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0和Redis 6.0企业版实例不支持该参数。 说明: 该参数为2021年9月新增,在此之前创建的实例,如果无法正常修改参数值,请联系客服处理。 1~1,000 20 timeout 客户端空闲N秒(timeout参数的取值)后将断开连接。参数值为0表示禁用该功能,即客户端空闲不会断开连接。
例是否支持跨VPC访问? 如果弹性云服务器与Memcached实例配置了不同的安全组,可以通过设置安全组规则连通网络,具体请参考常见问题:如何选择和配置安全组? 建议在使用本手册时删除示例代码中的所有注释信息。 请确保所有命令行、代码块输入格式都是UTF-8,否则会出现编译出错或者运行失败的情况。
例是否支持跨VPC访问? 如果弹性云服务器与Memcached实例配置了不同的安全组,可以通过设置安全组规则连通网络,具体请参考常见问题:如何选择和配置安全组? 弹性云服务器已安装好Python,建议为2.7.6或更高版本。 已获取python-binary-memcached-x
Rump是一款开源的Redis数据在线迁移工具,支持在同一个实例的不同数据库之间迁移数据,也支持不同实例的数据库之间迁移数据。本文档介绍如何通过Rump在线迁移其他云厂商Redis到DCS。 迁移原理 Rump使用SCAN来获取keys,用DUMP/RESTORE来get/set值。
0中,针对RDB文件的实际组成部分,做了对应的加载优化,相比于之前的加载方式,可以获得大概20%~30%的速度提升 。 INFO命令优化 针对INFO命令的处理做了相关优化,尤其针对大量客户端连接场景,性能消耗及时延上有较大改进。 父主题: 实例类型/版本
分布式缓存服务提供了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风格API,支持您通过HTTPS请求调用,调用方法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部分接口仅在指定region支持,请以实际为准。 DCS服务持续增加新的功能,将不可避免对现有接口有所调整,比如增加响应参数。
与在线迁移相比,离线迁移适用于源实例与目标实例的网络无法连通的场景,或者源端实例部署在其他云厂商Redis服务中,无法实现在线迁移。 本文以Linux系统环境为例,介绍如何使用RedisShake工具进行Cluster集群数据离线迁移。 约束与限制 开启了SSL的目标实例不支持数据迁移,需要关闭目标实例SSL
ECS需保证有足够的磁盘空间,供数据文件解压缩,同时要与缓存实例网络互通,通常要求相同VPC和相同子网,且安全组规则不限制访问端口。安全组设置请参考如何选择和配置安全组。 导入数据 可借助RedisShake工具完成数据导入。 VPC内导入RDB文件,平均100w数据(每条数据20字节),大概4~10秒完成。
例是否支持跨VPC访问? 如果弹性云服务器与Memcached实例配置了不同的安全组,可以通过设置安全组规则连通网络,具体请参考常见问题:如何选择和配置安全组? 您的弹性云服务器已安装好GCC,建议为4.8.4或更高版本。 已获取libmemcached-x.y.z.tar.gz依赖包。
例是否支持跨VPC访问? 如果弹性云服务器与Memcached实例配置了不同的安全组,可以通过设置安全组规则连通网络,具体请参考常见问题:如何选择和配置安全组? 您的弹性云服务器已安装好Java JDK和常用的IDE(如Eclipse)。 已获取spymemcached-x.y.z
例是否支持跨VPC访问? 如果弹性云服务器与Memcached实例配置了不同的安全组,可以通过设置安全组规则连通网络,具体请参考常见问题:如何选择和配置安全组? RedHat系列 以CentOS7为例介绍PHP版本客户端的安装。Redhat、Fedora等系统也适用。 安装gcc-c++及make等编译组件。
不为空的数据库编号 info keyspace命令查询得到。 用于确认迁移是否涉及多数据库,非AOF文件方式迁移,部分开源工具可能须逐库处理导出和导入。 DCS缓存实例中,单机和主备实例支持0-255共256个数据库,集群默认只提供一个数据库。 各数据库的key数量 用于迁移后进行数据完整性验证。
将相关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按企业项目的方式来管理云资源。 如果用户无法选择企业项目,建议检查用户权限,参考创建DCS时选择不到需要的企业项目处理。 设置实例密码。 “访问方式”:支持“密码访问”和“免密访问”,您可以设置访问实例时是否要进行密码验证。 选择免密访问方式时,存在安全风险,请谨慎使用。
有10台机器,计算如下: 单机访问Redis QPS = 100000 / 10 = 10000 单命令平均耗时 = 20ms(Redis处理单命令耗时为5~10ms,遇到网络抖动按照15~20ms来估算) 最小连接数 =(10000)/(1000ms / 20ms)= 200 最大连接数