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PERF06-03 自动告警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通过在云监控平台配置对应的告警策略,可以及时了解资源风险,以便做出对应调整和策略。 相关云服务和工具: 优化顾问 OA 云监控服务 CES 父主题: 性能看护
关键策略 通过建立的分层性能模型,判断系统是否会出现性能劣化的情况。当出现劣化事件时,需要通过自动化手段快速定位定界发现根因。可以通过应用模型建设三维的拓扑,把架构-空间-时间数据关联起来。这里面的关键是架构模型的建立及分层指标的聚合可视化能力,需要依赖持续的资源治理和数据治理。
RES10-02 应用系统多位置部署 通过将应用系统部署在多个位置,可以避免由于一个位置的基础设施故障而导致系统不可用。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将应用系统的数据和资源部署在多个AZ,可避免单个AZ故障影响业务。 对于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系统,可部署在多个Region,避免单个Region故障影响业务。
on主备容灾能力的实施步骤建议如下: 选择另一个Region作为灾备Region,部署一套相同的应用系统,包括工作负载、数据库实例等。 针对应用系统内的关键数据,利用云服务或应用系统自身实现跨Region的数据复制。 若云服务实例支持跨Region容灾,则配置生产站点与灾备Reg
RES13-02 应用系统负载均衡,避免流量不均匀 针对无状态集群业务,通过负载均衡来保证业务均匀分发,可避免部分组件空闲,而部分组件过载而影响业务;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性能,改善系统可靠性。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负载均衡分发业务粒度需避免过大,而导致部分组件过载。
ECS弹性云服务器 弹性云服务器(Elastic Cloud Server,ECS)是由CPU、内存、操作系统、云硬盘组成的基础的计算组件。弹性云服务器创建成功后,就可以像使用自己的本地PC或物理服务器一样,在云上使用弹性云服务器。 可靠性功能 常见故障模式 父主题: 云服务可靠性介绍
I类:这种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或主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II类:这种故障会导致系统主要功能受到影响、任务延误的系统轻度损坏或存在较大的故障隐患; III类:系统次要功能丧失或下降,须立即修理,但不影响系统主要功能实现的故障; IV类:部分次要功能下降,只须一般维护的,不对功能实现造成影响(一般告警或指示灯故障等)。
弹性云服务器所在的硬件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将弹性云服务器迁移至正常的物理机,保障业务受到的影响最小,该过程会导致云服务器重启。详见“物理机故障时,弹性云服务器是否会自动恢复”。 当检测到弹性云服务所在的硬件出现亚健康时,系统会自动化将弹性云服务器热迁移到其他物理服务器上继续运行
无法采集云服务指标信息:客户自建运维体系无法采集到云服务等场景的指标信息,不能满足大屏展示需要 告警通知能力不足:自建运维平台告警通知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多场景通知的需要,且没有告警降噪能力 解决方案: 业务价值: 降低了运维成本与难度:降低了运维多套系统的难度,减少了客户运维起步的资源投入,降低了运维成本 运营分
关键策略 不同的业务系统重要性不一样,针对应用系统内的各种业务,需要明确其重要性及对应的RPO/RTO指标要求。比如对于核心业务,通常需要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允许业务中断的时间会比较少,从而需要保障故障场景下的业务快速恢复,可采用双活/多活容灾;对于重要业务,允许一定的业务中断时间,
面将介绍运维知识库系统的五个主要功能和优势。 丰富的知识资源:运维知识库系统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运维知识和经验,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层次的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检索,查找到相关的知识和解决方案。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还可以提供高级的技术支持,帮助用户解决复杂的问题。 快速定位问
缓存性能优化 以下章节我们结合一些具体建议和案例来说明如何针对缓存的使用进行性能优化。 Redis使用规范 如下的规范可以帮助我们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遇到redis不稳定或异常的概率, 保证系统的长稳运行。 业务使用规范 原则 原则说明 级别 备注 就近部署业务,避免时延过大
SEC05-03 减少资源的攻击面 通过加固操作系统、减少未使用的组件和外部服务,以及使用工具加强云安全,减少资源的攻击面。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强化操作系统和减少组件:通过减少未使用的组件、库和外部服务,可以缩小系统在意外访问下的危险。这包括操作系统程序包、应用程序以及代码中的外部软件模块。
过载检测与流量控制 当应用系统发生过载时,可能会导致系统疲于处理请求而无法有效提供服务,因此需要进行过载检测并进行流量控制。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过载控制(也称流控)指系统处于过载时,通过限流、降级、熔断、弹性伸缩等手段,使系统保证部分或者全部额定容量业务成功处理的控制过程;典型过载控制方法定义如下:
确定验收性能指标 对被测系统从用户角色、开发角色、维护管理员等角色出发分析,结合生产环境系统当前情况,识别并定义业务指标、数据指标、资源指标三种维度指标需要达到的目标基线,指导系统能达到以最小的资源占用管理最大的数据并给用户提供最优的体验目标,输出系统各个场景所要达到的SLA。 2.创建测试方案
种工具和技术来实现对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的监控告警、日志、故障排除等功能的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性能可观测体系在此基础上突出了性能指标,通过收集和分析性能数据,可以识别系统瓶颈、优化资源分配等,找到性能优化方向。 性能监控对象: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网络设备、云服务。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为:确保信息资产(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受到保护,以确保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中断或不可用的威胁,同时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持续地提供服务。 系统安全的基本要素包括机密
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最初是系统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系统的状态能否被外部观察到和重现。随着云原生、微服务架构的发展,IT系统对可观测性的需求日益增强。业界对可观测性的定义:通常是指基于对复杂系统外部输出的了解,能够了解其内部状态或状况的程度。系统越可观测,定位问题根本原因的过程就越快速越准确,而无需进行额外的测试或编码。
接中断,需要应用系统具备链接中断重试的功能。 由于外部流量突发导致业务过载,需要应用系统具备流量控制的能力。 部分强依赖于硬件的负载,如依赖本地硬盘、GPU等,由于硬件故障导致服务中断,需要应用系统自身构建高可用的能力。 不同的应用系统,可用性要求可能不同,采用的韧性恢复方案会有差异。
对资源进行监控时,需要先定义资源的关键指标以及对应的阈值,以便快速有效的发现业务表现和系统状态,以便在异常状态下尽早干预恢复,或定位改进系统缺陷。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关键指标需要与系统内工作负载的关键性能指标相关,并能确定为系统性能下降的早期警告信号,如系统处理的API数量及成功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