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云容器引擎(CCE)和应用管理与运维平台(ServiceStage)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使用者而言,云容器引擎关注的重点是Pod的部署,应用管理与运维平台关注的是服务的使用。 对于技术实现来看,应用管理与运维平台是对云容器引擎的再一次封装。 基础概念 云容器引擎(CCE) 云容器引擎
创建存储库 这里的备份存储库是指 E-Backup 用于获取和检测后端对象存储服务相关信息的 K8s 资源对象。
负载均衡后端所在子网。 负载均衡器的下联面子网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elb_virsubnet_ids 集群VPC下所有子网 集群所在子网 允许 CCE Standard/CCE Turbo 负载均衡后端所在子网,不填默认集群子网。
支持ELB类型service配置后端服务器权重。 CCE集群支持跨集群部署服务。 CCE Turbo集群使用虚拟机节点场景下支持在离线混部功能。 增强安全容器在反复创删场景下的可靠性。 修复部分安全问题。
CCE启动实例失败时的重试机制是怎样的? CCE是基于原生Kubernetes的云容器引擎服务,完全兼容Kubernetes社区原生版本,与社区最新版本保持紧密同步,完全兼容Kubernetes API和Kubectl。 在Kubernetes中,Pod的spec中包含一个restartPolicy
表1 v1.9及之前版本集群说明 Kubernetes版本(CCE增强版) 版本说明 v1.9.10-r2 主要特性: ELB负载均衡支持源IP跟后端服务会话保持 v1.9.10-r1 主要特性: 支持对接SFS存储 支持Service自动创建二代ELB 支持公网二代ELB透传源IP
表1 v1.9及之前版本集群说明 Kubernetes版本(CCE增强版) 版本说明 v1.9.10-r2 主要特性: ELB负载均衡支持源IP跟后端服务会话保持 v1.9.10-r1 主要特性: 支持对接SFS存储 支持Service自动创建二代ELB 支持公网二代ELB透传源IP
相关服务 云容器引擎(CCE)与云容器实例(CCI)的区别是什么? 云容器引擎(CCE)和应用管理与运维平台(ServiceStage)的区别是什么?
升级集群 升级集群的流程和方法 升级前须知 升级后验证 集群跨版本业务迁移 升级前检查异常问题排查 父主题: 集群
加速数据链路 Pod或Node访问Service的ClusterIP以及ExternalIP时,会使用eBPF将Service地址直接解析为Service后端某个Pod的地址。
工作负载概述 工作负载是在Kubernetes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无论您的工作负载是单个组件还是协同工作的多个组件,您都可以在Kubernetes上的一组Pod中运行它。在Kubernetes中,工作负载是对一组Pod的抽象模型,用于描述业务的运行载体,包括Deployment、StatefulSet
将selector修改为nginx-deployment.yaml示例应用文件中matchLabels的值(本示例为app: nginx),从而将该服务关联至后端应用。 下面示例中参数详细描述清参见负载均衡(LoadBalancer)。
负载均衡器所在的子网IPv4网络ID 负载均衡器所在的子网,默认为集群所在子网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vip_subnet_cidr_id 集群VPC下所有子网 默认集群所在子网的IPv4网络ID 允许 CCE Standard/CCE Turbo 可以指定负载均衡器后端所在子网
负载均衡后端所在子网。 负载均衡器的下联面子网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elb_virsubnet_ids 集群VPC下所有子网 集群所在子网 允许 CCE Standard/CCE Turbo 负载均衡后端所在子网,不填默认集群子网。
路径:后端应用对外提供访问的路径,此处添加的访问路径要求后端应用内存在相同的路径,否则转发无法生效。 目标服务名称:请选择已有Service或新建Service。页面列表中的查询结果已自动过滤不符合要求的Service。 目标服务访问端口:可选择目标Service的访问端口。
负载均衡器所在的子网IPv4网络ID 负载均衡器所在的子网,默认为集群所在子网 参数名 取值范围 默认值 是否允许修改 作用范围 vip_subnet_cidr_id 集群VPC下所有子网 默认集群所在子网的IPv4网络ID 允许 CCE Standard/CCE Turbo 可以指定负载均衡器后端所在子网
存储基础知识 Volume(卷) 容器中的文件在磁盘上是临时存放的,这给容器中运行的较重要的应用程序带来如下两个问题: 当容器重建时,容器中的文件将会丢失。 当在一个Pod中同时运行多个容器时,容器间需要共享文件。 Kubernetes抽象出了Volume(卷)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图1 应用架构 如图1,该应用是标准的tomcat应用,后端对接了MongoDB和MySQL。这种类型应用可以先不做架构的拆分,将整体应用构建为一个镜像,将tomcat应用和mongoDB共同部署在一个镜像中。这样,当其他企业需要部署或升级应用时,可直接通过镜像来部署或升级。
容器隧道网络:容器隧道网络在节点网络基础上通过隧道封装构建的独立于节点网络平面的容器网络平面,CCE集群容器隧道网络使用的封装协议为VXLAN,后端虚拟交换机采用的是openvswitch,VXLAN是将以太网报文封装成UDP报文进行隧道传输。
配额累计使用量包含CCE系统默认创建的资源,如default命名空间下系统默认创建的kubernetes服务(该服务可通过后端kubectl工具查看)等,故建议命名空间下的资源配额略大于实际期望值以去除系统默认创建资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