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终端节点(Endpoint) 终端节点(Endpoint)即调用API的请求地址,不同服务不同区域的终端节点不同,您可以从地区和终端节点中查询专属分布式存储服务的终端节点。 父主题: 使用前必读
当您通过API使用资源时,您必须指定其区域终端节点。有关华为云的区域和终端节点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地区和终端节点。
如何调用API 构造请求 认证鉴权 返回结果
或者物理磁盘)发生故障时,会自动启动数据修复。由于数据块的副本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数据修复时,将会在不同的节点上同时启动数据重建,每个节点上只需重建一小部分数据,多个节点并行工作,有效避免了单个节点重建大量数据所产生的性能瓶颈,将对上层业务的影响做到最小化。 数据重建流程如图2所示。
本节介绍REST API请求的组成,并以调用IAM服务的获取用户Token来说明如何调用API,该API获取用户的Token,Token可以用于调用其他API时鉴权。 您还可以通过这个视频教程了解如何构造请求调用API:https://bbs.huaweicloud.com/videos/102987。
专属分布式存储池管理 权限 对应API接口 授权项(Action) IAM项目 (Project) 企业项目 (Enterprise Project) 查询专属分布式存储池 GET /v1/{project_id}/pools/{dss_id} dss.action.querypool
"error_code": "AS.0001" } 其中,error_code表示错误码,error_msg表示错误描述信息。 父主题: 如何调用API
获取项目ID的接口为“GET https://{Endpoint}/v3/projects”,其中{Endpoint}为IAM的终端节点,可以从地区和终端节点获取。接口的认证鉴权请参见认证鉴权。 响应示例如下,其中projects下的“id”即为项目ID。 { "projects":
出现错误或失败的磁盘该如何处理 目前磁盘有以下异常状态,当处于这些状态时,请参考表1进行处理。 表1 磁盘异常状态处理建议 异常状态 建议 错误 您可以删除错误状态的磁盘后再重新创建。 删除失败 请联系客服解决。 扩容失败 客服会主动帮您解决此问题,在此之前建议不要对该磁盘做其他
磁盘在删除过程中出现错误。 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扩容失败 磁盘在扩容过程中出现错误。 删除 当磁盘状态为错误、删除失败、扩容失败,您可以参考出现错误或失败的磁盘该如何处理。
计费说明 计费项 专属分布式存储服务根据存储池类型、容量和购买量进行计费,具体请参见价格详情。 计费模式 仅支持包年计费模式,不支持按量付费。 变更配置 不支持修改存储池和磁盘类型。 仅支持扩容,不支持缩容。扩容请参见扩容存储池和扩容磁盘。 续费 如需续费,请在管理控制台续费管理
存储池管理 扩容存储池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X-Auth-Token: ABCDEFJ.... 您还可以通过这个视频教程了解如何使用Token认证:https://bbs.huaweicloud.com/videos/101333。 AK/SK认证 AK/SK签名认
挂载非共享磁盘 操作场景 单独新购买的磁盘为数据盘,可以在磁盘列表中看到磁盘属性为“数据盘”,磁盘状态为“可用”。此时需要将该数据盘挂载给云服务器使用。 系统盘必须随云服务器一同购买,并且会自动挂载,可以在磁盘列表中看到磁盘属性为“系统盘”,磁盘状态为“正在使用”。当系统盘从云服
权限和授权项 权限及授权项说明 专属分布式存储池管理 磁盘管理
磁盘管理 卸载磁盘 挂载已有数据的磁盘 删除磁盘 扩容磁盘 管理加密磁盘 管理共享磁盘 管理备份磁盘
修订记录 发布日期 修订记录 2019-07-10 第五次发布。 新增权限管理章节。 2018-12-30 第四次发布。 磁盘创建页面,支持自动备份功能。 2018-05-30 第三次发布。 新增扩容存储池。 2018-03-30 第二次发布。 增加管理备份磁盘章节。 2017-11-30
修订记录 发布日期 变更说明 2019-07-10 第三次发布。 更新API参考文档模板3.0。 新增“权限和授权项”。 2018-10-30 第二次发布。 API说明中新增“获取版本号列表”和“获取单个版本号详情”。 2018-03-30 第一次发布。
使用前必读 概述 调用说明 终端节点(Endpoint) 基本概念
专属分布式存储服务提供了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风格API,支持您通过HTTPS请求调用,调用方法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父主题: 使用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