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对象存储服务(Object Storage Service,OBS) 云服务器备份简介 云服务器备份支持通过云审计服务对备份服务资源的操作进行记录,以便用户可以查询、审计和回溯。
不过,在基础设施、BGP网络品质、资源的操作与配置等方面,中国大陆各个区域间区别不大,如果您或者您的目标用户在中国大陆,可以不用考虑不同区域造成的网络时延问题。 在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亚太地区有业务的用户,可以选择“中国-香港”、“亚太-曼谷”或“亚太-新加坡”区域。
服务器能否跨区域备份? 支持对生成的备份数据进行跨区域复制,并支持使用复制到目标区域的备份创建镜像。 父主题: 备份类
如果当前配额不能满足业务要求,请参考后续操作,申请扩大配额。 如何申请扩大配额? 登录管理控制台。 在页面右上角,选择“资源 > 我的配额”。 系统进入“服务配额”页面。 图2 我的配额 在页面右上角,单击“申请扩大配额”。
此操作会同时修改冻结解冻脚本,所以无需再执行步骤3。
操作说明 使用应用一致性备份前需要先更改安全组。CSBS为了您的网络安全考虑,在使用前未设置安全组入方向,需要您手动进行配置。
MySQL的冻结是通过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指令来实现的,此指令不会触发bin log刷盘操作,如果开启了bin log,且sync_binlog参数不为1,则可能出现保存的备份映像中部分SQL操作未记录到bin log的情况,如果bin log也需要完整保护
操作步骤 登录云服务器备份管理控制台。 单击右上角“资源 > 我的套餐”,如图1所示。 图1 选择我的套餐 可以看到列表中显示资源包购买情况。单击资源包详情,单击目标资源包“操作”列下“使用详情”可以看到各个资源包的使用情况,如图2所示。
续费操作请参考续费操作说明。 父主题: 计费类
操作步骤 登录云服务器备份管理控制台。 登录管理控制台。 选择“存储 > 云服务器备份”。 选择“备份”页签,找到服务器所对应的备份,具体操作参见查看备份。 单击备份所在行的“更多”>“删除”,如图1所示,或批量勾选需要删除的备份,单击左上角的“删除”。
操作步骤 登录云服务器备份管理控制台。 登录管理控制台。 选择“存储 > 云服务器备份”。 选择“策略”页签。 在需要修改的备份策略所在行单击“编辑”。 在“编辑备份策略”页面进行修改,如图1。 图1 编辑备份策略 参数说明如表1。 单击“确定”。 父主题: 备份策略
使用备份恢复数据时,需要停止服务器吗? 恢复数据时系统会关闭服务器,待数据恢复后系统会自动启动服务器。 如果取消勾选“恢复后立即启动服务器”,则需要用户手动启动服务器。 父主题: 恢复类
操作步骤 登录云服务器备份管理控制台。 登录管理控制台。 选择“存储 > 云服务器备份”。 选择“策略”页签。 在需要绑定服务器的备份策略所在行单击“绑定服务器”,如图1。 图1 绑定服务器 在服务器列表中勾选需要绑定的服务器,勾选后将在已选服务器区域展示。
操作步骤 登录云服务器备份管理控制台。 登录管理控制台。 选择“存储 > 云服务器备份”。 选择“备份”页签,单击“任务状态”处的。 在“备份任务”页签,查看备份任务失败的原因。如图所示。 单击“复制任务”页签,查看复制失败的原因。 单击“恢复任务”页签,查看恢复失败的原因。
如何选择数据库服务器备份、云服务器备份和云硬盘备份? 云服务器备份:云服务器备份可以对普通服务器进行整机备份或部分磁盘备份,不适用于部署了数据库等应用的服务器。支持备份弹性云服务器ECS和裸金属服务器BMS,成本相对于VBS较高,适合对需要备份整个服务器和快速发放服务器的场景。可以使用备份恢复至原服务器
什么是一致性备份? 业界对备份一致性的定义包括如下三类: 不一致备份:云服务器中文件或磁盘数据的备份,不在同一时间点产生。 崩溃一致性备份:云服务器中文件或磁盘数据的备份,在同一时间点产生,但不会静默数据库等应用系统、不会备份内存数据,不保证应用系统备份的一致性。 应用一致性备份:
云服务器备份简介 该服务目前仅提供给部分存量用户使用,云备份(CBR)服务融合了云服务器备份(CSBS),新用户请前往云备份服务进行使用。 云服务器备份(CSBS,Cloud Server Backup Service)提供对弹性云服务器(Elastic Cloud Server)
备份和容灾的区别是什么? 备份和容灾的区别主要如下: 表1 备份和容灾的差异 对比维度 备份 容灾 使用目的 避免数据丢失,一般通过快照、备份等技术构建数据的数据备份副本,故障时可以通过数据的历史副本恢复用户数据。 避免业务中断,一般是通过复制技术(应用层复制、主机I/O层复制、存储层复制
查看备份 删除备份 使用备份创建镜像 复制备份(跨区域) 启用应用一致性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