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名称以autobk_snapshot_为前缀的快照是创建云硬盘备份时系统自动创建的,请不要进行“删除云硬盘快照”和“回滚快照到云硬盘”操作。 description String 云硬盘快照描述信息。 created_at String 云硬盘快照创建时间。
hw:passthrough String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hw:passthrough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云硬盘性能 表1 云硬盘性能数据表 参数 极速型SSD V2 云硬盘最大容量 系统盘:1024 GiB 数据盘:32768 GiB 描述 专用于对延迟敏感的业务关键型应用程序的极高性能 SSD云硬盘。
hw:passthrough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hw:passthrough String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hw:passthrough String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误删除的云硬盘数据可以找回吗 云硬盘数据被删除:查看该云硬盘是否有对应的快照或者云硬盘备份。 有,可通过快照/备份将数据完整的恢复到快照/备份时间点。详情请参见从快照回滚数据或使用云硬盘备份恢复数据。 如果丢失的数据创建时间晚于最近一次快照/备份时间点,则无法通过快照或备份找回已丢失数据
快照链容量为100GiB,那么该快照链下所有快照存储3小时的费用如下: 快照存储费用 = 0.0001667元/GiB/小时 * 100GiB * 3小时 = 0.05001元 欠费 如果账户余额低于0且未给账户充值,则此时账户处于欠费状态,按需计费快照会进入宽限期、保留期,并最终被系统删除
Token在计算机系统中代表令牌(临时)的意思,拥有Token就代表拥有某种权限。Token认证就是在调用API的时候将Token加到请求消息头中,从而通过身份认证,获得操作API的权限。Token可通过调用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fals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VBD类型,即为默认类型,VBD只能支持简单的SCSI读写命令。
压测条件设置不合理 为了发挥出多核并发的系统性能,压测出目标性能指标,建议设置为多核,并且合理安排队列。 数据块大小设置不合理 重新设置数据块大小。 测试IOPS时,建议将数据块设置为一个较小的值,如4k。 测试吞吐量时,建议将数据块设置为一个较大的值,如1024k。
hw:passthrough String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表3 请求Body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os-detach 是 CinderDetachVolumeOption object 标记卸载云硬盘操作 表4 CinderDetachVolumeOption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attachment_id 否
名称以autobk_snapshot_为前缀的快照是创建云硬盘备份时系统自动创建的,请不要进行“回滚快照到云硬盘”操作。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云硬盘快照大小是如何计算的 首次创建的快照为全量快照,全量快照包含创建快照时间点前云硬盘上的所有数据(数据块);后续创建的快照均为增量快照,增量快照仅存储较上一个快照有变化的数据块。 父主题: 云硬盘快照问题
hw:passthrough String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hw:passthrough String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hw:passthrough String true表示云硬盘的设备类型为SCSI类型,即允许ECS操作系统直接访问底层存储介质。支持SCSI锁命令。
URI GET /v3/{project_id}/os-availability-zone 表1 路径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project_id 是 String 项目ID。 获取方法请参见"获取项目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