com),回车进行访问。 在网页上查看脱敏效果。 如图 查看脱
嵌入内容为test12345678test的水印,水印密钥是keyword,字段类型列表中数据的字段名称为item1,该字段为主键。 POST https://{endpoit}/v1/{project_id}/sdg/database/watermark/embed { "watermark_content"
安全 责任共担 资产识别与管理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数据保护技术 审计与日志 故障恢复 更新管理 认证证书
业务配置 添加敏感数据标签 配置客户端IP解析参数 证书管理 添加分类标签 添加分级标签 父主题: 系统管理员操作指南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HttpStatusCode()); System.out.println(e.getRequestId());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HttpStatusCode()); System.out.println(e.getRequestId());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HttpStatusCode()); System.out.println(e.getRequestId());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HttpStatusCode()); System.out.println(e.getRequestId());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HttpStatusCode()); System.out.println(e.getRequestId());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e.getHttpStatusCode()); System.out.println(e.getRequest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