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接下来就是讲线性模型了。线性模型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他是学习比较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的一个基础,而且线性模型本身也具有广泛的用途。 这里讲了线性模型中的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线性回归模型用于处理`回归问题`。logistic模型用于处理`分类问题`。 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写作如下的形式: ![image.
model)的计算执行方向如下。感觉和线性回归很像呀。 但据说感知机模型不能用于线性回归问题,因为它只关注分类问题,而线性回归问题涉及到回归问题?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情况,在感知机基础上一般有两个解决方向。 线性不可分是指一组线性数据点,这些数据点上无法划分一条直线来分开类别内的所有数据
弃。7.4 深度残差学习He 等人 (2015) 提出了深度残差学习框架,该框架被称为低训练误差的 ResNet。7.5 批归一化Ioffe 和 Szegedy(2015) 提出了批归一化,通过减少内部协变量移位来加速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方法。Ioffe(2017) 提出批重归一化,扩展了以前的方法。7
下面用之前的广告数据,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看看tensorflow2的一般建模过程。import numpy as np #1. 数据预处理:装载广告数据 def loadDataSet(): x=[];y=[] f=open('./Ad.csv')
keras.models.Sequential()构建模型使用 model.compile() 设置优化方法、损失函数、评价指标 (损失函数的值即 训练误差;评价指标的值即 测试误差)使用 model.fit() 带入训练数据,训练模型import tensorflow as tf
然后就是Python的介绍。包括常见的数据类型,基本算术运算,比较和布尔运算,如何载入额外的模块和包。 基本数据结构有列表、元组、字典和集合。控制结构,内建函数和自定义函数。 然后介绍numpy库,他可以实现快速的算数运算,特别是矩阵运算,运算内部是通过C语言实现的,所以比较快。他包
Propagation FP)算法指输入值通过神经网络得到输出值的方法。正向传播算法的计算图如下:$sigma$表示sigmoid函数,也就是激活函数。包含损失函数的计算图如下:得到$l_2$,通过$l$计算损失函数L,其中$l$表示求解损失函数的运算。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好了之后,必然要进行模型的评估来了解神经网络的表现。 神经网络的因变量通常有两种数据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不同因变量数据类型对应的模型误差的定义也不一样。当因变量为定性数据时,模型误差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类型: 假阳性率, FPR False Positive Rate
解决欠拟合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增加模型复杂度就可以了。常见的方法是增加隐藏层的数量或者增加隐藏层的节点数,或者二者同时增加。如果训练误差持续下降,接近于0。而测试误差在下降后变得平稳,甚至略有上升。训练误差和测试误差的差距较大。这就是典型的过拟合情况。在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阶段,在
L2惩罚法也是一个经典的正则化方法。 它是在原有损失函数的基础上,在构造一个新的损失函数。(带有惩罚项 是一个超参数)模型集成(model ensemble)可以提供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思想就是, 先训练大量结构不同的模型,通过平均、或投票方式综合所有模型的结构,得到最终预测。在实际中,有较大限制,原因很简单,
28/6/1659794617251380299.png) logistic模型找到的这条线,预测都正确。 但是,如果不是这么“完美”的分布呢,比如这样的第2组数据,就不是一条线能泾渭分明的分开的: ```python #构造第2组数据 def createDataSet_2():
参数梯度的方法。我早就已经开始看不懂了,这个图还没完。这个正向传播算法和反向传播算法干啥用的呢?我的理解是用来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因为中间加了很多隐藏层,隐藏层也是需要将损失最小化的呀,所以需要引入这两个算法。神经网络的目的是建立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建立的关系得到预
然后以这两个logistic模型的结果作为输入,建立一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这个模型用于判断观测点在两条直线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写代码实现上图所示的神经网络,代码忽略之。而代码运行的结果是预测全部正确。 这里展示第2组数据的各层的结果: 对照着看从输入层到隐藏层的两个logistic模型对应的决策边界:可以看到,隐藏层把(0
83526687508822.png) 矩阵的基本运算就是加减乘除。加减法如果这两个矩阵的维度是一样的,就非常好理解。矩阵也可以和行向量进行加减,要求行向量的列数和矩阵的列数是一样的。 矩阵的乘法,如果两个矩阵的维度一样,也非常好理解,这种叫做`逐点相乘`(element-wise
第一个观点是基于评估架构所需执行的顺序指令的数目。假设我们将模型表示为给定输入后,计算对应输出的流程图,则可以将这张流程图中的最长路径视为模型的深度。正如两个使用不同语言编写的等价程序将具有不同的长度;相同的函数可以被绘制为具有不同深度的流程图,其深度取决于我们可以用来作为一个步骤的函数。图1.3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而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必经路径。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含多个隐藏层的多层感知器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结构。深度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研究深度学习的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
成分学习 成分学习不仅使用一个模型的知识,而且使用多个模型的知识。人们相信,通过独特的信息组合或投入(包括静态和动态的),深度学习可以比单一的模型在理解和性能上不断深入。 迁移学习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成分学习的例子, 基于这样的一个想法, 在相似问题上预训练的模型权重可以
Network)的扩展和应用为基础,这次浪潮的出现标志着深度学习时代的来临。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深度神经网络的性能和泛化能力上。SVM作为一种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分类问题上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重要工具,例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
3/1659535760107353372.png) 好了我们上面说的是最简单的情况,因为为了学习,是一个权重或叫参数w,一个自变量x,并且只有一个观测点(x,y)。 在实际情况中,一般就不仅仅是学习的那么简单的情况。 数据会包含多个自变量,多个权重,很多个观测点。 用 $L(w)=L(w_1
由于并不总是清楚计算图的深度或概率模型图的深度哪一个是最有意义的,并且由于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最小元素集来构建相应的图,因此就像计算机程序的长度不存在单一的正确值一样,架构的深度也不存在单一的正确值。另外,也不存在模型多么深才能被修饰为 “深”的共识。但相比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研究的模型涉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