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在安全组界面,单击操作列的“管理实例”。 在“服务器”页签,并单击“添加”。 勾选需要加入安全组的服务器,单击“确定”。您也可以通过服务器的名称、ID、私有IP地址、状态、企业项目或标签进行筛选。 通过修改左下角的单页最大显示条数,您可至多一次性添加20台服务器至安全组中。 加入新的安全组后,节
protocol_port of [端口号].","error_code":"ELB.8907","request_id":"xxx"}, status code: 409 监听器端口冲突,ELB侧已有该端口的监听器。 更新Service,设置其他可用的端口号。 Failed to create
3:[release:alpha;env:production;role:backend] 图1 标签案例 例如,设置工作负载亲和性的“key/value”值为“role/backend”,则会选择APP3进行亲和性调度,详情请参见设置工作负载亲和/反亲和调度(podAffinity/podAntiAffinity)。
name: default-secret 在CCE控制台也可以设置镜像拉取策略,在创建工作负载时设置“更新策略”:勾选表示总是拉取镜像(Always),不勾选则表示按需拉取镜像(IfNotPresent)。 图1 设置更新策略 建议您在制作镜像时,每次制作一个新的镜像都使用一个新
#服务端口号,可自定义 targetPort: 3000 #Grafana的默认端口号,无需更改 selector: app: grafana type: LoadBalancer 创建完成后在浏览器访问“负载均衡公网IP地址:服务端口”
系统级别的命名空间kube-system、kube-public默认不支持设置资源配额。 设置资源配额,然后单击“确定”。 命名空间设置了CPU或内存资源配额后,创建工作负载时,必须指定CPU或内存的请求值(request)和约束值(limit),否则CCE将拒绝创建实例。若设置资源配额值为0,则不限制该资源的使用。
HTTP方法 方法 说明 GET 请求服务器返回指定资源。 PUT 请求服务器更新指定资源。 POST 请求服务器新增资源或执行特殊操作。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资源,如删除对象等。 HEAD 请求服务器资源头部。 PATCH 请求服务器更新资源的部分内容。 当资源不存在的
连接集群。 约束与限制 自定义EIP仅支持Ingress更新场景下配置,且Ingress的annotation中包含kubernetes.io/elb.eip-id。 自定义的EIP必须是未绑定状态。 配置自定义EIP后,如果ELB上的已有EIP是由CCE创建ELB时自动创建的且
internalCluster user 登录Argo服务端,用户名为admin,服务端地址及密码可从1中获取。如果ECS服务器与集群处于同一VPC下,此处节点IP可使用私网IP。 argocd login <节点IP:端口号> --username admin --password <password>
Ingress控制器自带证书。 SNI:SNI(Server Name Indication)是TLS的扩展协议,在该协议下允许同一个IP地址和端口号下对外提供多个基于TLS的访问域名,且不同的域名可以使用不同的安全证书。开启SNI后,允许客户端在发起TLS握手请求时就提交请求的域
dless Service是如何起作用的呢,那就是使用DNS,为Pod提供固定的域名,这样Pod间就可以使用域名访问,即便Pod被重新创建而导致Pod的IP地址发生变化,这个域名也不会发生变化。 Headless Service创建后,每个Pod的IP都会有下面格式的域名。 <pod-name>
protocol: TCP type: LoadBalancer loadBalancerIP: <your_elb_ip> #替换为您已有的ELB私有IP 表1 区间端口监听参数说明 参数 是否必填 参数类型 描述 kubernetes.io/elb.port-ranges
21及以上版本的集群支持指定该字段。 vip_address 否 String 负载均衡器的内网IP。仅支持指定IPv4地址,不支持指定IPv6地址。 该IP必须为ELB所在子网网段中的IP。若不指定,自动从ELB所在子网网段中生成一个IP地址。 仅v1.23.11-r0、v1.25
设置环境变量 操作场景 环境变量是指容器运行环境中设定的一个变量,环境变量可以在工作负载部署后修改,为工作负载提供极大的灵活性。 CCE中设置的环境变量与Dockerfile中的“ENV”效果相同。 容器启动后,容器中的内容不应修改。如果修改配置项(例如将容器应用的密码、证书、环
ingress: - ip: *.*.*.* - ip: 192.168.0.15 表1 关键参数说明 参数 参数类型 描述 kubernetes.io/elb.custom-eip-id String 自定义EIP的ID,您可以前往EIP控制台查看。该EIP必须是处于可绑定状态。
DNS中解析出nginx Service的IP地址,然后再访问nginx Service的IP地址,从而访问到nginx Pod。 图1 集群内域名解析示例图 Kubernetes中的域名解析逻辑 DNS策略可以在每个pod基础上进行设置,目前,Kubernetes支持Defau
或UDP,默认为四层会话保持。 源IP地址:基于源IP地址的简单会话保持,将请求的源IP地址作为散列键(HashKey),从静态分配的散列表中找出对应的服务器。即来自同一IP地址的访问请求会被转发到同一台后端服务器上进行处理。 客户端的源IP地址发生变化。 客户端访问请求超过会话保持时间。
echo "node ${ETH0_IP} works well"; fi; 参考命令中1.1.1.1为示例IP,该IP仅用于触发发送ARP报文。可直接使用,也可替换为任意合法IP。 若回显为如下则表示节点存在隐患(10.2.0.35为示例节点eth0网卡IP,具体以实际回显为准): WARNING
CoreDNS通过标准的Promethues接口暴露出解析结果等健康指标,发现CoreDNS服务端甚至上游DNS服务器的异常。 CoreDNS自身metrics数据接口,默认zone侦听{$POD_IP}:9153,请保持此默认值,否则普罗无法采集coredns metrics数据。 若您是自建P
避免IPVS缺陷导致的DNS概率性解析超时 问题描述 当集群使用IPVS作为kube-proxy负载均衡模式时,您可能会在CoreDNS缩容或重启时遇到DNS概率性解析超时的问题。 该问题由社区Linux内核缺陷导致,具体信息请参见https://github.com/tor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