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该url的异常数。 0-10ms 响应时间在0-10ms范围请求数。 10-100ms 响应时间在10-100ms范围请求数。 100-500ms 响应时间在100-500ms范围请求数。 500-1000ms 响应时间在500-1000ms范围请求数。 1-10s 响应时间在1-10s范围请求数。
系统将优先使用您购买的特惠包中的Agent,配额使用完或者到期时间之后再按照您选择版本的Agent费用,进行按使用量扣费。 特惠包购买之后,不支持退订啦。特惠包到期以后,不会影响您在APM的使用和数据安全。 云服务订单请于 3天 内完成付款,超过时间订单将自动取消。
加载次数 页面加载次数。 平均加载时间 页面平均加载时间。用户打开一个网站时,从开始加载直到浏览器首页面内容渲染完成的耗时。 首屏时间(FCP) 页面渲染出第一个内容(文本、图片、canvas等)的时间。 白屏时间(FP) 页面渲染出第一个像素点的时间,一般发生在HTML解析完成或者解析一部分时触发。
Debugging诊断 单击“Debugging诊断”,切换至Debugging诊断页签。 默认展示“线程分析”页面。 在选择实例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一个实例。 在线程分析页面的右上角,单击“查询阻塞源线程”按钮,展示阻塞源线程的具体信息。 单击“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查询操作。 在搜索栏中,输入搜索条件
在“事件列表”页面中查看事件。 设置时间范围,查看已设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事件。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设置时间范围: 方式一:使用APM预定义好的时间标签,例如,近1小时、近6小时、近一天等,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时间粒度。 方式二:通过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自定义时间范围,您最长可设置为30天。
发次数”、“设备数量”、“最后上报时间”。 表1 自定义上报首页参数说明 参数名称 说明 事件名称 事件的名称。 事件触发次数 事件触发的次数。 设备数量 用户的数量。 最后上报时间 事件最后一次上报的时间。 在自定义上报页面的右上角,单击时间维度选择按钮,默认“近20分钟”。
用户数量”、“最后上报时间”。 表1 自定义上报首页参数说明 参数名称 说明 事件名称 事件的名称。 事件地址 事件的地址。 事件触发次数 事件触发的次数。 用户数量 用户的数量。 最后上报时间 事件最后一次上报的时间。 在自定义上报页面的右上角,单击时间维度选择按钮,默认“近20分钟”。
调用耗时趋势图 调用耗时趋势图展示调用耗时的柱形图。鼠标停留在某个时间节点处,可以展示该时间节点的平均响应时间。 图3 调用耗时趋势图 表3 调用耗时相关参数说明 参数名称 说明 平均响应时间 调用耗时的平均响应时间。 启动性能列表 启动性能列表展示设备中App启动性能的相关信息,
查询参数,类型为对象带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示例:{"start_timestamp":"-20m","end_timestamp":"now"}。 响应参数 状态码: 200 表4 响应Body参数 参数 参数类型 描述 uv Integer 返回uv个数。 请求示例 填入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填入
每个方法在CPU上的运行时间。 Allocated Memory 已分配的堆内存(包括已被回收和未被回收的部分),使用场景包括频繁GC等。 Latency trace相关线程的方法执行的总耗时。包括方法在CPU上的运行时间、等待I/O的时间以及方法运行时发生的任何其他时间。 Live Object
日志类型 日志类型。 日志版本 日志类型对应的版本。 单击“总次数”列的蓝色数值,可以查看所选时间段内该线程异常总数的趋势图。 单击“消息”列的蓝色文字,可以查看消息的详细内容,包括:时间和消息内容。 单击“异常堆栈”列的“查看详情”可以查看异常的详细信息。 单击“异常堆栈”列的“
在“告警列表”页面中查看告警。 设置时间范围,查看已设时间范围内产生的告警。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设置时间范围: 方式一:使用APM预定义好的时间标签,例如,近1小时、近6小时、近一天等,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时间粒度。 方式二:通过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自定义时间范围,您最长可设置为30天。
安装ICAgent(Linux) 前提条件 ICAgent是采集代理,在进行ICAgent安装前,需要先确保本地浏览器时间与服务器时区、时间都一致。若有多个服务器,则要保证本地浏览器、多个服务器的时区、时间都一致。否则,可能会导致安装后不能在界面上准确查看应用的拓扑、调用链等数据。 安装方式说明 IC
平均加载时间 页面平均加载时间。 JS错误数 JS错误的数量。 慢接口占比 慢接口指加载耗时大于1000ms的调用,慢接口占比=慢接口数量/总接口数量。 接口成功率 接口成功率=接口成功数/总接口。 排队时间 API调用排队时间、连接时间、TTFB时间以及下载时间。 连接时间 API调用连接时间。
用时,APM采集探针会按照您配置的方法追踪规则对方法的调用数据进行采集,并将调用数据展现在调用链页面中。方法追踪主要用来帮助应用的开发人员在线定位方法级性能问题。 APM对三方开源组件发布的API进行埋点,但没有对您应用的特定方法进行埋点。当您需要监控应用中比较重要的方法,或AP
调用次数。 rt Double 平均响应时间。 error_count Long 错误数。 type String 类型。 direction String 指向。 请求示例 查询事务名称为3,开始时间戳为1667456607000,结束时间戳为1667457807000的URL跟踪视图详情。
展示应用的基本信息,详见表1。 表1 应用信息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应用显示名称 应用显示的名称。 创建人 创建应用的账号名。 描述 应用的描述信息。 创建时间 创建应用的时间。 默认应用 租户默认的应用,默认为:default。 企业项目 企业项目名称。 采样率 调用链数据的采样率,取值范围:0~100。
x标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将对应用响应时间的表现,转为用户对于应用性能的可量化范围为0-1的满意度评价。 Apdex的原理 Apdex定义了应用响应时间的最优门槛为T(即Apdex阈值,T由性能评估人员根据预期性能要求确定),然后根据应用响应时间结合T定义了三种不同的性能表现: S
ex标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将对应用响应时间的表现,转为用户对于应用性能的可量化范围为0-1的满意度评价。 Apdex的原理 Apdex定义了应用响应时间的门槛为T(即Apdex阈值,T由性能评估人员根据预期性能要求确定),然后根据应用响应时间结合T定义了三种不同的性能表现: Sa
鼠标放置在网络错误率的某个时间节点上,展示某个时间点API失败率。 图3 网络错误率 表3 总览-网络错误率相关参数说明 参数名称 说明 API失败率 API失败率=API失败数量/API总数量× 100%。 启动响应时间 鼠标放置在启动响应时间的某个时间节点上,展示某个时间点的平均响应时间。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