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删除监测任务 操作场景 该任务指导用户通过漏洞管理服务删除已创建的监测任务。 前提条件 已获取管理控制台的登录账号与密码。 已创建监测任务。 操作步骤 登录管理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树中,单击,选择“服务列表 > 开发与运维 > 漏洞管理服务”,进入漏洞管理服务页面。 在左侧导航树
退订重购漏洞管理服务后,是否需要重新配置域名信息? 不需要。 版本的变化(购买、变更、退订等)不会修改或删除已配置的域名信息,因此,不需要重新配置。 父主题: 计费FAQ
费用账单 您可以在“费用中心 > 账单管理”查看资源的费用账单,以了解该资源在某个时间段的使用量和计费信息。 账单上报周期 包年/包月计费模式的资源完成支付后,会实时上报一条账单到计费系统进行结算。 查看指定订单账单 登录管理控制台。 在页面上方选择“费用 > 费用账单”,进入“账单概览”页面。
停止计费 包年/包月资源 对于包年/包月计费模式的资源,例如包年/包月的漏洞管理服务、包年/包月的云硬盘等,用户在购买时会一次性付费,服务将在到期后自动停止使用。 如果在计费周期内不再使用包年/包月漏洞管理服务,您可以执行退订操作。漏洞管理服务套餐支持退订。系统将根据资源是否属于
漏洞管理服务可以对网站文字和图片改变进行检测吗? 漏洞管理服务支持对网页的内容合规进行检测,不支持对网站文字和图片改变进行检测。 父主题: 产品咨询类
计费概述 通过阅读本文,您可以快速了解漏洞管理服务(CodeArts Inspector)的计费模式、计费项、续费、欠费等主要计费信息。 计费模式 漏洞管理服务提供包年/包月和按需计费两种计费模式,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包年/包月是一种预付费模式,即先付费再使用,按照订单的
续费 续费概述 手动续费 自动续费
附录 状态码 错误码 获取项目ID
计费类 漏洞管理服务如何收费? 如何为漏洞管理服务续费? 如何退订漏洞管理服务? 购买专业版漏洞管理服务的注意事项? 如何减少漏洞管理服务配额?
【停售公告】华为云漏洞管理服务CodeArts Inspector二进制成分分析特性停售公告 停售公告 华为云计划于2023/11/15 22:00(北京时间)对漏洞管理服务CodeArts Inspector二进制成分分析按需套餐包(20次、1次)规格进行停售。 停售范围 停售区域:中国站所有区域
手动续费 包年/包月漏洞管理服务从购买到被自动删除之前,您可以随时在漏洞管理服务控制台为漏洞管理服务续费,以延长漏洞管理服务的使用时间。 在控制台续费 登录管理控制台。 单击左侧导航栏的图标,选择“开发与运维 > 漏洞管理服务 CodeArts Inspector”。 单击页面右上角“续费”。
计费FAQ 如何为漏洞管理服务续费? 如何退订漏洞管理服务? 退订重购漏洞管理服务后,是否需要重新配置域名信息? 购买专业版漏洞管理服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如何减少漏洞管理服务配额?
网站管理 创建网站资产 删除网站资产 获取网站资产 认证网站资产 更新网站配置 获取网站配置 父主题: API
状态码 正常 返回值 说明 200 请求成功。 异常 状态码 编码 说明 400 Bad Request 服务器不能或不会处理该请求。 401 Unauthorized 当前请求需要用户验证。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拒绝执行该请求。 404 Not Found 服务器无法找到被请求的资源。
修订记录 发布日期 修改说明 2023-09-07 第二次正式发布。 服务名称修改为“漏洞管理服务”。 2021-10-25 第一次正式发布。
主机管理 批量创建主机资产 获取主机资产 删除主机资产 父主题: API
SDK概述 本文介绍了漏洞管理服务提供的SDK语言版本,列举了最新版本SDK的获取地址。 在线生成SDK代码 API Explorer能根据需要动态生成SDK代码功能,降低您使用SDK的难度,推荐使用。 SDK列表 表1提供了漏洞管理服务支持的SDK列表,您可以在GitHub仓库
计费模式 计费模式概述 按需计费 包年/包月
续费概述 续费简介 包年/包月漏洞管理服务到期后会影响漏洞管理服务正常运行。如果您想继续使用,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为漏洞管理服务续费。 漏洞管理服务在到期前续费成功,便可正常使用,且漏洞管理服务的资源使用不受影响。漏洞管理服务到期后的状态说明,请参见到期后影响。 续费操作仅适用于包
个人数据保护机制 为了确保网站访问者的个人数据(例如用户名、密码等)不被未经过认证、授权的实体或者个人获取,漏洞管理服务通过加密存储个人数据、控制个人数据访问权限以及记录操作日志等方法防止个人数据泄露,保证您的个人数据安全。 收集范围 漏洞管理服务收集及产生的个人数据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