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ELB IPv4私网地址检查异常处理 检查项内容 检查集群内负载均衡类型的Service所关联的ELB实例是否包含IPv4私网IP。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删除关联无IPv4私网地址ELB的负载均衡型Service。 解决方案二:为无IPv4私网IP地址的ELB绑定一个私网IP。步骤如下:
(停止维护)Kubernetes 1.9及之前版本说明 云容器引擎(CCE)严格遵循社区一致性认证。本文介绍CCE发布Kubernetes 1.9及之前版本所做的变更说明。 表1 v1.9及之前版本集群说明 Kubernetes版本(CCE增强版) 版本说明 v1.9.10-r2 主要特性: ELB负载均衡支持源IP跟后端服务会话保持
(停止维护)Kubernetes 1.9及之前版本说明 云容器引擎(CCE)严格遵循社区一致性认证。本文介绍CCE发布Kubernetes 1.9及之前版本所做的变更说明。 表1 v1.9及之前版本集群说明 Kubernetes版本(CCE增强版) 版本说明 v1.9.10-r2 主要特性: ELB负载均衡支持源IP跟后端服务会话保持
常解析域名。 排查项一:节点能否连接互联网 登录ECS控制台。 查看节点对应的弹性云服务器是否已绑定弹性IP或者配置NAT网关。 如图1,若弹性IP一栏有IP地址,表示已绑定弹性IP;若没有,请为弹性云服务器绑定弹性IP。 图1 节点是否已绑定弹性IP 排查项二:节点是否配置网络ACL
亲和/反亲和性调度 网络管理 集群内访问(ClusterIP) 节点访问 ( NodePort ) 负载均衡 ( LoadBalancer ) DNAT网关 ( DNAT ) 七层负载均衡(Ingress) 网络策略(NetworkPolicy) 弹性伸缩 工作负载伸缩 节点伸缩 其他 存储管理 插件管理
[镜像名称1:版本名称1] [镜像仓库地址]/[组织名称]/[镜像名称2:版本名称2] [镜像名称1:版本名称1]:请替换为您本地所要上传的实际镜像的名称和版本名称。 [镜像仓库地址]:可在SWR控制台上查询,b中登录指令末尾的域名即为镜像仓库地址。 [组织名称]:请替换为a中创建的组织。
删除挂载了云存储的Pod时提示target is busy 现象描述 在删除Pod时一直处于Terminating状态,通过节点上的/var/log/cce/kubernetes/kubelet.log路径查询kubelet日志,出现以下错误提示: ...unmount failed:
CCE节点池内的节点变更规格后会有哪些影响? 问题背景 在ECS侧变更CCE节点池内节点的规格,前往CCE控制台同步云服务器状态,导致节点规格与节点池中设置的规格不一致。 问题影响 节点变更规格后,由于CPU、内存、网卡配额(可用IP地址)等节点参数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该节点所在的节点池弹性伸缩行为与预期不符。
时,才会触发预热容器网卡的解绑回收。只支持数值配置。 调大此值会减慢空闲容器网卡的回收,加快Pod的启动速度,但会降低IP地址的利用率,特别是在IP地址紧张的场景,请谨慎调大。 调小此值会加快空闲容器网卡的回收,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但在瞬时大量Pod激增的场景,部分Pod启动会稍微变慢。 默认:2 集群级别的节点绑定容器网卡数低水位
FileDispatcherImpl.read0(Native Method) at sun.nio.ch.SocketDispatcher.read(SocketDispatcher.java:39) at sun.nio.ch.IOUtil.readIntoNativeBuffer(IOUtil
在集群网络构成中介绍集群中网络地址可分为集群网络、容器网络、服务网络三块,在规划网络地址时需要从如下方面考虑: 集群所在VPC下所有子网(包括扩展网段子网)不能和服务网段冲突。 保证每个网段有足够的IP地址可用。 集群网段的IP地址要与集群规模相匹配,否则会因为IP地址不足导致无法创建节点。
若已使用Istio服务网格,获取源IP地址的方法请参见服务加入Istio后,如何获取客户端真实源IP? 支持获取源IP地址的场景 由于网络模型差异,CCE在部分使用场景下暂不支持获取源IP,如表1,若在集群使用过程中需要获取源IP,请尽量避免此类场景。表中“-”代表无此场景。 表1 支持获取源IP地址的场景分类
客户端ID:填写一个ID,后续创建容器时使用。 签名公钥:CCE集群的jwks,获取方法请参见步骤一:获取CCE集群的签名公钥。 身份转换规则 身份映射规则是将工作负载的ServiceAccount和IAM用户做映射。 例如在集群default命名空间下创建一个名为oidc-token的ServiceAccoun
Helm V2 格式实例转换为 Helm V3 格式。部分 Helm V2 功能在 Helm V3 上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但可能存在与原有方式不兼容的情况,需要您根据Helm V3 与 Helm V2 的差异及适配方案进行排查并做相应的适配验证。 如您短期内切换到 Helm V3 存在困难,可通过后台
subjectKeyIdentifier = hash keyUsage = critical,digitalSignature,keyEncipherment,keyAgreement subjectAltName = @server_alt_names
Kubernetes原理剖析与实践 Cloud Native Lives 第1课:云原生技术的前世今生 01:18:41 云原生技术的前世今生 Cloud Native Lives 第2课:通过K8s快速部署第一个容器应用 01:01:34 通过K8s快速部署第一个容器应用 Cloud Native Lives
服务(Service) 服务概述 集群内访问(ClusterIP) 节点访问(NodePort) 负载均衡(LoadBalancer) DNAT网关(DNAT) Headless Service 父主题: 网络
53/UDP,53/TCP,8080/TCP 13d 默认情况下,其他Pod创建后,会将coredns Service的地址作为域名解析服务器的地址写在Pod的 /etc/resolv.conf 文件中,创建一个Pod,查看/etc/resolv.conf文件,如下所示。 $
IPv6地址段 IPv6地址段通常采用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表示法,通常用斜杠(/)后跟一个数字表示,即格式为“IPv6地址/前缀长度”。此处前缀长度与IPv4地址段的掩码作用类似,用数字来表示网络部分所占用的二进制位数,可将IPv6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而
REGION>")) .build(); HibernateClusterRequest request = new HibernateClusterRequest(); request.withClusterId("{cluster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