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组网场景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iPerf3工具测试VPN网关带宽,组网场景如图 组网场景所示。 图1 组网场景 安装iPerf3 此处以在本次测试使用的云下设备上安装iPerf3为例。 在Linux上安装iPerf3 打开命令行窗口。 执行以下命令安装iPerf3。
查询P2C VPN网关可用区 功能介绍 查询P2C VPN网关可用区。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对接云时,如何配置DPD信息? 云默认开启DPD配置,且不可关闭该配置。 DPD配置信息如下: DPD-type:按需 DPD idle-time:30s DPD retransmit-interval:15s DPD retry-limit:3次 DPD msg:seq-hash-notify
对接云时,如何配置DPD信息? 云默认开启DPD配置,且不可关闭该配置。 DPD配置信息如下: DPD-type:按需 DPD idle-time:30s DPD retransmit-interval:15s DPD retry-limit:3次 DPD msg:seq-hash-notify
更新VPN网关证书 功能介绍 更新租户国密型VPN网关所使用的证书,包括证书名称、签名证书、签名私钥、加密证书、加密私钥和CA证书链。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VPN设备支持列表请参见哪些设备可以与华为云进行VPN对接?。 父主题: 通过站点入云VPN经典版实现数据中心和VPC互通
查询VPN网关可用区(V5.1) 功能介绍 查询VPN网关可用区,响应体信息比v5接口更多(例如IPv6、边缘站点等新特性)。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VPN设备支持列表请参见哪些设备可以与华为云进行VPN对接?。 父主题: 经典版VPN连接管理
修改网关规格 功能介绍 修改网关规格,当前仅支持按需计费网关。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支持 对端子网 用户数据中心中需要和华为云VPC通信的子网。 支持 策略配置 包括IKE策略和IPsec策略。 支持 策略规则 包括源网段和目的网段。 支持 预共享密钥 VPN网关和对端网关的预共享密钥需要保持一致。
弹性公网IP类型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什么是弹性公网IP。 全动态BGP 公网带宽 仅“EIP”选择“现在创建”时需要配置。 按需计费支持两种计费方式:按带宽计费/按流量计费。 按带宽计费:指定带宽上限,按使用时间计费,与使用的流量无关。
购买VPN(墨西哥城一/圣保罗一) 简介 默认情况下,在Virtual Private Cloud (VPC) 中的弹性云服务器无法与您自己的数据中心或私有网络进行通信。如果您需要将VPC中的弹性云服务器和您的数据中心或私有网络连通,可以启用虚拟专用网络功能。
修改P2C VPN网关 功能介绍 根据P2C VPN网关ID,修改指定的P2C VPN网关。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AR路由器侧操作步骤 前提条件 已配置AR路由器WAN口IP地址:GE0/0/8,公网IP地址假设为1.1.1.1。 已配置AR路由器LAN口IP地址:GE0/0/1,私网IP地址假设为172.16.0.1。 操作步骤 登录AR路由器Web管理界面。 此处以AR651 V300R019C13SPC200
查询VPN网关可用区(V5) 功能介绍 查询VPN网关可用区,响应体信息比v5.1接口更少(例如IPv6、边缘站点等新特性)。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查询VPN网关证书详情 功能介绍 根据VPN网关ID,查询VPN网关已导入的证书。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源端向目的端发送构造的ICMP Echo Request报文。目的端收到报文后,直接回应ICMP Echo Reply报文给源端。 源端收到报文后,通过计算源端接收时间和源端发送时间之差,计算出源端到目的端的通信时间,从而清晰的反映出网络性能及网络畅通情况。
AR路由器侧操作步骤 前提条件 已配置AR路由器上行公网网口:GE0/0/8,公网IP假设为1.1.1.1。 已配置AR路由器下行私网网口:GE0/0/1,私网IP假设为172.16.0.1。 操作步骤 登录AR路由器Web管理界面。 此处以AR651 V300R019C13SPC200
购买VPN(墨西哥城一/圣保罗一) 简介 默认情况下,在Virtual Private Cloud (VPC) 中的弹性云服务器无法与您自己的数据中心或私有网络进行通信。如果您需要将VPC中的弹性云服务器和您的数据中心或私有网络连通,可以启用虚拟专用网络功能。
删除VPN用户 功能介绍 根据VPN用户ID,删除指定用户。 调用方法 请参见如何调用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