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更新弹性伸缩配置 登录CCE控制台,单击集群名称进入集群。 单击左侧导航栏的“节点管理”,在目标节点池所在行右上角单击“弹性伸缩”。 若未安装autoscaler插件,请根据业务需求配置插件参数后单击“安装”,并等待插件安装完成。插件配置详情请参见CCE集群弹性引擎。
登录CCE控制台。 单击集群名称进入集群,在左侧选择“配置中心”,在右侧选择“调度配置”页签。 在“AI任务性能增强调度”配置中,选择是否开启“组调度 (Gang) ”。 启用该能力后,可增强集群业务的吞吐量,提高业务运行性能。 修改完成后,单击“确认配置”。
功能入口 登录CCE控制台,单击集群名称进入集群详情页。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监控中心”,单击“Pod”页签。
CCE所在的VPC和原有的IDC之间通过专线进行连接。部署架构如图1所示。 当用户访问该企业的APP时,不同微服务之间涉及到如下交互: CCE集群访问华为云图像识别服务时,默认使用华为云域名解析服务器。 CCE集群访问IDC上部署的内容审核服务时,需要使用IDC内部域名服务器。
当前社区从Helm v2演进到Helm v3,主要有以下变化: 移除tiller Helm v3 使用更加简单和灵活的架构,移除了 tiller,直接通过kubeconfig连接apiserver,简化安全模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壁垒。
具体请参见通过kubectl连接集群。 迁移工作负载。 给需要迁移工作负载的节点打上Taint(污点)。
Headless Service 前面讲的Service解决了Pod的内外部访问问题,允许客户端连接到Service关联的某个Pod。但还有下面这些问题没解决。
请参见通过kubectl连接集群,使用kubectl连接集群。 创建名为“ingress-test.yaml”的YAML文件,此处文件名可自定义。
登录CCE控制台,单击集群名称进入集群。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节点管理”,在需要开启出口网络带宽保障的节点池中,单击“更多 > 混部配置”。 确认“节点池混部开关”及“网络隔离”开关已打开,详情请参见云原生混部配置。 (可选)调整出口网络带宽保障参数。
proxy、forward:任何不在Kubernetes集群域内的查询都将转发到预定义的解析器(/etc/resolv.conf);本地无法解析后,向上级地址进行查询,默认使用宿主机的/etc/resolv.conf配置。 cache:启用前端缓存。
前往“工作负载”页面,查看原来的有状态工作负载,单击“更多>编辑YAML”,单击“下载”或复制YAML文件的全部内容,在本地进行备份。
登录CCE控制台。 在集群列表页面,单击目标集群名称进入详情页。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告警中心”,选择“默认联系组”页签。 单击“新建联系组”,在弹出的页面中输入联系组参数。 联系组名称:输入联系组名称,创建后不可修改。
如果您需要通过命令行创建,需要使用kubectl连接到集群,详情请参见通过kubectl连接集群。 约束与限制 专属存储不支持跨可用区挂载,且不支持被多个工作负载、同一个工作负载的多个实例或多个任务使用。
例如,常见的高危操作有本地修改集群节点的配置、通过ELB控制台修改CCE管理的监听器配置等。建议您通过CCE控制台修改相关配置,以便在升级时自动继承。
图2 滚动升级 设置优雅终止: 在容器配置中选择“生命周期”,设置停止前处理,建议设置为业务处理完所有剩余请求所需的时间,其中多为长连接请求。例如,您可以设置工作负载收到删除请求后休眠30s,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剩余的请求,保证服务的正常运行。
开通监控中心 购买集群时开通 登录云容器引擎控制台,购买集群。 在“插件选择”页面,勾选云原生监控插件。 在“插件配置”页面,选择云原生监控插件需要对接的AOM实例。如AccessCode未创建,请先创建AccessCode。
通过kubectl连接集群,查询集群内服务。
请参见通过kubectl连接集群,使用kubectl连接集群。 创建名为“log-config.yaml”的YAML文件,此处文件名可自定义。
登录CCE控制台,单击集群名称进入集群,单击左侧导航栏的“配置中心”,通过“调度配置”页面启用负载感知调度。详情请参见负载感知调度。 在“调度配置”页面,选择Volcano调度器找到对应的“专家模式”,单击“开始使用”。 配置负载感知重调度策略。
表9 User 参数 参数类型 描述 client-certificate-data String 客户端证书。 client-key-data String 包含来自TLS客户端密钥文件的PEM编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