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使用Kibana查看日志 登录Kibana可视化界面。 访问地址:IP:Port 其中,IP为ELK所部署服务器的IP;Port为Kibana端口号,默认为5601,也可以在修改ELK配置时自定义端口号。如果网络中部署了防火墙,需提前配置防火墙的端口访问权限。 用户名密码:在部署ELK时自定义的用户名和密码。
具体操作请参考创建日志流。 日志分析开启后,可以在界面上实时查看所有开放API的调用日志,日志字段说明请参见日志字段说明。 在界面右上角,可选择要查看的日志时间段范围。 单击“查看详细日志”,可前往云日志服务控制台查看日志的详细信息和下载日志到本地。 日志详情中的自定义字段说明:
在请先创建对等连接。 如何创建VPC对等连接请参考VPC对等连接。 请检查数据源服务器端防火墙是否开放连接端口。 请检查数据源服务器端IP白名单限制是否添加FDI数据面IP。 请检查数据源IP是否为客户自有的数据中心或私有网,如果是请先建立VPN连接。 如何创建VPN连接请参考创建VPN连接。
缺省值:4 表6 Backend 参数 参数类型 描述 ip Array of strings 后端主机地址列表 port Integer 后端服务端口,不存在时使用监听器端口 health_check HealthCheck object 健康检查配置 表7 HealthCheck 参数
开放API 创建API分组 创建负载通道(可选) 创建API 调试API 创建发布环境和环境变量(可选) 发布API 绑定域名 配置API授权(可选) 父主题: 服务集成指导(旧版界面)
查看设备 概述 设备创建完成后,用户可以进行设备密码及设备详情查看,强制设备下线或编辑设备信息的操作。 功能介绍 设备创建后,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参考下表查看或操作设备。 表1 功能介绍 功能 功能说明 查看设备密码 设备密码可以作为访问设备的凭证。 用户可单击设备密码栏右侧的图标,查看设备密码。
表1 安全组参数 参数 端口 MQS 内网访问端口 9092 MQS 内网SSL模式访问端口 9093 MQS 公网访问端口 9094、9095、9096 MQS 公网SSL模式访问端口 9095、9096、9097 MQS RESTful接口访问端口 9292 可能是配置的Topic有误。
填写负载通道的名称,根据规划自定义。建议您按照一定的命名规则填写负载通道名称,方便您快速识别和查找。 端口 填写负载通道的服务器访问端口号。根据子公司实例中API使用的请求协议来确定端口号,HTTP协议使用80端口,HTTPS协议使用443端口。 分发算法 选择后端服务请求的分发算法,负载通道通过分发算法确定请求被发送到哪台服务器上。
表3 云服务器配置 参数 说明 是否备用节点 开启后对应后端服务器为备用节点,仅当非备用节点全部故障时工作。 端口 填写后端服务器的访问端口号,端口为0时使用负载通道的端口。 启停状态 选择是否启用服务器,只有启用后,请求才会分发到该服务器上。 添加后端服务器地址。 单击“添加后端服务器地址”。
选择或者填写要查询的数据库中的表名。 字段名 选择要查询数据表的字段名。 WHERE条件 配置要查询数据的条件值(注意值要用英文单引号包住)。 Order by字段 填写返回结果的排序字段。 Limit条数 填写返回结果的每页数据条数。 Offset偏移量 填写分页查询的偏移量。 表2
如果只修改了自定义后端的内容,建议重新部署即可,无需重新发布。 操作步骤 登录ROMA Connect控制台,在“实例”页面单击实例上的“查看控制台”,进入实例控制台。 在左侧的导航栏选择“服务集成 APIC > 自定义后端”。 在后端列表中单击自定义后端的名称,进入后端编辑器页面。
的形式对外开放。 前提条件 如果后端服务需要使用签名密钥请求发送方进行认证,请提前创建签名密钥。 部署并发布后端服务时,如果需要使用自定义认证方式进行API的安全认证,请提前创建自定义认证。 操作步骤 登录ROMA Connect控制台,在“实例”页面单击实例上的“查看控制台”,进入实例控制台。
MQS连接开发(开源客户端) Java客户端使用说明 Python客户端使用说明 Go客户端使用说明 C#客户端使用说明 其他语言客户端使用说明 附录:如何提高消息处理效率 附录:spring-kafka对接限制 父主题: 消息集成开发指导
available”错误 原因分析 可能是以下两种原因导致,请逐一排查: 后端服务无法访问。 ECS安全组未开放需要的端口。 解决方案 请修改后端服务。 修改ECS安全组配置,开放需要的端口。 父主题: 服务集成
数据源为IMF类型且mq_type为RabbitMQ时需要配置。 初始值为空,配置任务启动后生成host。 最小长度:4 最大长度:255 port 否 String 端口,端口号为0到65535。 数据源为DWS、HANA、RABBITMQ、SAP、SNMP、IBMMQ,obs类型时需要配置。 数
后端服务器地址 填写后端服务器的IP地址。 是否备用节点 开启后对应后端服务器为备用节点,仅当非备用节点全部故障时工作。 端口 填写后端服务器的访问端口号,端口为0时使用负载通道的端口。 启停状态 选择是否启用服务器,只有启用后,请求才会分发到该服务器上。 配置健康检查配置。 健康检查配置默认
创建生命周期策略 登录Kibana可视化界面。 访问地址:IP:Port 其中,IP为ELK所部署服务器的IP;Port为Kibana端口号,默认为5601,也可以在修改ELK配置时自定义端口号。如果网络中部署了防火墙,需提前配置防火墙的端口访问权限。 用户名密码:在部署ELK时自定义的用户名和密码。
选择或者填写要查询的数据库中的表名。 字段名 选择要查询数据表的字段名。 WHERE条件 配置要查询数据的条件值(注意值要用英文单引号包住)。 Order by字段 填写返回结果的排序字段。 Limit条数 填写返回结果的每页数据条数。 Offset偏移量 填写分页查询的偏移量。 表2
在“执行结果”处,可查看后端的响应结果。 在“执行历史”处,可查看后端的历史测试记录。单击测试记录,可以将历史测试参数导入到左侧测试参数中,并再次测试。 部署后端。 后端测试完成后,在页面右上角单击“部署”,在确认弹窗中单击“确定”,部署后端服务。 父主题: 开放函数API
选择或者填写要查询的数据库中的表名。 字段名 选择要查询数据表的字段名。 WHERE条件 配置要查询数据的条件值(注意值要用英文单引号包住)。 Order by字段 填写返回结果的排序字段。 Limit条数 填写返回结果的每页数据条数。 Offset偏移量 填写分页查询的偏移量。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