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前端协议:为Ingress配置GRPC协议的后端服务需选择“HTTPS”。 对外端口:ELB监听器的端口,HTTPS协议的端口默认为443。 证书来源:选择“ELB服务器证书”。 服务器证书:使用在ELB服务中创建的证书。 如果您没有可选择的ELB证书,可前往ELB服务创建,详情请参见创建证书。 后端协议:选择“GRPC”。
使用场景 DNS配置或其他选项不合理时,可以向pod的“/etc/hosts”文件中添加条目,使用hostAliases在pod级别覆盖对主机名的解析。 操作步骤 使用kubectl连接集群。 创建hostaliases-pod.yaml文件。 vi hostaliases-pod
式启动,攻击者利用这个漏洞,通过在容器中创建特殊的字符设备文件后,能够获取宿主机上所有GPU设备的访问权限。 关于漏洞的详细信息,请参见CVE-2021-1056。 如果您的CCE集群中存在GPU(ECS)节点,并使用了CCE推荐的NVIDIA GPU驱动版本(Tesla 396
监控等多种数据存储场景。 标准接口:具备标准Http Restful API接口,用户必须通过编程或第三方工具访问对象存储。 数据共享:服务器、嵌入式设备、IOT设备等所有调用相同路径,均可访问共享的对象存储数据。 公共/私有网络:对象存储数据允许在公网访问,满足互联网应用需求。
P地址,会占用容器网络的IP。 主机网络:Pod直接使用宿主机的网络,即在Pod中配置hostNetwork: true参数,详情请参见在Pod中配置主机网络(hostNetwork)。配置完成后的Pod会占用宿主机的端口,Pod的IP就是宿主机的IP,不会占用容器网络的IP。使
自定义上游域名服务器和存根域不能够与这个策略一起使用。 “ClusterFirst”:如果dnsPolicy被设置为“ClusterFirst”,任何与配置的集群域后缀不匹配的DNS查询(例如,www.kubernetes.io)将转发到从该节点继承的上游名称服务器。集群管理员可
更高效的利用系统资源。 容器不需要硬件虚拟化以及运行完整操作系统等额外开销,所以对系统资源利用率更高。相比虚拟机技术,一个相同配置的主机,往往可以运行更多数量的应用。 更快速的启动时间。 容器直接运行于宿主机内核,无需启动完整的操作系统,可以做到秒级甚至毫秒级的启动时间。大大节约开发、测试和部署的时间。
操作详情请参见设置节点亲和调度(nodeAffinity)。 节点固有标签 节点创建出来会存在一些固有的标签,并且是无法删除的,这些标签的含义请参见表1。 系统自动添加的节点固有标签不建议手动修改,如果手动修改值与系统值产生冲突,将以系统值为准。 表1 节点固有标签 键 说明 新:topology
右侧单击节点名称,跳转到弹性云服务器详情页。 在弹性云服务器详情页中,单击右上角的“关机”,关机完成后单击“更多 > 变更规格”。 在“云服务器变更规格”页面中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相应的规格,单击“提交”完成节点规格的变更,返回弹性云服务器列表页,将该云服务器执行“开机”操作。 登录
端口范围配置 Nodeport类型服务端口范围 service的NodePort模式下能够使用的主机端口号范围,默认是30000-32767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service-node-port-range 20106-32767 30000-32767
Prometheus Agent视图 Prometheus Agent是轻量化的容器监控模式,可以收集有关主机和应用程序的指标数据,并将数据上报并存储到AOM或三方监控平台。Prometheus Agent视图展示了Prometheus提供的一些内置指标,可用于监控和度量系统的性能和状态。
访问配置 修改类API请求最大并发数 最大变更类并发请求数(包括POST/PATCH/PUT/DELETE等请求)。 当并发请求数超过此值时,服务器请求会被拒绝。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max-mutating-requests-inflight 大于等于0
6-r0、v1.28.4-r0及以上版本的集群支持。 单向认证:仅进行服务器端认证。如需认证客户端身份,请选择双向认证。 双向认证:双向认证需要负载均衡实例与访问用户互相提供身份认证,从而允许通过认证的用户访问负载均衡实例,后端服务器无需额外配置双向认证。 CA证书:SSL解析方式选择“双向
Codes With Special Meanings。 常见的容器异常退出状态码 表1 常见的容器异常退出状态码 容器异常退出状态码 名称 含义 0 正常退出 表示容器正常退出。该状态码不一定表示存在异常,例如,当容器内没有进程时,也会出现退出状态码为0的场景。 1 一般程序错误
尽管Namespace和Cgroup从资源层面上实现了容器与宿主机的环境独立性,使得宿主机的资源对容器不可见,但这种隔离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隔离。由于容器共享宿主机的内核,一旦容器内部发生恶意行为或利用内核漏洞,就可能突破资源隔离,导致容器逃逸,进而威胁到宿主机及其他容器的安全。 为了提高运行时安全
单实例场景下,您可以选择一个可用区进行部署;多实例场景下,您可以选择多种分配场景: 可用区:通过把控制节点创建在不同的可用区中实现容灾。 主机:通过把控制节点创建在相同可用区下的不同主机中实现容灾。 自定义:用户自行决定每台控制节点所在的位置。 网络配置 集群网络涉及节点、容器和服务,强烈建议您详细了
DNS会根据请求来源使用的协议与上游DNS服务器进行通信。因此默认情况下,来自业务容器的集群外部域名解析请求会依次经过NodeLocal DNSCache、CoreDNS,最终以TCP协议请求VPC内DNS服务器。 VPC内DNS服务器对TCP协议支持有限,如果您使用了NodeLocal
中发现了一个安全问题,该问题允许聚合 API Server将客户端流量重定向到任意 URL,这可能导致客户端执行意外操作以及将客户端的 API 服务器凭据转发给第三方。 表1 漏洞信息 漏洞类型 CVE-ID 漏洞级别 披露/发现时间 SSRF CVE-2022-3172 中 2022-09-09
创建和维护。 传统虚拟机技术通过Hypervisor将宿主机的硬件资源(如内存、CPU、网络、磁盘等)进行了虚拟化分配,然后通过这些虚拟化的硬件资源组成了虚拟机,并在上面运行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每个虚拟机需要运行自己的系统进程。而容器内的应用进程直接运行于宿主机操作系统内核,没有
中存在一处权限提升漏洞(CVE-2021-4034,亦称PwnKit),攻击者通过在其默认配置中利用此漏洞实现用任何非特权用户获取易受攻击主机的完全root权限,目前漏洞POC/EXP已公开,风险较高。 Polkit(PolicyKit)是一个用于在类Unix操作系统中控制系统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