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使用SSH工具以root用户登录边缘节点服务器后台系统,执行安装命令。 图6 提示 安装命令的选择需要与购买的ecs的架构保持一致。 图7 执行安装 图8 安装命令执行成功 单击“我知道了”,等待边缘节点的状态变为“在线”,表示该节点已安装并连接成功。 您可以单击“节点名称”,查
uxDB V2三种通道类型。 MQTT通道界面如下图所示,参数详情见“MQTT类型通道”,单击“确认”创建。 IoTDB通道界面如下图所示,参数详情见“IoTDB类型通道”,单击“确认”创建。 InfluxDB V2通道界面如下图所示,参数详情见“InfluxDB V2类型通道”,单击“确认”创建。
使用SSH工具以root用户登录边缘节点服务器后台系统,执行安装命令。 图6 提示 安装命令的选择需要与购买的ecs的架构保持一致。 图7 执行安装 图8 安装命令执行成功 单击“我知道了”,等待边缘节点的状态变为“在线”,表示该节点已安装并连接成功。 您可以单击“节点名称”,查
上报条件有两种: 条件1:当前上报值与前一次上报值的差值超过偏差的区间 条件2:当前上报与上一次上报的时间差,超过静默时间窗 偏差(Deviation): 震荡的偏差区间值,在该区间的值将视作正常的波动,数据将不进行上报,取值范围[0~100],类型浮点型。如偏差值为10时,表示在±10%([-10%
下载Demo 首先参考创建工程的步骤创建新的工程。 复制Demo,解压并覆盖新建项目中的 main.c 文件。 最终的文件树应如下图所示。 MyCApp │ ├─main.c // 主程序 │ ├─lib // sdk库文件 │ │ ├─libmodule.so │ │ └─***
****3D 浏览器下载: 图6 浏览器下载安装包 在windows上通过hdc_std工具,将下载的安装包上传到鸿蒙设备的/data/zh下并查看,上传的目录建议在/data/目录或者子目录下。 图7 上传文件到鸿蒙设备 图8 登录鸿蒙设备控制台 图9 确定文件成功上传 注意执行命令:mount
分会被丢弃;高级别:当应用上报属性和点位的频率超过流控值时,通过控制模块的发送速度,降低上报频率,报文不会被丢弃。(注意:高可靠性级别的配置需要定制应用的配合,同时会造成性能的损失)。 设备数据格式配置 设备的数据格式:即单网关节点中设备的标准数据格式,包含IoTDA1.0物模型
使用SSH工具以root用户登录边缘节点服务器后台系统,执行安装命令。 图6 提示 安装命令的选择需要与购买的ecs的架构保持一致。 图7 执行安装 图8 安装命令执行成功 单击“我知道了”,等待边缘节点的状态变为“在线”,表示该节点已安装并连接成功。 您可以单击“节点名称”,查
使用SSH工具以root用户登录边缘节点服务器后台系统,执行安装命令。 图6 提示 安装命令的选择需要与购买的ecs的架构保持一致。 图7 执行安装 图8 安装命令执行成功 单击“我知道了”,等待边缘节点的状态变为“在线”,表示该节点已安装并连接成功。 您可以单击“节点名称”,查
产品模型是用来描述设备能力的文件,通过JSON的格式定义了设备的基本属性、上报数据和下发命令的消息格式。定义产品模型,即在物联网平台构建一款设备的抽象模型,使平台理解该款设备支持的属性信息。 填写服务ID、服务类型,单击“确认”。 服务ID/服务类型:自定义,如sensor 展开服务
集成边缘SDK的版本号。 版本 选择镜像版本,如“1.0.0”,不勾选“支持多部署”。 支架架构 根据容器应用镜像支持的架构自行选择,本实验采用的镜像只支持x86架构,故选择“x86_64” 。 单击“确认添加”后,则创建自定义应用成功。 单击“返回应用管理列表”可查看到创建的应用,单击右侧的“版本列表
发布 ModuleSDK-Demo”。 单击配置按钮,将弹出"配置文件设置"窗口,可根据您实际使用的开发环境进行配置。 配置完成后单击"发布"按钮,即可在您设定的目标位置看到类似下图的发布文件 父主题: 开发指导
在左侧导航栏选择“边缘节点 > 节点管理”,选择之前创建的边缘节点“test_IoT10”,单击节点进入详情页。 选择“边缘设备”页签,单击设备ID“test_IoT10”,跳转至“设备接入服务控制台”查看采集的数据。 图1 设备列表 数采设备状态平台不感知,即统一显示为“未激活
“+”号,选择下载好的ModuleSDK,添加到工程模块。 该Demo包含三个模块: erp-integration:此模块主要演示It集成服务。 modbus-driver:此模块主要演示协议转换。 monitor-app:此模块主要演示数据处理。 以其中的数据处理样例即mon
下写不可写寄存器 现象描述: 下写失败,如图报错couldn’t write for register type______。 问题排查: 排查报错对应点位配置,查看是否存在写不可以寄存器的行为。 正确格式: Modbus协议中的寄存器分为四种,Coil_Status与Holdi
fx软件界面如下: Connect左边的蓝色齿轮为设置。 Publish是消息发送,Subscribe为消息接收,Log可查看日志。 单击设置-General,输入以下信息 Broker Address:输入节点的公网地址。 Broker Port:MQTT(S)协议使用的端口,默认为7883。
关联产品时,仅支持选择onvif协议的产品模型。 按照如下图示依次输入监控设备的接入信息。 表1 参数说明: 参数名称 说明 示例 ip 视频设备的接入IP 127.0.0.1 port 视频设备的接入端口port 5506 user_name Onvif协议接入时的用户名 admin password
选择上传到SWR服务的镜像,如未发现镜像,请检查镜像是否为公开,设置镜像为公开方式:容器镜像服务SWR->我的镜像->单击镜像ID进入详情->右上方编辑。 软件和运行配置。运行配置 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输入端点输出端点与demo中代码定义的端点对应,如monitor-app中
未关联业务模板的应用配置 如果该应用没有关联业务模板,则呈现如下图所示的配置页面: 图4 未关联业务模板的应用配置 如果未关联业务模板,应用的配置数据为增量修改,本次修改会和之前的配置数据按key进行比对,不一致进行修改,本次新增key为新增数据。 如果需要删除之前的配置项,需要将对应的配置项置为null。
软件部署配置,部署方式选择“容器化部署”。 选择上传到SWR服务的镜像,如未发现镜像,请检查镜像是否为公开,设置镜像为公开方式:容器镜像服务SWR->我的镜像->单击镜像ID进入详情->右上方编辑。 运行配置 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输入端点输出端点与demo中代码定义的端点对应,如monitor-app中输入与输出端点设置为input和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