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Endpoint 指定承载REST服务端点的服务器域名或IP,不同服务不同区域的Endpoint不同,您可以从地区和终端节点获取。 例如IAM服务在“华北-北京四 ”区域的Endpoint为“iam.cn-north-4.myhuaweicloud.com”。
URI POST /v2/manage/utils/secret 表1 Query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projectname 否 String 项目名称,缺省值默认为区域名称,例如:cn-north-1。
SWR部署时通过物理区域划分,为项目级服务。授权时,“作用范围”需要选择“区域级项目”,然后在指定区域(如中国-香港)对应的项目(ap-southeast-1)中设置相关权限,并且该权限仅对此项目生效;如果在“所有项目”中设置权限,则该权限在所有区域项目中都生效。
后续操作 镜像上传到镜像仓库后,您还可以对镜像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包括: 配置镜像签名规则,根据规则自动对镜像签名。具体请参见镜像签名。 配置镜像同步规则,根据规则与目标仓库自动同步镜像。具体请参见镜像同步。 配置镜像老化规则,根据规则自动清理不需要的镜像。具体请参见镜像老化。
配置完成后,执行systemctl restart docker重启容器引擎。
触发器管理 创建触发器 获取镜像仓库下的触发器列表 删除触发器 获取触发器详情 更新触发器配置 父主题: API
华为云租户的安全责任在于对使用的IaaS、PaaS和SaaS类云服务内部的安全以及对租户定制配置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虚拟网络、虚拟主机和访客虚拟机的操作系统,虚拟防火墙、API网关和高级安全服务,各项云服务,租户数据,以及身份账号和密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配置。
按照表格填写相关参数,配置目标仓库,参数填写说明请参考表1。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镜像同步”>“同步规则”,创建一个仓库同步规则,详细操作步骤请参考创建同步规则。镜像将根据创建的规则自动或手动同步。 父主题: 镜像同步
--registry 设置默认的目标registry,当配置文件内一条images规则的目标仓库为空,并且默认namespace也不为空时有效,可以通过环境变量DEFAULT_REGISTRY设置,同时传入命令行参数会优先使用命令行参数值。
RUN: 修改镜像的命令,常用来安装库、安装程序以及配置程序。一条RUN指令执行完毕后,会在当前镜像上创建一个新的镜像层,接下来的指令会在新的镜像上继续执行。RUN 语句有两种形式: RUN yum update:在/bin/sh路径中执行的指令。
在“资源标签->资源配置标签”页面,“区域”勾选资源所在的区域,“资源类型”请选择SWR,单击“搜索”。搜索结果将展示SWR在所选区域下所有资源。 勾选待修改标签的云资源,单击列表上方的“管理标签”,进入管理标签页面。 在“新值”区域,设置标签的新值,单击“确定”。
在“创建密钥”对话框中配置参数,然后单击“确定”。 镜像签名功能需要非对称密钥算法的支持,创建密钥时,密钥算法需选择EC、RSA或SM2类型,详情请见表1。其他参数配置请参见创建密钥。
在“资源标签->资源配置标签”页面,“区域”勾选资源所在的区域,“资源类型”请选择SWR,单击“搜索”。搜索结果将展示SWR在所选区域下所有资源。 勾选待删除标签的资源,单击列表上方的“管理标签”,进入管理标签页面。
规则类型设置为“存活时间”时,需要配置此参数。 保留数目 镜像留存的最大数目,可设置为1~1000的整数。规则类型设置为“版本数目”时,需要配置此参数。 过滤标签 输入将被过滤的镜像版本,在应用老化规则前指定版本的镜像将被过滤掉。
镜像老化规则介绍和配置方法 父主题: 安全
配置1项或多项筛选条件。搜索结果即展示在下方列表中。 父主题: 标签管理
如本例中将node.js安装与npm模块安装放在一起的话,则每次修改源代码,都需要重新安装node.js,这显然不合适。 FROM ubuntu ADD .
因此如需限制用户调用,则需要在IAM配置显示deny策略。
更新触发器配置 更新触发器的状态。 镜像老化规则管理 API 说明 创建镜像老化规则 创建镜像老化规则。 获取镜像老化规则列表 获取镜像老化规则列表。 删除镜像老化规则 删除镜像老化规则。 获取镜像老化规则记录 获取镜像老化规则记录。 修改镜像老化规则 修改镜像老化规则。
400 SVCSTG.SWR.4001037 注册中心类型不支持。 请参考返回的message,或联系技术支持。 500 SVCSTG.SWR.5001038 不可行的注册中心。 请参考返回的message,或联系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