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选择左侧导航栏的“服务”,在右侧选择“路由”页签,单击对应路由“更多 > 更新”选项。 当路由监听器配置与ELB不一致时,将提供同步选项。单击“刷新”,即可自动同步存在差异的监听器配置。 父主题: ELB Ingress管理
选择合适的镜像 Alpine容器镜像内置的musl libc库与标准的glibc存在以下差异: 3.3版本及更早版本的Alpine不支持search参数,不支持搜索域,无法完成服务发现。 并发请求/etc/resolve.conf中配置的多个DNS服务器,导致NodeLocal DNSCache的优化失效。
离模式。单个GPU卡仅支持调度同一种隔离模式的工作负载。 v1.27及以下的集群中,使用GPU虚拟化后,不支持使用Autoscaler插件自动扩缩容GPU虚拟化节点。 XGPU服务的隔离功能不支持以UVM的方式申请显存,即调用CUDA API cudaMallocManaged(
服务(Service)可为Pod提供外部访问。每个Service有一个固定IP地址,Service将访问流量转发给Pod,而且Service可以为这些Pod自动实现负载均衡。 您也可以在创建完工作负载之后再创建Service,不同类型的Service概念和使用方法请参见服务概述。 高级配置(可选)
nity和taints等是否满足Pod正常调度的条件。 另外,部分节点池规格由于资源不足等扩容失败进入5min冷却期后,冷却期间扩容算法会自动过滤此类规格。 节点池优先级排序: 为每个节点池分配一个优先级,根据节点池优先级进行排序,优先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节点池。 规格优先级选择:
( LoadBalancer )”。 服务亲和:保持默认。 负载均衡器:如果已有负载均衡(ELB)实例,可以选择已有ELB,如果没有可选择“自动创建”,创建一个公网类型负载均衡器。 端口配置: 对外协议:TCP。 服务端口:本例中设置为8080,ELB将会使用该端口创建监听器,提供外部流量访问入口。
谨慎调整VPC和虚拟机的DNS配置 CoreDNS启动时会默认从部署的实例上获取resolve.conf中的DNS配置,作为上游的解析服务器地址,并且在CoreDNS重启之前不会再重新加载节点上的resolve.conf配置。建议: 保持集群中各个节点的resolve.conf配
了kubelet混部超卖,由于云原生混部资源超卖与kubelet超卖兼容模式无法同时生效,此时将自动关闭kubelet超卖实现迁移。 kubelet超卖将自动迁移至云原生混部超卖,切换过程中kubelet会短暂清除掉节点annotation上报的超卖资源,并驱逐离线Pod直至节点
节点将会自动开启调度。 不设置:默认情况下,将不设置超时时间,此时节点需要您前往“节点管理”界面,手动选择节点开启调度,详情请参见一键设置节点调度策略。 自定义:该参数可配置节点不可调度的默认超时时间,取值范围为0-99min。 说明: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节点池的自动扩缩容能力,
5及以上版本的云原生监控插件,且部署模式需选择“本地数据存储”。 采集GPU指标 登录CCE控制台,单击集群名称进入集群,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配置项与密钥”。 切换至“monitoring”命名空间,在“配置项”页签找到user-adapter-config配置项,并单击“更新”。 图1 更新配置项 在“配置数据”中单击config
有状态负载(StatefulSet) 有状态负载(StatefulSet) Deployment控制器下的Pod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每个Pod除了名称和IP地址不同,其余完全相同。需要的时候,Deployment可以通过Pod模板创建新的Pod;不需要的时候,Deployment就可以删除任意一个Pod。
伸缩配置 节点池弹性扩缩容开关 节点池启用弹性扩缩容后,autoscaler插件将基于上下限、缩容冷却时间、节点池扩容优先级、弹性伸缩场景配置,由autoscaler解析并限制客户端弹性伸缩决策。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spec.autoscaling
Dump后,生成的core文件的命名格式为“core.{主机名}.{程序文件名}.{进程ID}.{时间}”。 您也可以在创建节点时候通过设置安装前或安装后脚本自动执行该命令。 EulerOS 2.3 Systemd有一个社区bug影响容器Core Dump,如需使用Core Dump需执行如下操作。
说明修改正确。 cat /etc/systemd/journald.conf | grep RuntimeMaxUse 创建节点/节点池时自动配置RuntimeMaxUse 您可以设置节点或节点池安装后执行脚本,在新建节点或节点池时通过脚本配置RuntimeMaxUse大小。 首
30 v1.31 支持v1.31集群 1.6.1 v1.21 v1.23 v1.25 v1.27 v1.28 v1.29 v1.30 支持自动创建LTS日志流 支持配置Buffer_Chunk_Size、Buffer_Max_Size、Mem_Buf_Limit参数 上报到AOM的事件中添加pod_ip字段
下面将详细讲解通过NAT网关访问公网的方法,NAT网关能够为VPC内的容器实例提供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服务,SNAT功能通过绑定弹性公网IP,实现私有IP向公有IP的转换,可实现VPC内的容器实例共享弹性公网IP访问Internet。其原理如图1
drain 192.168.0.160 --delete-emptydir-data --ignore-daemonsets 驱逐成功后,该节点被自动标记为不可调度,即该节点将会被打上node.kubernetes.io/unschedulable = : NoSchedule的污点。
chmod +x /root \ && chmod +x /root/start_tomcat_and_mongo.sh # 容器启动的时候会自动运行start_tomcat_and_mongo.sh里面的命令,可以一条可以多条,也可以是一个脚本 ENTRYPOINT ["/root
访问类型:选择负载均衡型Service。 选择器:单击“引用负载标签”,选择上一步中创建的工作负载并单击“确定”。 负载均衡器:必须使用独享型ELB,您可以选择已有的ELB或自动创建新的ELB。 健康检查:开启健康检查(不开启则默认为健康检查成功)。 图1 负载均衡配置 前往ELB控制台,查看对应的后端服务器组,健康检查状态正常。
argo rollouts promote rollout-canary 本示例中,剩余的步骤是完全自动化的,直到完全过渡到新版本。通过以下命令查看详细过程,该Rollout会逐渐完成全部流量切换。 kubectl argo rollouts get rollout rollout-ca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