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性能测试服务报告,日志各类报错的含义是什么?
性能测试服务是否支持Windows Server 2016标准版64位? 性能测试服务和被测服务支持的系统如下: 对于性能测试服务,当前只支持Linux系统部署性能测试服务,暂不支持Windows系统部署性能测试服务。 对于被测服务,只要保证网络连通,便可进行压力测试。
调试测试用例 新增或修改用例后,可通过调试快速发现语法或配置错误,确保该模型在任务中可用。 登录性能测试服务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PerfTest测试工程”。 在待编辑PerfTest测试工程所在行,单击工程名称进入测试工程详情页面。
升级私有资源组 登录性能测试服务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测试资源”。 在资源组列表中,单击待升级资源组中的“升级”,根据系统提示执行升级操作。 删除私有资源组 登录性能测试服务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测试资源”。
JMeter测试工程原生性能压测 方案概述 操作流程 实施步骤
自动化测试:利用工具自动执行常见或可重复的测试,以加快渗透测试的速度,并提高效率。 分析测试结果:对渗透测试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系统性安全问题,并为进一步的自动化测试和开发者培训提供有用信息。
插件使用 依照约定编译好so文件和json文件后,将文件上传到PerfTest测试工程,在测试用例中添加自定义请求、自定义函数或自定义检查点。 添加插件 登录性能测试服务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PerfTest测试工程”。
操作步骤 登录性能测试服务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JMeter测试工程”。 在JMeter测试工程列表中,单击对应工程后的 >“编辑标签”。 在“资源标签”页签中,单击“添加标签”。输入标签键后会自动弹出新的“键值对”输入框,可以一次性添加多个标签。
测试资源配置建议 测试资源组的说明与使用约束 测试资源组包含共享资源组和私有资源组两种类型,共享资源组为系统默认提供,私有资源组需要自行创建。 共享资源组的执行节点已绑定弹性IP,当被测应用有网络访问限制时,建议使用私有资源组。
团队规模对测试建设的影响 当团队规模在5个人以下,团队处于探索阶段,这时质量活动可以仅仅局限于测试的自组织阶段,只是做一些基础类测试管理活动,把缺陷管理起来,做一些回归测试。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建立一个测试管理的流程和机制,并没有接触到自动化测试。
插件管理 概要 签名约定 Go插件编译约束 JSON描述内容声明 自定义样例 插件使用 父主题: PerfTest测试用例管理
性能测试服务的JMeter引擎和开源JMeter有什么异同? 性能测试服务的JMeter引擎,基于开源Apache JMeter实现,默认版本为5.4,可以兼容5.2、5.3版本(需用户自行上传)。
约束与限制 首次使用性能测试服务测试资源,需要用户对性能测试服务进行授权,允许性能测试服务操作CCE和VPC终端节点。 性能测试服务容器集成了开源Apache-JMeter、性能测试服务的控制代码以及性能测试服务的部分JMeter增强能力(如多阶段压力配置、日志输出等)。
父主题: SSB测试过程
创建CodeArts TestPlan性能自动化测试用例 背景信息 性能自动化集成了华为云性能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服务(CodeArts PerfTest)是一项为基于HTTP/HTTPS/TCP/UDP/WebSocket/RTMP/HLS等协议构建的云应用提供性能测试的服务。
更新测试事件详细信息 功能介绍 更新测试事件详细信息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8大特色压测模型简介 性能测试服务沉淀了30年高并发测试工程方案与实践,提供了浪涌(突发流量)、智能摸高(系统性能摸底)、震荡(模拟高低峰)、TPS模式(压力自定义)等8大模式,快速构建真实场景,助力产品压测场景覆盖率提升50%,满足客户全场景的压测诉求。
根据测试报告uri列表,批量删除测试报告 根据查询条件获取测试报告列表 测试计划首页看板统计 根据查询条件获取测试报告列表 质量报告按服务类型统计 质量报告看板统计 父主题: API
0.434 Q3.2 0.049 0.348 Q3.3 0.032 0.299 Q3.4 0.010 0.025 Q4.1 0.085 0.456 Q4.2 0.047 0.171 Q4.3 0.023 0.146 总时长(s) 0.913 2.73 父主题: SSB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服务提供千万级集群超大规模并发能力,涵盖超高并发瞬时发起、梯度加压、动态压力调整等能力,满足亿级日活应用的压测要求,支持自定义插件能力实现私有协议和函数的对接,满足各类协议与复杂场景的性能压测,企业可以灵活按需进行高并发测试,提前发现性能问题,保障产品上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