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因为我们希望创建一个处于 AZ:ovs 的 Instance,但指定的 Cinder backend 默认却处于 AZ:nova。e.g.
将6份分片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地方, 即使任意两个分片数据被损坏了,都可以还原出原始数据Data。 假设共有三个AZ,那么,每一个AZ中只需要存储2个分片的数据即可:这样就可以显著减少跨AZ数据传输,降低数据复制对带宽的占用(AZ的出口带宽减少了一半)。
背景对象存储服务是云上最重要的数据服务,它是数据存储的最后一站,大多数数据、存储类服务都使用它进行数据的备份、归档,数据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对于存储服务只在一个数据中心/AZ中部署的场景,如果出现断电、断网、水灾、火灾等故障、灾害,数据存在丢失、服务中断的风险。
标准存储包(多AZ存储)用于抵扣多AZ桶产生的标准存储数据容量费用,仅可在支持多AZ特性的区域购买。
二、结论:1、不同AZ资源配置情况可以不一样,如可用区3是V4云主机,可用区2是V5云主机2、不同AZ间的计算、存储资源是物理隔离的,不能混用;网络资源不是物理隔离的,可以混用疑问:不同可用区本来是计算存储网络物理隔离的,却要用内网拉通,意义何在?就为了网络高可用吗?
OBS中,单AZ和多AZ,这里面的AZ指的是什么?这两种有啥区别
DC是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简称。DC是物理数据中心,是物理位置上的概念。AZ是Availability Zone可用区的缩写。AZ是数据中心中有资源共同依赖的资源集合。比如某些主机共同使用了一套电源、一套交换机。
DLI(数据湖探索)作为serverless服务,她的基本计算资源叫队列,是使用DLI服务的基础,用户执行的SQL、SPARK\FLINK作业都需要使用计算资源。而队列的计价单位就是CU,转换公式为1CU=1Core 4GMem(即1核4G)。
特性介绍参考: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228836
欢迎体验数据湖探索(DLI)服务: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dli.html优势和局限性1. 从保障服务可用性的角度来说,DLI双活方案可以保障用户在大部分情况下的使用可靠性,并且是无需用户额外进行操作的2.
监控保障 演练前对服务监控能力摸底,监控专项圈定重点服务需具备SLI指标监控能力且指标在演练region有数据呈现,同时参演服务需具备3分钟内拨测任务及时发现问题(各服务结合自身监控能力,需协调人力补缺工具缺失),涉及逻辑/物理多租的全局服务卷入监控侧专家资源分析监控能力消减监控风险
该API属于Kafka服务,描述: This API is used to query the AZ ID for creating an instance.接口URL: "/v2/available-zones"
该API属于RabbitMQ服务,描述: This API is used to query the AZ ID for creating an instance.接口URL: "/v2/available-zones"
类型:String x-obs-az-redundancy 桶的数据冗余存储策略属性,决定数据是单AZ存储还是多AZ存储。 取值为3az,表示数据冗余存储在同一区域的多个可用区。
AZ 即 Available Zone(可用分区),它是一个物理资源(计算、存储、网络)的分区,AZ中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是全互通的,用户可以将在AZ内不受限制地绑定虚拟机与磁盘、网络的关系,而不能跨AZ进行这种绑定关系。
开拓创新远远不止步于此,DDM的后台架构也采用数据的分片存储的方案,将RDS主备实例分布在多个AZ,只读副本也分布在多个AZ。这样DDM+RDS的整体架构方案都支持跨AZ的高可用,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服务的可靠性。</p>
设备存储数据查询
数据存储多租设计 SaaS应用开发中,应用一般是无状态的,可通用的,但租户的数据是私有的,所以在多租开发中数据多租是核心内容,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数据也是租户的核心资产,数据存储对于SaaS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1、DGC-DLM集群调用ECF框架扩容AZ失败,根据后台日志查看发现是无法查到AZ信息 2、由于DGC没有页面添加AZ入口,直接扩容新AZ时无法把AZ名称插入ECF表rds_availablezone中,手动收入规避
在保障集群跨AZ部署方案的可靠性,存在如下几个挑战: 1. 上层应用难以感知云资源亚健康状态 云主机可用性依赖底层资源如网络、存储、计算等资源状态。而这些底层资源故障,尤其是亚健康状态,往往无法体现到云主机的状态上,进而无法传递给上层业务应用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