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接入APM 云下业务接入云上APM 公网如何接入APM Kubernetes如何接入APM IDE如何接入APM Windows IIS如何安装JavaAgent
2025-02-06 通用配置章节,新增“慢SQL请求阈值”以及“应用性能报表推送”。 新增用量统计、请求状态码分布详细信息下钻以及查看页面加载瀑布图章节。 链路追踪,取消“Beta”标志。 “配置管理”以及“探针统计”章节删除,“采集中心”以及“数据脱敏”迁移至系统管理章节。 2024-12-31
Kubernetes如何接入APM 如果使用CCE或开源Kubernetes部署应用,可以通过修改deployment.yaml接入APM,即可在指标、调用链界面上查看应用情况。 如果使用通用的开源Kubernetes部署应用,可以通过安装Helm方式接入APM,即可在指标、调用链界面上查看应用情况。
配置应用、子应用 登录管理控制台。 单击左侧,选择“管理与监管 > 应用性能管理 APM”,进入APM服务页面。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应用监控 >指标”,进入应用指标页。 在树节点的应用或子应用名称后,单击选择配置操作。 配置应用、子应用分为3种操作,详见表1。 表1 配置应用、子应用操作说明
Kubernetes如何接入APM 通过修改deployment.yaml接入APM 通过安装Helm方式接入APM 父主题: 接入APM
获取APM上报地址,参见探针接入地址。 以root用户登录跳板机,执行iptables转发命令。 如果没有iptables相关服务,需要先安装,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iptables-services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单击“监控项”,切换至“监控项”页签。 单击需要配置的监控项所在行操作列的“编辑”。 图1 监控项配置 在右侧弹出的“编辑【xxx】监控配置”页面对监控项进行配置。具体配置方法,详见“配置xxx监控项”章节。 图2 编辑【Hikari连接池监控】监控配置 配置完成后,单击“确定”。 监控项启停 登录管理控制台。 单击左侧,选择“管理与监管
Apdex=(满意样本+可容忍样本*0.5)/样本总数 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全称是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通过CMDB,可以结构化的组织并展示应用相关的资源配置信息,方便用户对应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主要概念如下: 应用: 一个应用代表一个逻
ON格式的策略内容。 具体创建步骤请参见:创建自定义策略。本章为您介绍常用的APM自定义策略样例。 APM自定义策略样例 示例1:授权用户安装ICAgent权限 { "Version": "1.1", "Statement": [ {
如果您未创建任何通知规则,则无法收到告警通知。您只能登录应用性能管理,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告警中心 > 告警列表”,在告警页面自行查看。 APM目前支持对表1中的告警创建通知规则。 表1 告警类型说明 告警类型 说明 探针休眠 探针休眠产生的告警。 采集器安装告警 包括ICAgent安装失败告警、ICAgent升级
拦截cookie指定key值 根据该配置采集cookie中的值,在调用链的参数中展示。 testKey url采集配置 该配置可以将url包含的参数按照配置进行汇聚,如/rest/v1/test/123、/rest/v1/test/234可以汇聚成/rest/v1/test/{id}。配置方式与httpclient的url规整配置相同。
配置Springbean监控项 使用限制 SpringBean方法栈采集,仅针对白名单用户开放。 在“编辑【Springbean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告警模板配置 APM支持配置告警模板,可以在模板下创建多个告警策略,并将这些策略绑定应用到多个节点上。 创建告警模板 登录管理控制台。 单击左侧,选择“管理与监管 > 应用性能管理 APM”,进入APM服务页面。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应用监控 > 指标”。 在界面左侧树单击对应的应用,进入该应用的指标详情页。
将复制的安装JavaAgent命令执行。 修改apm.config文件中的master.address、access.address以及business参数值。 图3 修改配置文件 单击下拉菜单,选择“编辑配置”。 修改IDE的运行/调试配置。 图4 修改运行/调试配置 在运行/
配置Tomcat监控项 在“编辑【Tomcat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GC监控项 在“编辑【GC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探针监控项 在“编辑【探针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HBase监控项 在“编辑【HBase监控】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线程监控项 在“编辑【线程】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线程详情最大行数:默认值为10,可配置最大行数为50。勾选“使用默认值”,会优先使用继承的标签的值。 图1 线程监控项 父主题: 应用监控配置
配置Mysql监控项 在“编辑【Mysql数据库】监控配置”页面配置以下参数: 采集间隔:默认60s,此处不支持修改。 是否采集原始sql:默认配置为否,只采集不带参数的sql,如select name from user where id=?当配置为是时,调用链中会采集包含实际参数的sql,如s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