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RES07-01 定义关键指标与阈值并监控 对资源进行监控时,需要先定义资源的关键指标以及对应的阈值,以便快速有效的发现业务表现和系统状态,以便在异常状态下尽早干预恢复,或定位改进系统缺陷。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关键指标需要与系统内工作负载的关键性能指标相关,并能确定为系统性能下降
满足性能目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开发和运营团队的共同努力。开发团队需要在开发阶段考虑性能因素并进行优化;运营团队则需要在运营阶段持续监控和优化性能。记录并公开性能目标,以便开发和运营团队便捷查看性能目标,可以帮助开发和运营团队更好地理解和达成共同的目标。 评估客户反馈 客户反馈对于任何组织都至关重要
OPS07-01 创建可操作的告警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收到告警时,一般需要做出响应,消除无须响应的告警。 比如磁盘IO 量瞬间飙升,CPU 使用率瞬间飙高,这类告警无需做出响应,对业务而言,意义就不大了。 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能避免很多误报。并且要定期统计和分析告警频率,识别高
问题。 如需要消息队列,可使用高吞吐的Kafka或者高可靠的RocketMQ。 合理选择规格 如果业务增长会带来Redis请求增长,请选择集群实例(Proxy集群和Cluster集群) 强制 单机和主备扩容只能实现内存、带宽的扩容,无法实现计算性能扩容。 生产实例需要选择主备或者集群实例,不能选用单机实例
项目常有更多云资源扩容的需求,而稳定的业务/项目则可以更多考虑单位收益的云成本是否可以持续优化,而处于生命周期末尾的项目/业务则需要考虑逐步释放不再需要的资源。 企业制定预算时,应该伴随项目生命周期的有效跟踪,建立定期审查机制,同时根据业务情况动态调整,不断改进预算规划来更好控制成本,以确保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通过建立的分层性能模型,判断系统是否会出现性能劣化的情况。当出现劣化事件时,需要通过自动化手段快速定位定界发现根因。可以通过应用模型建设三维的拓扑,把架构-空间-时间数据关联起来。这里面的关键是架构模型的建立及分层指标的聚合可视化能力,需要依赖持续的资源治理和数据治理。 相关云服务和工具: 优化顾问
COST01-01 规划企业组织,将组织结构,流程和成本管理相匹配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在成本优化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需要将组织结构,流程和成本管理相匹配。需要建立“责权分明”的体系,否则即使用再好的成本优化工具,也无法将成本优化落到实处。一个比较好的实践是在初始的时候,创建一个团队(云业务办公室、云卓越中心或
模的不断扩张,不断建立子公司、分公司,大部门也逐步拆分成多个小部门,组织结构的层级也就越来越多。企业的IT治理架构也会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需要匹配企业管理模型,帮助企业以多层级组织的方式管理人、财、物,所有资源都可以找到责任团队。企业根据组织结构合理规划IT治理架构后,可将成本分
RES01-02 应用组件多位置部署 应用组件需要部署在多个数据中心,以避免单个数据中心故障而导致业务中断。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可根据不同需求,将应用的数据和资源部署在多个位置: 应用多AZ部署:应用应尽可能部署在多个可用区,避免由于单个可用区故障而导致所有业务中断。 应用
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实施改进措施:将制定的改进措施付诸实施,并监控其执行情况。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了解并遵守这些改进措施。 定期检视和更新:定期检视复盘结果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持续改进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文档和分享:将复盘的结果和改进措施进行文档化,并与
COST05-02 建立可以量化的优化目标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成本优化是一项投资,而且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的流程。为了向公司或者组织的决策者、利益相关方说明投资的价值,就需要对成本优化自身,尤其是其执行的目标进行量化。从而在持续的优化活动中,都可以从决策者或者利益相关者那里得
由于系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案,为了达到卓越运营,需要不断改进这些最佳实践,并建立自己的最佳实践。所以,在所有最佳实践的第一条,就是在您的团队中培养持续学习和改进的文化。 而持续学习和改进需要鼓励团队沟通和共享,例如,在您公司/组织中总结的最佳实践应该得到广泛地
RES14-01 变更防呆检查 防呆是一种预防矫正的行为约束手段,运用防止错误发生的限制方法,让操作者不需要花费注意力、也不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凭借直觉即可准确无误地完成的操作。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通过以下约束和检查,可减少配置差错: 角色约束:通过权限控制设计预防对不同角
当重要应用系统已经在IDC或其他云上部署,并需要容灾到华为云,以提供高可用的容灾方案。假定应用系统在IDC或其他云上可以达到99.9%的可用性,则在容灾到华为云后,能提供99.99%的可用性。 跨云应用典型架构为前端无状态应用层+后端数据库,其中前端无状态应用可采用虚拟机或容器(以容器为例,华为云
RES08-03 减少被依赖项故障的影响 被依赖项自身的可用性需要增强,以减少对依赖它的组件的影响。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对于被依赖项本身,为减少由于服务故障或运行缓慢对依赖它的组件的影响,需要考虑使用以下技术和原则: 减少被依赖项本身的外部依赖。 优化性能,减少消息响应时延和负载。
了解云上不同计费模式的特点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云服务存在按需、包年包月、资源包、竞价实例等多种计费模式,不同的计费模式有着不同的适用场景。企业或者组织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了解不同计费模式的特点,合理选择各种计费模式来适配不同的业务形态和降低费率,实现成本节省。 按需计费:适用于临时、突发的业务场景;
实施分布式跟踪 Trace是一系列因果相关的分布式事件的表示,这些事件编码了流经分布式系统的端到端请求流。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当系统出现问题时,需要能够追踪系统中每个组件的行为和交互情况。通过在系统中实现分布式跟踪,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故障排除。 设计建议 链路跟踪可以通过在系
强密码:使用强密码来保护账号,包括数字、字母、特殊字符的组合,并确保密码足够长且复杂。 多因素认证(MFA):启用多因素认证为保护账号提供了额外的安全层次。除了密码之外,MFA需要额外的身份验证信息,提高了账号的安全性。 限制日常操作:避免直接使用账号进行日常操作,而是创建并使用IAM用户进行日常的管理操作。账号应仅
资源的人创建一个单独的用户。 修改新用户的默认密码。使用IAM创建新用户时,可通过邮件发送一次性登陆链接给新用户,新用户使用链接进行登陆时需要设置密码,另外在管理员自定义新用户的密码时可选择强制用户在激活后修改默认密码。 集中的身份管控: 使用单点登录:考虑使用单点登录解决方案,
了解业务流程,对照业务流程图,明确在各个环节中产生、处理和存储的数据类型和用途。 与业务部门、开发团队、运维人员等进行交流,获取关于数据的详细信息。 确定数据的分布:需要确定数据存储在哪里,例如云硬盘、数据库、对象存储等。 评估数据敏感度。 确定数据的类型和内容,例如是否包含个人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