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通过标签查询资源实例 功能介绍 通过标签查询资源实例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查询资源标签 功能介绍 查询资源标签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添加资源标签 功能介绍 一个资源上最多有10个标签。 此接口为幂等接口: 创建时,如果创建的标签已经存在(key相同),则覆盖。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project_id 是 String 租户项目ID resource_id 是 String 资源实例ID resource_type 是 String 专线服务资源类型,包括dc-directconnect/dc-vgw/dc-vif dc-directconnect: 专线物理连接
批量添加删除资源标签 功能介绍 为指定实例批量添加或删除标签 标签管理服务需要使用该接口批量管理实例的标签。 一个资源上最多有10个标签。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该服务提供用户身份认证、权限分配、访问控制等功能,可以帮助您安全地控制华为云资源的访问。 通过IAM,您可以在华为账号中给员工创建IAM用户,并授权控制他们对华为云资源的访问范围。
全域接入网关 全域接入网关(Global DC Gateways,DGW),为用户搭建IDC和云上多个Region VPC之间的专属连接通道,用户可用一条物理连接打通全球任意地域的云计算资源,实现IDC和全网算力、存储资源高速互访。
监控云专线 监控是保持云专线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的重要部分,通过监控,用户可以观察云专线资源。为使用户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云专线运行状态,公有云平台提供了云监控。您可以使用该服务监控您的云专线,执行自动实时监控、告警和通知操作,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云专线的各项性能指标。
标签 example_key1 example_value1 为物理连接绑定标签,用来标识资源,支持修改。 描述 - 用户可以对物理连接添加备注信息。
监控安全风险 云监控(Cloud Eye)是面向华为云资源的监控平台,提供了实时监控、及时告警、资源分组、站点监控等能力,使您全面了解云上的资源使用情况、业务的运行状况,并及时收到异常告警做出反应,保证业务顺畅运行。
为防止资源滥用,平台限定了各服务资源的配额,对用户的资源数量和容量做了限制。如您最多可以创建多少台弹性云服务器、多少块云硬盘。 如果当前资源配额限制无法满足使用需要,您可以申请扩大配额。 怎样查看我的配额? 登录管理控制台。 单击管理控制台左上角的,选择区域和项目。
云专线订单到期后,会进入冻结状态,冻结状态时资源无法正常使用。用户在冻结期内续订云专线,可以解除冻结,继续使用资源。 冻结状态会持续一定时间,如果超过该时限,资源会被删除,用户无法续订。冻结状态的持续时间,请联系客服了解详情。 父主题: 计费类
欠费后,可能会影响云服务资源的正常运行,请及时充值。 欠费原因 账户的可用额度小于待结算的账单。 欠费影响 对于包年/包月云专线资源,用户已经预先支付了资源费用,因此在账户出现欠费的情况下,已有的包年/包月云专线资源仍可正常使用。
网络拓扑图 操作场景 用户开通云专线后,通过专线网络拓扑图查看专线连通状态和资源信息。
如果在计费周期内不再使用包年/包月资源,您可以执行退订操作,系统将根据资源是否属于五天无理由退订、是否使用代金券和折扣券等条件返还一定金额到您的账户。详细的退订规则请参见云服务退订规则概览。
计费样例 某客户公司的数据中心在天津,同时使用了华为云华北区域的资源,希望使用1条电信的MSTP专线实现公司数据中心资源和华为云上的资源互通,带宽预估需要4M,使用时长1年。
到期后影响 图1描述了包年/包月云专线资源各个阶段的状态。购买后,在计费周期内资源正常运行,此阶段为有效期,资源到期而未续费时,将陆续进入宽限期和保留期。 图1 包年/包月云专线资源生命周期 到期预警 包年/包月云专线资源在到期前第7天内,系统将向用户推送到期预警消息。
计费样例 如果您公司的数据中心在天津,同时使用了华为云华北区域的资源,希望使用1条电信的MSTP专线实现公司数据中心资源和华为云上的资源互通,带宽预估需要4M,使用时长1年。
图1 合规证书下载 资源中心 华为云还提供以下资源来帮助用户满足合规性要求,具体请查看资源中心。 图2 资源中心 销售许可证&软件著作权证书 另外,华为云还提供了以下销售许可证及软件著作权证书,供用户下载和参考。具体请查看合规资质证书。
查询项目标签 功能介绍 查询租户在指定Project中实例类型的所有资源标签集合。 标签管理服务需要能够列出当前租户全部已使用的资源标签集合,为各服务打资源标签和过滤实例时提供标签联想功能。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