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对于已创建的域名,是否支持修改? 域名创建后不支持修改,但是可以修改域名的“邮箱”和“描述”。 父主题: 公网域名解析
公网域名解析配置示例 配置网站服务器的公网域名解析 配置邮箱服务器的公网域名解析 父主题: 公网域名管理
图1 设置域名DNS 在“设置域名DNS”页面,设置“DNS类型”为“其他DNS”。 设置“记录值”为华为云DNS提供的DNS服务器地址。
是否支持动态域名解析? 云解析服务不支持动态域名解析,仅支持将域名解析至固定的IPv4地址或者IPv6地址。 父主题: 产品咨询类
云解析服务不支持动态域名解析,仅支持将域名解析至固定的IPv4地址或者IPv6地址。 父主题: 公网域名解析
为每个域名配置解析记录的详细步骤,请参见配置网站解析。 表1 记录集配置示例 域名 记录集类型 记录集值 example1.com A 192.168.1.1 example2.com 父主题: 公网域名解析
删除VPC后,内网域名关联的VPC会同步被删除吗? 不会同步删除。 如果删除了VPC,需要在云解析服务中手动删除域名关联的VPC。 父主题: 内网域名解析
对于.com后缀的域名,支持创建如下级别域名: 主域名,例如example.com 子域名,例如www.example.com 对于.com.cn后缀的域名,支持创建如下级别域名: 主域名,例如example.com.cn 子域名,例如www.example.com.cn 父主题:
由键和值组成,用于搜索域名或为域名资源分组。当系统中配置多个域名时,可以选择配置此参数。 键和值的命名规则请参见表5。 - 描述 可选参数。域名的描述信息。长度不超过255个字符。 This is a zone example.
修改或删除域名解析记录后,理论上生效的最长时间是解析记录修改或删除前设置的TTL值。 如果运营商强制设置了更长的域名解析记录的缓存时间,将会导致修改或删除解析记录生效的延迟,最长预计48小时,修改期间,需要保证修改前后的IP地址都能够正常提供服务。 父主题: 域名解析不生效
详细信息,请参见当记录值有多个IP地址时,域名是如何解析的?。 在配置“权重”参数的情况下,可以配置3条A类型记录集,记录集值分别设置为3个IP地址。 在这种配置中,通过“权重”参数,可以设置这3条解析记录在解析响应消息中所占比重,实现将用户的访问按比例路由到各个服务器上。
步骤四:为子域名添加A记录集 为子域名添加A类型记录集,实现通过子主域名访问网站。 步骤五:验证解析是否生效 网站域名解析配置完成后,验证解析是否生效。 准备工作 在配置网站域名解析之前,请先注册华为账号并开通华为云、完成实名认证、为账户充值。
如果是删除解析记录后重新添加,解析记录理论上生效的最长时间是之前添加解析记录的TTL值。 不排除运营商强制设置了更长的域名解析记录的缓存时间,这样的话将会导致修改或删除解析记录生效的延迟,最长预计48小时,修改期间,需要保证修改前后的IP地址都能够正常提供服务。
准备工作 在配置反向解析之前,请先注册华为账号并开通华为云、完成实名认证、为账户充值、在华为云或第三方域名注册商处注册域名、完成云服务的部署并为其绑定弹性公网IP。 注册账号。 详细请参见注册华为账号并开通华为云。 实名认证。 详细请参见实名认证。
三级域名:即主域名的子域名,abc.example.com,abc.example.net,abc.example.org等。
内网域名管理 内网域名管理简介 创建内网域名 管理内网域名 共享内网域名 为内网域名关联VPC 为内网域名解关联VPC 搜索内网域名 设置子域名递归解析
公网域名在备案期间,注册局要审查网站的合法性,即注册局要求在备案期间网站是不能进行访问的。如果您已经在云解析控制台添加了网站的域名解析,此时您需要通过“暂停解析”功能停止网站当前的解析,在备案结束后,重新启用解析。
公网域名管理 公网域名管理简介 创建公网域名 管理公网域名 找回公网域名 诊断公网域名解析是否生效 修改公网域名的DNS服务器地址 搜索公网域名 公网域名解析配置示例 批量添加公网域名 域名网站检测 DNSSEC
公网域名支持导出的信息包括:域名、记录类型、线路类型、TTL值(秒)、权重值、记录值、状态、描述、记录集ID、创建时间、最近修改时间。 内网域名支持导出的信息包括:域名、记录类型、TTL值(秒)、记录值、状态、描述、记录集ID、创建时间、最近修改时间。
表1 内网解析记录 域名 记录集类型 记录集值 ecs1.example.com A 192.168.1.3 ecs3.example.com A 192.168.2.3 解析过程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