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连接华为云,快速完成基于API的应用开发 内置华为云API开发套件,提供华为云200服务和8000+服务API的搜索和引用,一键引入样例代码,帮助开发者快捷使用华为云和高效开发华为云应用。 父主题: 产品特性
登录华为云失败 解决办法:检查本机是否需要配置proxy登录,如已配置请检查proxy是否有效。在"管理代理服务器"弹窗中配置全局代理,可以成功登录RemoteShell。 父主题: 登录常见问题
如何登录华为云 单击 CodeArts IDE 右上角,打开登录窗口。 输入账号密码,单击登录。 登录成功后,右上角会显示用户名。 父主题: 登录常见问题
API概览 表1 CodeArts IDE 接口说明 分类 接口 激活管理 购买激活码 查询激活码列表 激活码绑定用户 激活码解绑用户
API 激活管理
FastAPI应用 使用此启动配置来运行FastAPI应用程序。该配置将执行“uvicorn”命令,启动一个运行您应用程序的uvicorn服务器。 启动配置属性 启动配置示例 父主题: 启动配置
如何调用API 构造请求 认证鉴权 返回结果
文档修订记录 文档修订记录累积了每次文档更新的说明。最新版本的文档包含以前所有文档版本的更新内容。 修订记录 发布日期 第一次正式发布。 2024-05-24
使用前必读 概述 调用说明 终端节点 约束与限制 基本概念
附录 状态码 错误码 获取项目ID 获取账号ID
构造请求 本节介绍REST API请求的组成,并以调用IAM服务的获取用户Token接口说明如何调用API,该API获取用户的Token,Token可以用于调用其他API时鉴权。 您还可以通过这个视频教程了解如何构造请求调用API:https://bbs.huaweicloud.com/videos/102987
状态码 表1 状态码 状态码 编码 错误码说明 100 Continue 继续请求。 这个临时响应用来通知客户端,它的部分请求已经被服务器接收,且仍未被拒绝。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切换协议。只能切换到更高级的协议。 例如,切换到HTTP的新版本协议。 201
激活管理 购买激活码 查询激活码列表 激活码绑定用户 激活码解绑用户 父主题: API
其中,error_code表示错误码,error_msg表示错误描述信息。 错误码说明 当您调用API时,如果遇到“APIGW”开头的错误码,请参见API网关错误码进行处理。 更多服务错误码请参见API错误中心。 状态码 错误码 错误信息 描述 处理措施 400 IDE.00000097 输入参数校验失败。
完整的状态码列表请参见状态码。 对于获取用户Token接口,如果调用后返回状态码为“201”,则表示请求成功。 响应消息头 对应请求消息头,响应同样也有消息头,如“Content-type”。 对于获取用户Token接口,返回如图1所示的消息头,其中“x-subject-tok
ram中指定的文件或当前文件上启动调试器)、“attach”(将调试器附加到已经运行的进程)或“test”(运行单元测试)。对于FastAPI应用的启动配置,此选项始终设置为“launch”。 “console” 调试输出目的地可以是集成终端(“integratedTermina
购买激活码 功能介绍 购买激活码 调试 您可以在API Explorer中调试该接口,支持自动认证鉴权。API Explorer可以自动生成SDK代码示例,并提供SDK代码示例调试功能。 URI POST /v2/licenses 请求参数 表1 请求Header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激活码绑定用户 功能介绍 激活码绑定用户 调试 您可以在API Explorer中调试该接口,支持自动认证鉴权。API Explorer可以自动生成SDK代码示例,并提供SDK代码示例调试功能。 URI POST /v2/licenses/{id}/bind-user 表1 路径参数
种权限。Token认证就是在调用API的时候将Token加到请求消息头,从而通过身份认证,获得操作API的权限。 在构造请求中以调用获取用户Token接口为例说明了如何调用API。 Token可通过调用获取用户Token接口获取,调用本服务API需要project级别的Token
激活码解绑用户 功能介绍 激活码解绑用户 调试 您可以在API Explorer中调试该接口,支持自动认证鉴权。API Explorer可以自动生成SDK代码示例,并提供SDK代码示例调试功能。 URI DELETE /v2/licenses/{id}/unbind-user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