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自动创建ELB实例场景无需配置 负载均衡器IP 服务对接的负载均衡器实例EIP地址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k8s annotation: kubernetes.io/elb.ip 无 无 允许 CCE Standard/CCE Turbo 指定使用已有的ELB实例IP,若已填写kubernetes
/bin/sh 查看容器中设置的启动后命令是否执行。 sysctl -a |grep net.ipv4.tcp_tw_reuse 命令行终端显示如下信息,表明修改系统参数成功。 net.ipv4.tcp_tw_reuse=1 父主题: 容器
P/HTTPS的请求路径。 例如:提供HTTP服务的容器,HTTP检查路径为:/health-check;端口为:80;主机地址可不填,默认为容器实例IP,此处以172.16.0.186为例。那么集群会周期性地对容器发起如下请求:GET http://172.16.0.186:8
使用共享型ELB对接Pod需要通过节点NodePort转发 容器IP地址管理 需设置单独的容器网段 按节点划分容器地址段,动态分配(地址段分配后可动态增加) 需设置单独的容器网段 按节点划分容器地址段,静态分配(节点创建完成后,地址段分配即固定,不可更改) 容器网段从VPC子网划分,无需设置单独的容器网段
果等健康指标,发现CoreDNS服务端甚至上游DNS服务器的异常。 CoreDNS自身metrics数据接口,默认zone侦听{$POD_IP}:9153,请保持此默认值,否则普罗无法采集coredns metrics数据。 若您是自建Prometheus监控Kubernetes
HTTP请求 发起一个HTTP调用请求。配置参数如下: 路径:请求的URL路径,可选项。 端口:请求的端口,必选项。 主机地址:请求的IP地址,可选项,默认为实例IP。 停止前处理 登录CCE控制台,在创建工作负载时,配置容器信息,选择“生命周期”。 在“停止前处理”页签,设置停止前处理的命令。
参数 参数说明 虚拟私有云/节点子网 节点子网默认使用创建集群时的子网配置,也可以选择其他子网。 节点IP 支持指定节点IP地址。默认随机分配。 弹性公网IP 未绑定弹性公网IP的云服务器无法直接访问外网,无法直接对外进行互相通信。 默认为“暂不使用”。支持“使用已有”和“自动创建”。
集群私有网段中。 在Pod中发起访问请求时,如果Pod访问的目的地址在集群私有网段范围内,则节点不会将Pod IP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可以借由上层VPC直接将报文送达至目的地址,即直接使用Pod IP与集群私有网络地址进行通信。 v1.23.14-r0、v1.25.9-r0、v1.27
216.34 ipv6enable Boolean 参数解释: 集群是否使用IPv6模式,1.15版本及以上支持。 约束限制: 开启IPv6后不支持iptables转发模式;VPC网络模式不支持IPv4/IPv6双栈网络。 取值范围: true: 开启IPv4/IPv6双栈模式 false:
de节点安全组中的实例互相访问不做限制。 不可修改 不涉及 TCP:22 所有IP地址(0.0.0.0/0) 允许SSH远程连接Linux弹性云服务器。 建议修改 不涉及 出方向规则 全部 所有IP地址(0.0.0.0/0) 默认全部放通,通常情况下不建议修改。 可修改 如需加固
对外端口:443 证书来源:ELB服务器证书 服务器证书:cert-test 后端协议: “GRPC” 转发策略配置 域名:实际访问的域名地址,不配置时可通过IP地址访问Ingress。请确保所填写的域名已注册并备案,一旦配置了域名规则后,必须使用域名访问。 路径匹配规则:支持前缀匹配、精确匹配、正则匹配,请按需选择。
自动创建ELB实例场景无需配置 负载均衡器IP 路由对接的负载均衡器实例EIP地址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k8s annotation: kubernetes.io/elb.ip 无 无 允许 CCE Standard/CCE Turbo 指定使用已有的ELB实例IP,若已填写kubernetes
Linux内核整数溢出漏洞(CVE-2022-0185) 漏洞详情 国外安全研究人员William Liu和Jamie Hill-Daniel发现Linux内核中包含一个整数溢出漏洞,可导致写操作越界。本地攻击者可以使用这一点导致拒绝服务(系统崩溃)或执行任意代码,在容器场景下拥
安全运行时与普通运行时 相比于普通运行时,安全运行时可以让您的每个容器(准确地说是Pod)都运行在一个单独的微型虚拟机中,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内核,以及虚拟化层的安全隔离。通过使用安全运行时,不同容器之间的内核、计算资源、网络都是隔离开的,保护了Pod的资源和数据不被其他Pod抢占和窃取。
登录SWR控制台查看获取迁移后的镜像地址。 镜像地址格式如下: 'swr.{区域}.myhuaweicloud.com/{所属组织名称}/{镜像名称}:{版本名称}' 使用如下命令对工作负载进行修改,并将YAML文件中的image字段替换成迁移后的镜像地址。 kubectl edit deploy
仅支持在同一VPC、同一项目下的不同集群间进行迁移。 CCE Turbo集群和CCE Standard集群间不支持互迁。 DEC集群和非DEC集群间不支持互迁。 开启IPv6开关和未开启IPv6开关的集群间不支持互迁。 只支持迁移到目标集群的默认节点池内。 CCE Turbo集群下弹性云服务器-物理机类型节点不支持迁移。
通过公网使用SSH方式登录时要求该节点(弹性云服务器 ECS)已绑定弹性公网IP。 只有运行中的弹性云服务器才允许用户登录。 Linux操作系统用户名为root。 登录方式 登录节点(弹性云服务器 ECS)的方式有如下两种: 管理控制台远程登录(VNC方式) 未绑定弹性公网IP的弹性云服务器可通过管理控制台提供的远程登录方式直接登录。
get svc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kubernetes ClusterIP 10.247.0.1 <none> 443/TCP
图4 创建工作负载成功 获取Nginx的外部访问地址。 单击Nginx工作负载名称,进入工作负载详情页。在“访问方式”页签下可以看到nginx的IP地址,其中公网地址就是外部访问地址。 图5 获取外部访问地址 在浏览器中输入“外部访问地址:服务端口”,即可成功访问应用,如下图所示。其
用哪个user去访问哪个集群。 从上面的kubeconfig文件可以看出,此处将集群的内网地址和公网访问地址分别定义成一个集群,且定义了两个上下文,从而能够通过切换上下文选择使用不同的地址访问集群。 方案一:在命令中指定不同的kubeconfig配置文件 登录安装kubectl的虚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