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参数Priority=1可以选择性配置,即为并发连接优先发送到配置文件中配置的CN上,当配置的CN全部不可连接时,连接才会被分发到剩余CN上。 示例场景: 集群环境有6个CN,CN1、CN2、CN3、CN4、CN5和CN6;配置文件配置4个CN,为CN1、CN2、CN3和CN4。 odbc.ini配置文件示例:
安全配置 enable_security_policy 参数说明:安全策略开关,控制统一审计和数据动态脱敏策略是否生效。 该参数属于SIGHUP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布尔型。 on:安全策略开关打开。 off:安全策略开关关闭。 默认值:off use_elastic_search
CONST_PRIO:常量编码优先级,默认为40,取值范围[0, 100],100表示关闭常量编码,支持小数输入,小数会自动向下取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具体值。 CONST_THRESHOLD:常量编码阈值,默认为90,取值范围[1, 100],表示一列常量值的占比超过该阈值时进行常量编
个独立的对象需要被锁住为基础进行计算的。不超过设定数量的多个对象可以在任一时刻同时被锁定。当在一个事务里面修改很多不同的表时,可能需要提高这个默认数值。只能在服务器启动的时候设置。 增大这个参数可能导致GaussDB请求更多的System V共享内存,有可能超过操作系统的缺省配置。 该
常规锁设计 分区表通过表锁+分区锁两重设计,在表和分区上分别施加8个不同级别的常规锁,来保证DQL、DML、DDL并发过程中的合理行为控制。下表给出了不同级别锁的互斥行为,标记为√的两种常规锁互不阻塞,可以并行。 表1 常规锁行为 - ACCESS_SHARE ROW_SHARE
个独立的对象需要被锁住为基础进行计算的。不超过设定数量的多个对象可以在任一时刻同时被锁定。当在一个事务里面修改很多不同的表时,可能需要提高这个默认数值。只能在服务器启动的时候设置。 增大这个参数可能导致GaussDB请求更多的System V共享内存,有可能超过操作系统的缺省配置。 该
配置插件拓展功能 功能介绍 配置插件拓展功能,指定数据库进行开启或者关闭。 调用接口前,您需要了解API 认证鉴权。 调用接口前,您需要提前获取到地区和终端节点,即下文中的Endpoint值。 调试 您可以在API Explorer中调试该接口。 URI POST https:/
安全配置 elastic_search_ip_addr 参数说明:Elastic Search系统IP地址。 该参数属于POSTMASTER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取值范围:字符串。 默认值:'https:127.0.0.1' enable_security_policy
CONST_PRIO:常量编码优先级,默认为40,取值范围[0, 100],100表示关闭常量编码,支持小数输入,小数会自动向下取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具体值。 CONST_THRESHOLD:常量编码阈值,默认为90,取值范围[1, 100],表示一列常量值的占比超过该阈值时进行常量编
数据源(ODBC) 打开驱动管理。 配置数据源。 在打开的驱动管理器上,选择“用户DSN > 添加 > GaussDB Unicode”,然后进行配置: 参数说明请参见Linux下配置数据源文件参数配置。 其中单击Datasource可以选择配置是否打印日志: 此界面上配置的用户名及密码信息,将
数据源(ODBC) 打开驱动管理。 配置数据源。 在打开的驱动管理器上,选择“用户DSN > 添加 > PostgreSQL Unicode”,然后进行配置: 参数说明请参见Linux下配置数据源文件参数配置。 其中单击Datasource可以选择配置是否打印日志: 此界面上配置的用户名及密码信息
长查询执行期间大量并发更新偶现写入性能下降 问题现象 执行全表扫描类型的长查询,扫描期间页面发生大量并发更新,部分DML写入性能较没有长查询时出现性能下降。 问题分析 对于全表扫描场景下的长查询(例如持续两小时以上),在扫描到某个页面前,该页面发生大量集中并发更新(例如十万次以上
个独立的对象需要被锁住为基础进行计算的。不超过设定数量的多个对象可以在任一时刻同时被锁定。当在一个事务里面修改很多不同的表时,可能需要提高这个默认数值。只能在服务器启动的时候设置。 增大这个参数可能导致GaussDB请求更多的System V共享内存,有可能超过操作系统的缺省配置。 该
个独立的对象需要被锁住为基础进行计算的。不超过设定数量的多个对象可以在任一时刻同时被锁定。当在一个事务里面修改很多不同的表时,可能需要提高这个默认数值。只能在服务器启动的时候设置。 增大这个参数可能导致GaussDB请求更多的System V共享内存,有可能超过操作系统的缺省配置。 该
取值范围:1 ~ 100 默认值:5 设置方式:该参数属于POSTMASTER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设置建议:推荐使用默认值。 设置不当的风险与影响:只影响同时并发进行异步回滚的最大线程数,设置过小可能会导致异步回滚速度慢,在系统中存在大量需要异步回滚的事务时,极低概率会影响
数据源(ODBC) 打开驱动管理。 配置数据源。 在打开的驱动管理器上,选择“用户DSN > 添加 > GaussDB Unicode”,然后进行配置: 参数说明请参见Linux下配置数据源文件参数配置。 其中单击Datasource可以选择配置是否打印日志: 此界面上配置的用户名及密码信息,将
选择性配置,默认刷新时间为10秒。 参数Priority=1可以选择性配置,意为并发连接优先发送到配置文件中配置的CN上,当配置的CN全部不可连接时,连接才会被分发到剩余CN上。 示例场景: 集群环境有6个CN,CN1,CN2,CN3,CN4,CN5和CN6;配置文件配置4个CN,为CN1,CN2,CN3和CN4。
取值范围:1 ~ 100 默认值:5 设置方式:该参数属于POSTMASTER类型参数,请参考表1中对应设置方法进行设置。 设置建议:推荐使用默认值。 设置不当的风险与影响:只影响同时并发进行异步回滚的最大线程数,设置过小可能会导致异步回滚速度慢,在系统中存在大量需要异步回滚的事务时,极低概率会影响
Linux场景配置 在odbcinst.ini配置文件中开启连接池,连接池相关参考配置如下: [ODBC] Pooling=Yes #开启连接池 [GaussMPP] CPTimeout=60 #一个连接在连接池中未被重用则会被释放的计时,默认为0,开启连接池需要设置为大于0 CPTimeToLive=60
长查询执行期间大量并发更新偶现写入性能下降 问题现象 执行全表扫描类型的长查询,扫描期间页面发生大量并发更新,部分DML写入性能较没有长查询时出现性能下降。 问题分析 对于全表扫描场景下的长查询(例如持续两小时以上),在扫描到某个页面前,该页面发生大量集中并发更新(例如十万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